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索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实施和评价(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步探索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实施和评价(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资源简介

初步探索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实施和评价
永春一中 林艳华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是对教学中或教学以外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帮助学生发现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一般是:确定研究课题 → 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课题研究(包括做开题报告 → 探索研究 → 加工处理信息)→ 形成研究结论 → 讨论研究结果 → 教师评价结果。下面我就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选题、实施和评价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选择的课题必须切实可行,这对于研究能否开展影响很大,对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教师要做一系列的启发工作,给学生选题提出方向性的指导。 
1、联系社会、生活进行选题 
比如:①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可结合化学和环境污染的产生、治理以及其污染物的检测等内容,选定具体的课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环境问题可细分为: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汽车尾气及固体悬浮物、工业“三废处理”、环境监测技术等。② 化学新能源、新材料。可细分为:化学电源、新能源、纳米技术、海洋技术、硅酸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③ 化学与生活。如桶装家用纯净水的卫生标准,包括对于所含矿物质和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又如白酒中醇的检验和食盐中碘的检验。再如怎样用肥皂水来检测水的硬度。④化学与健康。可以从饮食与健康,装修与健康,药物与健康,毒品、香烟、兴奋剂对健康的危害等角度来选题。
2、对科技前沿知识的“拓展性研究”  
如讲了碳的同素异形体后,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讲了胶体一节后,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纳米,什么叫纳米技术,纳米材料有哪些特点等;讲了氧族元素,可以介绍科学家新近发现的O4分子,可让学生根据O4分子的结构特点,预测O4的氧化性强弱、稳定性等;又比如,学习了氮族元素后,可以介绍N5+盐粒炸弹、C8(NO2)8烈性炸药等。又比如对C60、N5+等物质,我们可以根据数学、物理等知识确定它们的结构,并根据结构,预测它们的性质,这样的学习也属于创新学习。  
3、对化学实验的深层次研究  
收集教学中可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可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这种选题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要善于做好读书笔记。如白色氢化亚铁制取实验,学生很难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如何设计和改进原实验使白色沉淀现象更明显。又如铜与浓硫酸加热能反应,而稀硫酸则不能,那么,多大浓度的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跟铜反应呢?在实验中又如何避免SO2的污染呢?  
除上述外,还可以对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进行专题研究,这里不再一一阐述。  特别强调的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注意把利用文献资料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活”资料结合起来,多选具有特色的课题,这样的课题更有现实意义。  
二、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刚做化学研究性课题时,学生可能把握不住方向,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可能不甚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指点。步骤如下:  
1、 研究开始时,注重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借鉴的经验和有价值的参考书还是比较少的,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的含义,要让学生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如模型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讨论研究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2、研究性学习要重视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应将研究的过程看的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在选定课题后,首先要引导他们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提出预定目标。其次让学生查阅资料,开展小组探索讨论,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记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开放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他们走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的能力。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往合作能力。
3、研究结尾时,注重表达和交流  
在结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指导学生把成果以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设计制作等形式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即使成果幼稚可笑,但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研究过程的亲身经历,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信息的渠道,积累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素质。
三、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结题验收后,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这次研究活动的得与失,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为今后的化学研究提供借鉴的思路。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在评价上应侧重于学习、研究的过程,不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当然,研究后获得了成果,得到了公认,就要给予充分肯定;研究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分析原因,为今后的研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1、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  
(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的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等。  
(2)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所研究课题的价值、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论文 ( http: / / www. / lunwenku / Index.html" \t "_blank )、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等。要注意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2、高中化学研究学习的评价程序  
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则可放在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三个环节。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如:研究资料的积累情况;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如何克服解决等。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应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之间的交流,或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参与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进行评价。  
3、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形式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可以是定性评价,也可以是定量评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形式,对学习结果重在鼓励,其标准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干。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素质目标;课程的重点不是理解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现有教材和已有知识基础,它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及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也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