5.2 预防犯罪课件(36张幻灯片)+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课件(36张幻灯片)+1个视频

资源简介

视频中施暴者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第2框
预防犯罪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学习目标:
1 . 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3.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4、预防犯罪,我们应该怎样做?
(1)刑法是惩治________、保护_______和________的有力_______。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_______。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 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 的行为。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____________、刑事违法性和应受 __。
犯罪
国家
人民利益
武器
刑罚
社会危害性
刑罚处罚性
严重
刑罚处罚

(4)犯罪的法律后果是______。
刑罚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________的________法律制裁方法,以_____或______犯罪人_____为主要内容。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刑罚
刑事处罚
刑事处分
最严厉
强制性
限制
剥夺
权益
主刑
附加刑
(6)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_______。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______美好生活,认清犯罪_______,远离______。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_________。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_________,依法_______,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_____做起,避免沾染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防患于未然。
陷阱
珍惜
危害
犯罪
不良行为
法治观念
自律
小事
不良习气
遵守法律
分析案例
“校园欺凌的罪与罚”中施暴者所犯的罪行有哪些?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校园欺凌的罪与罚”中施暴者所受的罚是什么?
“涉事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到六年半不等”
罪:非法拘禁、强制侮辱
罚:涉事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到六年半不等


作用和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3.犯罪的行为表现:(P53)
危害的对象 犯罪行为
国家 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社会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的行为;
公民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闯红灯
机动车驾驶人行经交叉路口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一次记6分,可并处200元罚款。
交通肇事逃逸
《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道路交通安全法》
行政法规
《刑法》
(法律标志)
行政处罚
行政责任
刑罚处罚
(法律后果)
案 件 性案 件 质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处罚程度

闯红灯
交通肇事逃逸
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基本
特征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前两者必然的法律后果
北京时间2017年6月22日凌晨5点左右,在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2幢1单元1802室发生纵火案。该事件造成4人死亡(一位母亲和三个未成年孩子)。该户保姆莫焕晶(女,34岁,广东东莞人)在客厅用打火机点燃茶几上的一本书,扔在布艺沙发上导致火势失控。
2018年2月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莫焕晶放火、盗窃一案,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 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3、什么是刑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人生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
刑罚的种类
管制
拘役
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驱逐出境
罚金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莫焕晶放火、盗窃一案
①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 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②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③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2013年,山东14岁少年胡某,半年内持刀分别将未成年人宗某捅死、陈某捅致重伤。一审法院判处胡某有期徒刑17年,胡某以量刑过重提出上诉。山东东营市检察院提出抗诉,"短短5个月在校园内杀人伤人,作案手段残忍,主观上利用未成年人保护当做护身符。"二审法院采纳了全部抗诉意见,将胡某改判为无期徒刑。
“我才14岁,属于未成年人,杀人不会偿命,最多被判15年有期徒刑。”
14周岁
16周岁
18周岁
完全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
减轻刑事责任年龄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P55)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我是未成年人,是受法律保护的,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法律处罚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他非担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在社会上偷窃财产、参与赌博,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跟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
犯罪
发生口角
肢体冲撞
打架、斗殴
聚众斗殴、 杀人罪

小偷小摸
偷盗他人小金额财物
盗窃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P55)
【警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家长和老师改变教育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加强自我管理...
树立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善于调控情绪...
懂得金钱取之有道
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旷课、夜不归宿 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力差;抵触家长、老师...
打架斗殴 家庭教育失当;个人不良嗜好、太讲哥们儿义气、容易冲动...
敲诈、勒索 存在不劳而获思想
变相赌博 经受不住不良诱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
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
C

2.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这说明?(?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C
3.小郑到某市法院工作了,第一天接受了下列5个案件,哪一组属于涉嫌犯罪呢 ( )
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
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滚动播放,于是其中的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他的隐私权。
③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
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吧,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D
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相同点:


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情节轻微,
社会危害性不大
刑法以外的法律
承担民事责任
或行政责任
违法情节很重,
社会危害性很大
刑法
受到刑罚处罚
危害性 触犯法律 处罚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项目
比比看 

类别 违法类型 社会危害程度 触犯的法律 处罚方式 举例





为 民事违法 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责任 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等
行政违法 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责任 小偷小摸、偷窃、闯红灯等



为 刑事违法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法》 刑罚处罚 殴打他人致其重伤甚至死亡、抢劫、绑架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