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锁分】社会思品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11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锁分】社会思品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11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解析版)

资源简介










考点11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知识,做中国历史相关题目时将运用到。本考点需要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一、 秦始皇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①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三皇五帝,将“王”改成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a.国家大事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b.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c.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统一采用郡县制。d.为有效管理国家,还颁布了大量律令,并通过文书上传下达来执行。) ①“皇帝”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②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由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经济 以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作为货币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有了统 标准。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市也有深远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秦统一后,将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 范的文字,后来又出现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中国地广人多,方言各异,统 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治。
思想 “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 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禁书令,规定除政府之 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方面的 书籍。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他又将暗中诽 谤他的400多个儒生,全部活埋。 利: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弊: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重 大损失,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交通 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 间距。 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便利了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统治。
边疆治理 派大军北击匈奴,夺回了大片土地。在原先战 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修 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 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统一,但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二 、汉武帝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①颁布“推恩令”。汉武帝接受大臣的建议,规定除了诸候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 “推恩令”。 ②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州部(监察区),每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查,接照中央的要求,刺史监视所属郡国主要官员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③设立司隶校尉,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国, 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各地官员和皇族的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与销售。 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
思想文化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 ②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官学,私人传授儒家学说的学者也很多。 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但也体现了文化专制的一面。
边疆治理 派大将卫青、去病反击匈奴,夺得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先后设置了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迁徙百姓居住垦荒。并设置了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发兵征讨云南,滇王降汉。汉武帝在此设立郡县,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赐滇王之印。 汉朝北部边患基本解除。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巩固和发展,扩大了西汉的疆域。加强了与西南地区少教民族的联系。
对外交流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未能完成使命,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大月氏人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也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
三、唐太宗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制。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 使政策更加正确,政治比较清明。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他把君主和人民分别比作舟和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税负担减轻,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
文化 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民族关系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7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西藏地区的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各族人民拥戴他为“天可汗”,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和民族团结。
四、宋太宗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军权 ①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为了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 积极: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消极:频繁的调动,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
行政权 ①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使其成为虚衔。 ②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 ③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积极: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都格影的发展;士人受到普遍尊重,推动了科举制和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 消极: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局面;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击,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财政权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君臣礼仪 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改成只能站着同皇帝说话。 体现了皇权进一步加强。
五、 各朝代制度示意图


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元朝官制


六、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①建立: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②承袭: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③完善: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元朝设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
④强化: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清朝时,设军机处
⑤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地方行政制度
①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宋朝时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将地方行政权收归中央。
③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④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即布政使司(掌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
(3)选官制度
①隋朝:科举制形成。
②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③宋朝: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④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4)监督制度
①秦朝:在朝廷设立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西汉: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监察区),每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查。后来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③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例1. 有学者认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到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200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的,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除诸侯国的势力。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许多大将的兵权。后来,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康熙帝继位以后,平定三藩判乱,巩固了中央集权。所以“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集权制度的识记
例2. (2017年湖州卷)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太祖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从题干关键词“儒臣”“武将”等可以看出这项措施是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①表述错误,应该是重文轻武;该措施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也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1)科举制;隋朝。
(2)进士和明经;进士。
(3)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或者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或者拓展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或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或者用材料三中的内容即为平民提供做宰相、公卿和参政的机会或者促进政治上的社会对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材料三“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都与科举制有关;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主要;当时人们普遍推重的考试科目是,进士,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3)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是: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1、 选择题:
1.(2017年湖州卷)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图5)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图5是秦代文物,①错误;推恩令是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④不符合。所以正确答案是C。
2.(2017年金华卷)“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一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历史的有关知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后,儒家学说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影响逐渐降低,①错误;“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是清朝的举措,②错误;故选择B。
3.(2017年宁波卷)“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统一思想的不同措施,根据“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可知该事件是焚书坑儒;根据“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可知该事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择A。
4.“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巩固统一的措施。由于“崇文抑武”,宋代文化繁荣,从而出现“文莫盛于宋”的现象,故选D。
5.(2017年台州卷)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官学。所以正确答案是B。
6.(2017年慈溪市模拟卷)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③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④宋太祖——崇文抑武,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相关历史知识,可以采用排除法。“西域都护府”是公元前60年设立的,晚于汉武帝时期,②排除;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④也排除。故选择A。
7.(2017年丽水市模拟卷三)“秦皇汉武”两位君主所采取的措施相似之处有
①固边疆,抵御匈奴入侵 ②控思想,强化专制统治
③强集权,巩固王朝统一 ④重经济,实行盐铁官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采用排除法。“实行盐铁官营”是汉武帝为增加中央收入采取的措施,秦代统一货币、度量衡后,没有类似的问题,不需要采用该措施,④排除。故选A。
8.(2015?湖州)“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D
【解析】该题要求学生抓住史料中的关键词,从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从“陈桥驿”“杯酒之间销兵权”等文字中可知,该历史事件是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故选D。
9.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
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对各民族都十分仁爱,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故选B。
10.(2016衢州卷)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http:?/??/?www.21cnjy.com?)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答案】C
【解析】c是北宋,处在分裂时期,所以A不正确。a是隋朝,b是唐朝,d是元朝,因此B不正确。北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D也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


