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例说化学课堂教学中心理环境创设在教多年化学后,反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是什么原因?认真反思后,我觉得在现在课堂上,很多同学进入九年级后知识有很大进步,同时也积累下不少学习障碍。要提高教学效果,改革课堂教学就是必要。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革课堂教学,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它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环境中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心理环境的营造。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包括师生间良好的合作,相互尊重,学生同伴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富有变化和创造性的教法,学生的积极参与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1.关爱 教师用爱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桥梁。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沟通,情感交集,才能筑起一条心灵的信道,才能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效。懂得爱,愿意爱,勇于爱是当好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才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让教师真正地从神圣的讲坛走下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从心里接纳教师,接纳自己,放下自己的思想包袱,感觉身心愉快,乐于接受外来信息,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例如在讲人体的营养物质时,教师这样引入:同学们中午吃了吗?吃了那些食物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吃的有营养,你们愿意吗?很快与学生拉近距离,为心灵的交流打下基础。接着又提出:谁吃的有营养,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甲说:“老师中午吃了肉又吃了鱼,而我吃的一点肉星也没有。”学生乙说:“何平吃的是3元饭菜,而我只吃的是1.5元饭菜。”学生丙说:“我吃的是方便面,他们大多数吃的是饭菜。”学生丁说:“我每天回家吃中饭,家里饭菜好吃。”……这种知心式地交流,学生没有压力,才会放开思维的闸门。老师接着提出: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我们吃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好吗?学生在这种愉快地交流中总结出结论: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老师用亲切语言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答案。学生表现为思维灵活,为进行化学创新学习作好了准备。2.尊重 心理学家们指出:人生来就有对维护自我尊严与被他人认可的要求。当人们以自生的价值获得尊重时,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便会成为推动人们去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驱力,反之,人的尊重心理受到损伤、遭到冷遇,就会变得,就会变得缺乏理性,产生无视现实、偏激、盲目、敌视、叛逆等心理,就有可能成为失败者。尊重,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在教学中,学生渴望得到尊重,一句话、一句赞扬、一个问候所起的作用,往往比物质的更有效,由此可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建设人文课堂,满足学生对尊重的心理需要。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去宽容地接纳他的不足;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他们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人。1)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在讲CO的性质时,播放CO还原氧化铜实验的Flash动画,同学们看到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同学们联想到H2也有类似现象,教师随即令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起思考:能使氧化铜还原的是否一定是H2?怎样确证无色气体是H2?怎样确证无色气体是CO?通过共同思考,结论很快得出,对CO性质的认识就深刻了。2)想学生之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时,提出假设,在教师眼里,不就是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三种假设吗?可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但我们设置了几个实际生活中例子如:教师拿起两支粉笔,一支放左手,一支放在右手,问:“同学们说哪支粉笔重?”有同学会说右手粉笔重,也有同学说左手粉笔重,还有同学会说两只同样重,等等,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就会想到对一个事物判断有肯定、否定、可能,还有大于、等于、小于等情况,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的能力。3)想学生之所忘 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象变得模糊起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也从尊重学生角度思考。遇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4)想学生之所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一次,在讲授氧气化学性质时,我将点燃的硫粉慢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同学们看到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看到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简直是欢呼雀跃,这样巩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还有一次,在学了方程式配平方法后,我们出了丙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出来了。当他们得知这就是中考题时,高兴得不得了。师生共同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3.激趣学生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到心理学许多问题,如兴趣、情感、意志等活动。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比如保护水资源教学中,可以提前布置对同学们周围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水污染情况的调查,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边缘知识比赛、故事演说或如何解决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受自己生理的心理满足,体会化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学习兴趣。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联结起来,能够使课堂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多媒体教学,采用声画同步的方式,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生趣、激趣,让我们的课堂情景交融,使学生动情、入情、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着力去营造这样一种良好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将非常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