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明清时期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案件聚焦一 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 明朝朱元璋时期,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维 止一维止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出处《诗经》)。却不料查嗣庭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案件聚焦二 雍正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写了一首《咏黑牡丹》,里面有这么两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内阁学士胡中藻作诗,也惹了麻烦。他的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皇帝看了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乾隆皇帝下旨,胡中藻腰斩,他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徐骏被雍正灭族 姓名 年号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
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 崇德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
爱新觉罗载淳 祺祥/ 同治
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课外拓展清朝皇帝列表 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惩罚,制造大批冤狱。 你知道吗?对捕风捉影—文字狱,你知道多少?文字狱从明朝开始出现,到清朝发展到了极限。
主要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乾隆的时候最为厉害。文字狱:明清政府为什么大兴文字狱?3、巩固统治由于当时清朝社会中的下层知识分子或因满腹牢骚爱发议论、或因僻居乡村不知忌讳、或因吟诗作文用字不慎。
所以清朝的文字狱更多,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1、控制人们思想,强化皇帝权威2、民族矛盾的存在: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与反抗文字狱的严重后果(危害):(1)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2)禁锢思想,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全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是中国历史上丛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在传承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大兴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从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经是儒家的著作;史是历史著作;子就是诸子百家,包括僧道;集是文学作品,比如李太白集或者苏东坡集。书成之后,也没有印,在全国找了几千个毛笔字写得好的人,花了十年时间抄了七部。为何名为四库?《四库全书》藏于哪里?《四库全书》其中四部分别放在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南方还有三部,分别存放在杭州、镇江和扬州。七部《四库全书》,今天现存四部半,镇江的鸦片战争给毁了,圆明园的二次鸦片战争给毁了,杭州的剩了半步。现存的四部半,三部半在大陆,一部在台湾。紫禁城文渊阁那部在台湾,那部是最好的。现状如何?《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何谓“四不全”?
因为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的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清廷借修书之机,毁禁的是哪些内容?对清政府统治不利的典籍毁禁的目的是什么?加强文化专制 清统治者借修书之机,毁禁对清朝统治不利的典籍,加强文化专制,在中国文化史上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科举考生看榜图隋朝: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科举制发展过程:科举制发展过程:宋朝:改革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元朝:中落科举制发展过程:明清时期的
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你该怎样写好考试的文章?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答题观点: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所论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1、内容: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2、形式::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形式呆板复杂。八

文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什么是八股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 [入手]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 [起股]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 [中股]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 [后股]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束股]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材料二:有这样一篇八股文,题目 “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其中写道:
其或公鸡欤?抑或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阉鸡欤?
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
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八股取士的弊病? 材料一: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有这样的描写: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合作探究顾炎武为什么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
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请阅读课本P14
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
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
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生了……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
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判不合理”的看法不正确的。但是,观点1肯定科举制度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明清时期

文字狱八股取士1.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诗经》 B.四书五经
C.《二十四史》 D.八股文B2、关于明朝科举制( )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A3、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A4、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