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浅谈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能够使这一过程持续有效地展开——学生的情绪因此而处于最佳状态,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被进一步激发。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课堂气氛会抑制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习得知识、获得能力的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结合平时的实践和感悟,本人就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略谈几点陋见。一、保持高昂情绪良好的课堂气氛表现在师生的精神面貌上,应当是高昂、热烈而执着的。俗话说得好,“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教师精神饱满、情绪愉悦地走进教室,随之而来的也往往是学生的激情洋溢和真情流淌:课堂上,教师可亲可敬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毫不在意的眼神,一声并不经意的语调,都能引发学生格外的关注。如果长期地辅之以活泼愉快的情绪、灵活自然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话语,我们一定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认真听讲、主动学习的情感。而且,由于“零距离”课堂氛围的创设,课堂效率得以提高自不在话下,可贵的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状态将跨越师生之间客观存在的沟堑,更好地更长久地促进双方的情感相融、共鸣和信赖。反之,教师神色庄重、不怒自威甚至由于某一原因而产生的不快,一脸阴霾地进入课堂,学生就会感到压抑无趣、心神不宁而缺少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积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二、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一直都很好奇,用实验来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其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演示效果好,学生可能会惊叹并佩服你,更会主动积极地投入思考,参与实践。反之,学生会因索然无味而消极被动。比如用二氧化碳倒熄高低蜡烛的实验,课前必须反复试验,并收集足够多的二氧化碳,不然,当学生集中精力认真观察时却由于没有出现倒熄或结果与预期的效果相反,其失望的心态会波及下一阶段的学习。(二)设置表演实验教无定法。适度的“故弄玄虚”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刺激作用。比如,可以课前“串通”某个学生,让他主动参与课上表演(如“烧不坏的手绢”),一上课就以魔术的方式拉开课堂教学的帷幕,可以想象,他的表演一定会让其他学生既新奇又羡慕,看到表演成功了又会很好奇地急于知晓其中的秘密,一直带着如此揭密的心态来听课,他们的求知欲自然而然能够高涨起来。(三)设计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方便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日常教学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如讲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用两根火柴及与火柴大小相同的两根木条,请两位同学同时进行实验,结果自然是一个褪色一个不褪色。对于这个现象的产生,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是火柴头上的某种物质燃烧后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老师道出真相后,学生不仅生发浓厚兴趣,更能加强记忆。三、加强教学艺术(一)语言精炼幽默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细无声”的效果。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师应具有的手段。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语言的幽默并不同简单的说笑话、讲故事,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制造“快活的空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生动形象的类比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活性剂化学上很多概念、结论都很抽象,难以理解。如果仅仅就书论书,不但使学生感觉一节课一无所获,还会因难理解而打击学习的兴趣。但恰当的使用类比就大不相同了。例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一概念很难去理解。我在简单回顾物理所学知识后就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麻雀兵团要与喜鹊作战,麻雀团长用兵如神、调兵遣将,把作战任务分成四个重要任务,兵团分成四大队,每一大队又各有四个小任务,兵团分成十六小队任务不断细化,兵团也不断被分成一个个小队,最终每只麻雀都有了明确的任务。然后问:当兵团分到每个麻雀后能不能再分了,学生马上意识到不能了。我说只要是麻雀就能去打喜鹊,就能完成作战任务。就如一滴水最终可以分到一个水分子,只要有一个水分子就能像水一样被通电分解,但是我们看不到它。由此得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理性质。有趣的类比加上生动幽默的语言要比机械的重复记忆更牢固,且能提高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古训也就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诠释了。四、保持师生互动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事实上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若能互动起来就能使机械、紧张、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能让师生共同参与其中,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时,可以课前布置学生用规格统一的纸片画好洗气装置和干燥管并粘好胶带。上课时,老师给出初中常见的五种气体:氯化氢、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然后完全由学生自己讨论出检验、除去的顺序,所用药品,最后用自己所准备的装置图连接一整套的装置上交,作为这节课的听课成果。由于搭建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学生整节课都会很有兴趣地、积极地摆弄自己的图片,当他完成自己的一套装置时也会发自内心地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师生互动”,不应该仅仅成为储存在教师心中的理念,更应该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更是一个值得长期重视和永远探究的话题,姑妄言之,虽然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然而,让自己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在写满笑容的课堂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这样的情景,一定能使我时时陶醉。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