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与挫折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失误与挫折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一、“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1,经济上的失误))
1、“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标志有哪些?


2、“大跃进”运动的表现有哪些?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
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
根本原因: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脱离国情
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工业方面:不断提高钢产量指标,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农业方面:口号“以粮为纲”。观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大二公
高指标
老百姓把能炼铁的铁锅等原料全都捐献
瞎指挥
浮夸风
浮夸风
一切归公社所有,集体劳动,大办公共食堂。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共产风
“大跃进”运动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做法?
高指标:工业上钢产量超英赶美,农业上粮食“放卫星”;

瞎指挥:不遵循客观规律;

浮夸风:假话盛行;

共产风:一切归公社所有,大办公共食堂等。
(1)对自然环境: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大量的开矿、砍树,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
(2)对国民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3)对人们思想:在大跃进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浮夸、假话盛行。
“大跃进”运动的危害: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的危害:
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了经济
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1)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1966-1976,政治上的失误)
1、文化大革命原因: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2、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1966年开始。P43页第三段二、三两句。
3、“文革”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4、“文革”中所谓的“革命行动”有哪些?
“看大字报”也成为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侵犯名誉权、隐私权
“文革”中的所谓“革命行动”
——大字报
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危害: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
谭震林批斗大会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陶铸批斗大会
批斗会
危害:民主被践踏,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侵犯生命健康权、名誉权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贯彻依法治国方略,防止个人崇拜。
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遵循发展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1)“文革”期间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被罢免职务,遭受迫害;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人难以计数;各级政府瘫痪(民主被践踏,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工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国民经济状况迅速恶化。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内乱之中(经济建设被阻碍)。
5、“文化大革命”的表现:
6、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经济建设被阻碍;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教育和文化
受到严重摧残;民主被践踏,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9、文化大革命结束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8、文化大革命的性质(评价)是什么?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的失误是如何纠正的?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区分文革的失误结束和纠正时间:
结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纠正: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大跃进”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文化大革命
时间:1958年
时间:
表现:
危害:
1966年——1976年
经济建设被阻碍(经济) 教育、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文化)
民主被践踏,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政治)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结束标志: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