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非延考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非延考区)

资源简介

2008年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如何才能在最后这一年里充分体现复习的最大成效,让学生在化学学科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我想,作为一位化学教师首先应该弄清楚高考是如何考?考什么?现将今年高考试题做如下分析。
一、整体特点
2008年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保持了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色,在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前提下,重点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无偏题、怪题,所有考查的知识点均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没有过难的试题,与去年高考题目比较考查更为基础,学生得分更高。试题重视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了学科的特点。
二、试题对比分析
2006~2008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对比
年份 考点 题号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6题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 阿佛加德罗常数及定律、强弱电解质的电离
7题 化学键、晶体结构 阿佛加德罗常数及定律、同位素、盐类水解 热化学方程式
8题 阿佛加德罗定律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化学平衡(图像应用)
9题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晶体结构 元素周期表
10题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 元素化合物计算 晶体结构
11题 电解原理 PH、电离、水解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12题 PH、电离、水解 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13题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元素化合物计算
26题 定性实验(18分) 定性实验(18分) 无机推断(14分)
27题 无机推断(15分) 无机推断(15分) 元素周期律、化学键(15分)
28题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12分)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推断(12分) 无机定量实验(15分)
29题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同分异构体(15分) 有机化合物推断、计算、原电池原理(15分)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推断(16分)
对比2006、2007、2008三年化学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今年化学高考试题的一些特点:
1.试题结构稳定
今年高考试题同往年一样,无论是从题目数量还是从题型结构来看都保持了稳定的特点。试题数量依然是8+4,题型也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推断题。
2.内容相似,主要考查各部分主干知识
联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考查的一些热点和主干知识。如:同位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晶体结构,阿佛加德罗常数及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离子反应及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盐类水解及溶液PH、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常见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化学实验等,几乎年年都考,这些热点知识也体现了化学的主干知识,年年都是高考化学的必然选择。今年高考也不例外,也体现出相同的特点(见上表)。
重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因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上的,因此高考必然会考查这些内容,考查形式可以为注重性质(如推断、离子反应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等),如今年考题中的11题、26题、27题;也可以是利用性质来计算(如氮族元素、碱金属、氧族元素等都经常考查相关计算),如今年考题中的13题。
注重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应用、平衡移动原理、电离平衡、电解原理等主干知识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是高考试题选材的重点,在今年的高考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3.注重基础知识考查,试题起点较低,源于教材而又略高于教材
近年来化学试题命题范围严格遵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也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题材源于教材但活于教材,有的甚至略高于教材。如今年高考题中26题Mg3N2的水解、28题实验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29题有机推断都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4.注重对基本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
高考中实验题的分值大约占到总分的15%,足以说明实验能力考查的重要性。实验能力测试突出了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基本操作(萃取、分液、过滤、蒸发、气密性检查、托盘天平使用、容量瓶及滴定管的使用等)、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实验设计、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等多方面的考查。今年高考28题实验题已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依托,考查了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
5.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迁移
高考作为选拔考试的功能主要还是体现在能力考查上,并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素养。今年高考在能力测试方面突出下列特色:
注重逻辑推理,考查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考题13、考题26、考题29像这类计算、无机推断、有机推断题都能较好考查学生推理能力。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在已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的提取与加工,充分运用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并注意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与灵活性,从而得出结论。
注重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的导电性、溶解度、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等等。图像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有的是隐含的,学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如考题8便是如此。
复习建议
1.回归教材,重视双基
今年试题回归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科学素养的倾向很明显。试题中不少是基础题、常见题,甚至是直接来源于教材的题目,但学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我们应该反思课堂教学,新课是否上得扎实?基础是否打得牢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双基没有过手,该培养的能力也没有培养,只是为了赶完新课早日复习,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为此,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速度,不可走马观花,认真备课,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基础知识过关。
2.注重方法,强化能力
今年的高考试题注重基本方法的运用,淡化了特殊技巧,所有的试题都可以用一般的方法求解,不需要用到特殊方法。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注重用通法和通则求解,不要搞过多的巧解巧算等特殊方法的训练。
高考命题总是以能力立意的,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维能力,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又是当务之急。
3.加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复习中就要精选习题,加强训练。加强训练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学生学习习惯不良,解答习题不规范,恰恰是题海战术冲击正常教学的结果。好些学生都存在着这样一些规范性的问题:写化学(离子)方程式不配平,热化学方程式不写状态符号,单水解反应不写可逆符号,有机反应方程式不写条件,酯化反应不写可逆符号漏写水,化学用语出现错别字(“苯”—“笨”、“褪色”—“退色”、“焰色”—“颜色”、“氨”—“铵”、“硝化”—“消化”、“碳”—“炭”、“萃取”—“箤取”、“酯化”—“脂化”、“锥形”—“椎形”、“烯烃”—“稀烃”等),化学式书写错误或不规范(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原子、离子配比错误,烯的双键写掉,碳碳键指向氢原子或氧原子,有机物多写氢原子或少写氢原子),不按要求作答(符号、名称;番号,内容;是否,有无;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因此而丢分的学生不少。只有精选习题、控制数量、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才能使练有所获、学有所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