二、材料题:
1.【2017年嘉兴卷】(10 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分)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分)
(2)国家统一;(2分)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2分)
(3)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2分)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2分)
【解析】第(1)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材料“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可以总结出答案。第(2)题,根据材料“秦陆续灭了六国”得出结论实现了国家统一;根据“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得出答案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第(3)题,根据材料“秦……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等等,可以得出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的理解。

2. 【2016台州卷】(10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史料 问题
奏汉 时期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1)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是什么?它有何积极作用?(4分)
隋唐 时期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资治通鉴》 (2)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元明清 时期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3)元朝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答案】
(1)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郡县制(2分)
(2)三省之间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2分)
(3)管理地方,守护边疆(2分)
(4)中央集权制度(2分) 加强统治;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解析】该题是一道考查纯历史知识的综合题,材料中提供史料,要求学生研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改题前三题都是识记性简答题,只要对应考点、分析史料即可找到答案。第(4)题要抓住史料的共同点,即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秦始皇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考点11


唐太宗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宋太祖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中书省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地区)









13











考点11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知识,做中国历史相关题目时将运用到。本考点需要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一、 秦始皇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交通
边疆治理
二 、汉武帝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边疆治理
对外交流
三、唐太宗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关系
四、宋太宗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军权
行政权
财政权
君臣礼仪
五、 各朝代制度示意图


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元朝官制


六、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①建立: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②承袭: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③完善: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元朝设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
④强化: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清朝时,设军机处
⑤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地方行政制度
①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宋朝时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将地方行政权收归中央。
③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④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即布政使司(掌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
(3)选官制度
①隋朝:科举制形成。
②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③宋朝: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④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4)监督制度
①秦朝:在朝廷设立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西汉: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监察区),每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查。后来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③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例1. 有学者认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到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200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的,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除诸侯国的势力。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许多大将的兵权。后来,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康熙帝继位以后,平定三藩判乱,巩固了中央集权。所以“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集权制度的识记
例2. (2017年湖州卷)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太祖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从题干关键词“儒臣”“武将”等可以看出这项措施是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①表述错误,应该是重文轻武;该措施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也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1)科举制;隋朝。
(2)进士和明经;进士。
(3)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或者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或者拓展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或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或者用材料三中的内容即为平民提供做宰相、公卿和参政的机会或者促进政治上的社会对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材料三“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都与科举制有关;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主要;当时人们普遍推重的考试科目是,进士,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3)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是: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1、 选择题:
1.(2017年湖州卷)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图5)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年金华卷)“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一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2017年宁波卷)“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4.“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
5.(2017年台州卷)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2017年慈溪市模拟卷)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③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④宋太祖——崇文抑武,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2017年丽水市模拟卷三)“秦皇汉武”两位君主所采取的措施相似之处有
①固边疆,抵御匈奴入侵 ②控思想,强化专制统治
③强集权,巩固王朝统一 ④重经济,实行盐铁官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5?湖州)“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9.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
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
10.(2016衢州卷)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http:?/??/?www.21cnjy.com?)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二、材料题:
1.【2017年嘉兴卷】(10 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分)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4分)

2. 【2016台州卷】(10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史料 问题
奏汉 时期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1)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是什么?它有何积极作用?(4分)
隋唐 时期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资治通鉴》 (2)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元明清 时期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3)元朝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秦始皇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考点11


唐太宗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宋太祖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中书省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地区)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