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件(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件(33张PPT)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登山
在某地旅游
定行程
确定中国新闻发生地点
北京在哪里?
怎么去北京?
有哪些景点?
旅行路线如何?
带着地图去旅行(宁波——北京)
顺利抵达北京
愉快的北京之旅
北京尽收眼底!
活动任务单1
活动任务单2
活动任务单3
顺利抵达北京
活动任务单1:
1.北京相对于宁波的位置是什么?选择哪张地图查看更合理?
我为什么这样选择?

2. 有哪些交通方式可以抵达北京?



3.选择哪种交通方式抵达北京,为什么?
(要求: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 交通舒适程度)
利用比例尺测算宁波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2
1:800千米
1:500千米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1:200千米
宁波
1:10千米
利用比例尺测算宁波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公路:每小时60—120公里 票价:480元
高铁:每小时300公里 票价:595.5元(1003元)
飞机: 每小时800多公里 票价:1310元
你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呢?
考虑到的因素:
路上需要的时间
路费花销
交通舒适程度
1:200千米
愉快的北京之旅
活动任务单2:
景点介绍: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根据所选择的景点讨论出游前的准备:相关旅游必备品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清朝更名为“天安门”。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了中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
天坛,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寓意“天圆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
圆明园,清朝皇家园林之一,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
北海公园,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北海公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分为“北岸景区”“东岸景区”“琼岛景区”和“团城景区”四大区域。
八达岭长城,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冠绝天下。
中关村,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王府井,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妙峰山,以“古刹、奇松、怪石”而闻名。山上林木葱茏,风景优美,古多庙宇,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
活动任务单3:
设计合理的景观游览路线:起点:
三日游:
第一天:路线
第二天:路线
第三天:路线
(要求:尽量路线不重复;不走回头路)
愉快的北京之旅
带着地图去越野(登山)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等高线地形图

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甲山的海拔高度是_____米。
乙山的海拔高度是____米。
它们都是以海平面为起点来计算的。
等高线地形图
1500
500
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的特点
阅读图1-32,完成以下习题
(1)A点的海拔是 米,C点的海拔是 米。
500
500
结论1:①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2)观察A点和C点所在的等高线,发现该条等高线有何特点?
结论1:②每条等高线必封闭
(3)观察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高度差为 米
100
结论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的特点
观看模型,回答以下问题
(1)坡度越陡,等高线越 (稀疏/密集)
(2)坡度越缓,等高线越 (稀疏/密集)
密集
稀疏
结论3: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阅读图1-32,完成以下习题
(1)甲处坡度较 ,因为 。
(2)乙处坡度较 ,因为 。

此处等高线密集

此处等高线稀疏
(3)要爬到山顶B,沿AB还是沿CB,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表示的地理部位
观看模型,认识地形部位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
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鞍部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表示的地理部位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等高线地形图





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等高线向低处凸
等高线向高处凸
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1.A.B.C.D.E.F分别代表什么?
2.甲乙两地高低如何?
分层设色地形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