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把握课堂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效率-------------自主、互助课堂时间调控点滴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们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新授课中,大部分实验都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但是时间很难控制,很多都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们好久,我区教研活动时把这个问题列为了重点进行研究,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要想在把握好时间的前提下把小组合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精心备课,设计导学案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使老师行使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将所讲内容设计好,并以学案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白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该完成哪些任务,避免了学生学习的无序性,也保证了教学进度。我们的学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课后作业的预习学案,另一部分是课堂上使用的授课学案。预习学案中,把一些简单的知识设计出来,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己完成,这就保证了课堂实验探究的时间。比如:实验室制取氧气这节课,对于氧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等这些问题设计在预习学案上。这样为课堂上的小组实验预留了充分的时间。(附氧气制取预习学案)《氧气制取》预习学案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2.阅读课本38页,写出催化剂(触媒)的定义:。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作用。3.阅读课本38页,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画出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并标出图中各仪器的名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铅笔画)4.阅读课本38页,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5.阅读课本39页,写出分解反应的定义:。6.阅读课本40页,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① ② ③④ ⑤ ⑥ 。7.阅读课本,41—42的资料,回答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授课学案的设计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我们的授课学案分为:一、预习检测;二、预习中的疑问解答(对于一些问题放到后面的学习中);三、学习新知识(包括自学、讨论、实验探究)、四、自我反馈矫正;五、课堂检测;六、自我反思总结。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我们把知识进行了整合,把学习目标进行了细化。我们采用这样的字眼:如“学会”、“记住”、“会写”、“能画出”等等。例如:《氧气制取》导学案学习任务:1.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2.能独立的操作制取氧气。3.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会区分哪些是分解反应并举例。4.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预习检测:1.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哪些属于分解反应?(填序号)①镁+氧气→氧化镁 ②水→氢气+氧气③双氧水→水+氧气 ④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②你认为催化剂是指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3.工业上利用分离出空气中的氧气地方法制取氧气,你认为这种方法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探究世界:1.自学课本37页【实验2--5】、【实验2--6】,组内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实验过氧化氢常温下是否能放出氧气②实验二氧化锰常温下是否能放出氧气③常温下,把二氧化锰加到过氧化氢中④往反应完的③试管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2.观察【氯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成下列问题。①同学们亲自操作一下,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看谁做得最好。②氯酸钾制氧气实验所需的仪器氯酸钾制氧气实验的步骤氯酸钾制氧气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实验设计:(比比哪组设计得好)自由选择仪器,设计方案,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组内统一方案后把设计图画在下面,把实验步骤写在下面。学习目标设计好了之后,能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实验探究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开始学化学,学生的基础和经验都不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下功夫,尽量把一些东西细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比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时,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很少,所以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信息:碳酸钠粉末可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石灰石可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石灰石可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方向了。尽管这样,我在第一次上这节课时还是没完成任务,反思之后我意识到,仍然有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一、没有给学生规定时间,使得一些小组有拖拉现象,没有紧迫感;二、实验的一些技巧没有教给学生,每个小组都是做完一个再做另一个,因此浪费了时间。三、对于药品的用量没有作要求。接下来我对导学案作了修改,每一部分内容都给学生规定了时间;对于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实验,我直接告诉学生,三支试管一起,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对比之下现象还一目了然;对于药品,我也给学生定了量。改进之后,课堂效果好了很多,时间也宽松多了。(附原始导学案,加下划线的是作的修改)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会组装仪器并制取出一瓶二氧化碳,并会检验和验满。2、能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学习过程:[活动探究一] 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小组合作完成)(给你8分钟,要抓紧哦)信息: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都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请你从: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这三组中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组来制取二氧化碳。(仪器选择试管,不用塞子)实验药品 实验现象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和块状石灰石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温馨提示:1、一次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固体药品,然后倒入稀盐酸。2、稀盐酸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3、碳酸钠粉末加很少,只需盖满试管底部。4、废液不要倒入下水道。通过你的实验,你认为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什么药品?说出你选择的理由。(自学课本109页)请快速看课本109页,把反应的方程式写在下面并记住。(2分钟看谁记得又快又好)[活动探究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自己来设计)(7分钟快速完成)请你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下面的信息,把自己设计的装置图画在下面,看谁设计的又快又好!1.标准状况下,CO2密度为1.977 g/L,空气密度为1.293 g/L。2.C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我的装置图)(小组交流,统一装置和实验步骤)(给你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并总结)(5分钟内完成)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2、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总结后请你们与课本对照,找出不合适的地方)[动手实验](小组合作,制取并收集一瓶满满的二氧化碳。)特别提示:1、在五分钟内完成。2、小石子加5-6粒。 3、小组积极配合,并注意严格实验操作。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你对实验的疑惑[你来总结]本节课你的收获:[你学会了吗](给你10分钟,看谁做的又快又好)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因为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2、.证明集气瓶中集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锥形瓶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其正确的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②①4、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序号填空:A B C D E硫化氢是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室里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则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选 ;收集装置选 。二、.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我认为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和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比如:在学习实验室氧气的制取时,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就无须学生讨论,因为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老师可直接给出装置图,让学生明白各部分仪器的作用。而在学习了氧气之后,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小组画出装置图并展示,交流之后选出最好的。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多组装置,同时知道了破试管还大有用处,并养成废物利用的意识。三、教师提供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学习任务明确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节课,4人小组,教师可以建议一个人画装置图,一个人设计方案,一个人最后陈述,一个人控制时间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我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再如,在学习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因素时,老师可以让班内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实验,实验后与其他小组交流实验结果,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四、教师本身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馈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即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要善于控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说老师成了局外人,在学习中老师的导向和及时点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兼顾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揣摩。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五、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考虑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学生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他强项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一个相对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智能和团队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例如,在学习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时,很多学生感觉很困难,这缘于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中存在的问题。我在这里的教学设计是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在讲台上表演出水的沸腾和水的电解,这时你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这里表演地都非常好。这个教学片段即是充分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教学活动设计,同学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希望得到展示交流的机会,作为教师听到同学们独到的创意,看到同学们之间平等地交流与质疑,感受到同学们迸发出的创造的火花,这时才真正体会到“课堂是有生命的”。这样的设计比起乏味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也使课堂更加紧凑,使得在有限的45分钟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上是我区化学老师在不断总结、努力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自主、互助型课堂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把这种课堂落实得最完美。以上内容有不当之处还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2009.4.29PAGE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