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随着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近百年来最凶恶的敌人被打败了。那么,接下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社会局势将会怎样发展呢?解 放 战 争(1945.8—1949.10)美 国——蒋介石——共产党——中国人民——扶蒋反共坚持独裁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中日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思考: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如何?建国方案之争:和平v内战,民主v专制一、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 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联合政府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一党专制与独裁的政府1、重庆谈判 (1945.8-10)原因: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结果签署《双十协定》(避免内战;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意义:中共向全国人民显示了和平的诚意,取得了政治主动权。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再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6.1 重庆(改组;召开国民大会;和平建国;整编军队;制定宪法)结果:通过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2、重庆谈判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1、战略防御(1946.6—1947.6)粉碎全面进攻(运动战、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6.6 中原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粉碎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中 原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陕北山东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粉碎全面进攻(运动战、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6.6 中原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粉碎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经济:土地改革军事:土地革命措施: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为解放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后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覆灭的转折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陈赓、谢富治兵团陈毅、粟裕大军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粉碎全面进攻(运动战、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6.6 中原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粉碎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经济:土地改革军事: 这是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在四个月内灰飞烟灭。图四1948年9-11月1.时间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关门打狗4.歼敌人数47万余人锦州 解放东北全境中间突破支解敌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张家口天津 北平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歼敌:52万余人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指挥员及作战部队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中原、华东 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东北、华北解放军1948年9月--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歼灭和改编敌人数47万余人55万余人52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华北全境解放历史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战役时间合共150多万人三大战役概况表战略决战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粉碎全面进攻(运动战、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6.6 中原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粉碎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经济:土地改革军事:北平和平谈判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北平谈判国民党:共产党:目的共产党:国民党:背景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共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被迫下野,以退为进;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同意和谈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战争形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4、渡江战役(1949、4)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粉碎全面进攻(运动战、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6.6 中原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粉碎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经济:土地改革军事:北平和平谈判南京图五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国民政府覆灭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4、渡江战役(1949、4)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粉碎全面进攻(运动战、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6.6 中原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粉碎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经济:土地改革军事:北平和平谈判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发动内战威胁南京武汉主力基本被消灭垮台共产党求和平戳阴谋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胜利1946.6-1947重庆谈判粉碎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1945年8月1947年6月1948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4月(1945年8月-1949年9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原因) (2)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 灵魂),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方向)(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中坚)(4)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保障)(5)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基础)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1)1842年在南京签订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都城(3)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哲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4)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5)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慘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历时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