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质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质量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在强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今天,化学实验就显得更为重要。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做了如下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 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太机械化。
通常情况下,目前的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只是实验操作的机械化重复。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无须太多的思维活动,只要按照教材上的步骤一步步做下去就结束了,甚至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每一步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更不会分析实验出错时的问题所在,只是将实验结果按照理论上的照本宣科,实验结束了也不知所以然,达不到实验的更深意义,也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
2、 实验教学中缺乏探究成分。
现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内容,是在新知识点结束后的验证实验,就是不做实验也完全知道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丧失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也使得学生对实验失去了兴趣。要知道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大魅力,如果对实验都失去了兴趣,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化学学习的效率,根本谈不上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3、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学模式都有了新的变化,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考试压力的存在,仍然有不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往往更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是在实验操作考时才临时强化训练,疏忽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实验课只是纸上谈兵,就是进了实验室也是对学生管头管脚,严加约束,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也是学生中“高分低能”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
二、改变实验教学旧观念,开拓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 优化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而导入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强化实验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通过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
我们可以从优化教师演示实验着手。例如,在讲述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补充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分别将充满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气球的鼓大和喷泉的形成来证实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并让学生来思考形成此现象的原因。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能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明显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演示实验必须增加趣味性,对比性,拓展性,探究性。
2、增加学生实验的探究成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如实不苟地记录。谁认真谁就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反之将得到错误的信息,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严谨的基本品格。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究性的实验不再是让学生简单地、机械地去重复实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寻找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不要直接地将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再进行验证。我在进行教学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并且分析排除另外几种的原因所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和争论之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更重要的是有了探究的成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探究实验的经过,让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开拓学生的课外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在第一堂化学结束时我布置了学生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结合课堂知识,把实验过程,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普遍感到很新奇,表现出很强的兴趣。之后在学习第四章空气成分后又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现行于色,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在学习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厨房药品,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酸——食醋与鸡蛋壳、酸与食碱的反应来验证酸与盐的反应的性质,又如当你看到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或者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该如何用实验除去等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总之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还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最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优化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打好实验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优化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思维的拓展。在实验中学生需要经过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再发现新问题,改进实验方案等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思维活动也更加开拓,从中学生探究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丰富了获得知识过程的体验,增进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在某些实验合作中也学会了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