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第二目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3.“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右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A.江南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
5.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6.
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
 ①东晋     ②西晋     ③西汉     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
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8.
下列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9.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题
10.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5分)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1分)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2分)
(3)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B
6.D
7.
D
8.A
9.B
10.
(1)
“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1分)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2分)
(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起步虽晚,奋发前行的精神
虽逢乱世,南北携手的智慧
温婉江南,勤劳踏实的韧劲
历史上的江南——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十六国
东晋
西

266-316
280年灭
吴统一
317年



263
前秦统一
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南朝




420年
420-589年
新知讲解
东晋建立——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建康,史称东晋。
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
新知讲解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导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主要的四大士族:山东琅邪王氏、河南陈郡谢氏、
河南颍川庾氏、安徽谯国桓氏
新知讲解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闻鸡起舞
祖逖(266年-321年)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
北伐的结果
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领。
新知讲解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南下,荡平江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东晋
前秦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公元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
地点:
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双方军力对比:
前秦—80多万
东晋—8万多
东晋:
①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③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影响:
东晋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投鞭断流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到75,淝水之战后我国南北方地区先后现哪些政权割据分立.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刘裕
420年—479年



萧道成
479年—502年

萧衍
502年—557年

陈霸先
557年—589年
1、南朝简表
2、仔细看以上四个图北朝政权更迭表
东魏
北齐
北魏(鲜卑族拓跋珪,
386年建立,439年统一北方)
西魏
北周
新知讲解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新知讲解
1、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
3、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当地的汉族、少数民族共同开发南方。)
4、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5、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开发的具体表现:
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78到79,结合视频完成问题
1、思考: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新知讲解
我国古代,黄河上游的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是开发较早的地区,而南方则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西汉之前,江南地区还处在火耕水耨的原始农业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江发农业生产发展。
通过对比,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汉之际的江南地区:
“江南地广(人微)……民食鱼稻,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据《宋书》卷五四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地区: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稔(rěn),则数郡忘饥”
新知讲解
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宋书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③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东汉末年躲避战乱,西晋后期人口迁徙
根据提示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的发展。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新知讲解
江南地区的发展
新知讲解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小麦推广
水稻为主
新知讲解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体较薄,造型秀缺陷,釉色青灰,匀净莹润。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东晋越窑小瓶
手工业
新知讲解
灌钢法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母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手工业
新知讲解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
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手工业
新知讲解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宋代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新知讲解
根据前面所学内容结合教材,归纳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
(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农业方面
手工业方面
(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板书设计
十六国
前秦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南朝
淝水之战
影响







少数民族的内迁过程中,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小结和【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