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明清帝国的兴替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三年级上学习 目标 1.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专制统治的措施。? 2.通过查找明清建立和疆域版图变化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3.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措施的表现、危害和农民起义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重点 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阅读下面故事猜猜,他是哪位皇帝? 相传明朝有位皇帝,一次兵败安徽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个随从找到一些逃难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饭、白菜和豆腐。因别无它物, 随从只得将剩饭、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给他吃。 不料味道竟十分鲜美,他吃了非常高兴,问到"这是什么美食?",随从顺口答道"珍珠(剩饭)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汤"。转败为胜后,他下令随军厨师大量烹制 "珍珠翡翠白玉汤",犒赏三军。自此,这种"汤饭"(稀饭)的做法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课题明清帝国的兴替 欣赏视频,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课文P2,简述明朝建立的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时间:1368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 (今南京) 过程: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红巾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拓展提高 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朱元璋有不同版本的画像吗? 朱元璋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皇帝,放牛娃出身,当过和尚,行过乞,最终却取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而明太祖朱元璋却有13幅画像,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相貌!一种如图:朱元璋方面大脸, 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 相貌堂堂; 这幅图是根据明孝陵陈列室里的画像绘制的,一般认为这幅像比较符合朱元璋的真实面貌。 另一种如图: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 胡须浓密, 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这张画像,朱元璋帽子上的那块白色"帽正"(红圈中圈出来的部分),就是典型的清代特征,在朱元璋本人所在的明代初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朱元璋的衣服领口(如红圈所示),也是典型的"广字领",这样的衣服在明朝初期同样是没有的。 明朝的疆域 1.观察明朝的疆域图,说说明朝疆域的四个极点 ? (学生各抒己见) 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海并及海外诸岛。 2.观察明朝疆域图与今日中国版图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学生各抒己见) 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拓展提高同学们,观察下面地图,说说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移到北京的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三、明朝的兴衰 1.阅读课本第3页第1段,概括出明朝兴盛的表现及其影响? (学生各抒己见) 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 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外交上: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 2.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 人为原因: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创内阁 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 常年用兵,兵役繁重 自然原因:连年天灾 3.阅读课文,简单叙述一下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及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你对李自成的了解。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 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 四、清朝的建立及统一 1.阅读课文,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什么民族崛起了?建立什么政权? (学生各抒己见)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阅读课文,思考,清朝的建立时间及谁建立的,定都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课前收集资料,说说清朝能够的统一的背景和经过? (学生各抒己见) (1)背景: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2)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五、清朝的统治 1.阅读课文,清朝初期政府推行什么的政策? 政策: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 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 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2.分析清朝初期统治的弊政产生的后果及影响?(学生各抒己见) 后果:(1)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 (2)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3)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 影响: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反清复明)导致社会经济衰颓。 3.清朝初期统治的政策有很大的弊端,为什么清朝初期的社会经济能够得到的恢复?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各抒己见) 因为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拓展提高 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课前查阅资料,课题展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明清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两个王朝,两者的兴替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清社会的经济高度发展,显示出了盛世的繁华,也为中国近代危机埋下了伏笔。???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板书 明清帝国的兴替? ???? 明朝? 明朝的建立?? 明朝疆域? 3、明朝的兴衰 清朝? 清朝的建立及统一? 2、清初的统治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一课时同步练习1、填空题。1.1368年,____ (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___ ,即现在的____ 。2.明末先后发生了 、 张献忠、 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1644年,____ (称"李闯王")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于同年攻入北京,推翻___ 朝。3.17世纪初, 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 。 改女真族名为_____,1636年在 称帝,改国号_____。4.明朝___ 在位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清朝______在位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 ?2.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①废丞相、创内阁?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④改革赋役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是在(???????)? ??A.1351年???? B.1368年???C.1636年????D.1644年4.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是(?????)?????A.唐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5.“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的是????????????A.张献忠?????B.李自成????C.高迎祥?????D.努尔哈赤??6.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这时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A.康熙帝????B.雍正帝 ? ?C.乾隆帝 ??D.道光帝?? 7.?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努尔哈赤有关系的是( )A.建立后金政权 B.迁都沈阳,改名盛京C.改女真族名为满州 D.改国号为清8.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明朝建立 ②元朝统治结束 ③明前完成统一?④李自成起义???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三、简答题。1.明朝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2.明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3.①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②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 ③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四、材料分析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1)依据材料,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谁。(2)在这段材料中,找出他“罢丞相”的直接原因。(引用原文回答)(3)依据这段材料,指出“颉颃”的含义。(4)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1、 填空题。1. 朱元璋 应天 江苏南京2. 高迎祥、李自成 李自成 明3. 努尔哈赤 大金 皇太极 满洲 盛京 清4. 朱元璋及明成祖 康熙、雍正、乾隆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二、1. 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重要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由结束元朝统治,并定都应天称帝可知此历史人物应该是朱元璋。故选B?2.A解析:明初统治者为了加强政治上的巩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丞相、创内阁、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掌握情况。.备选答案中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改革赋役制度是属经济范畴。故不选。正确答案为?A3.D解析: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故选D?4.C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明朝疆域图与今日中国版图人的了解。 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5.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了解,“闯王”是指李自成,本题较容易解答。正确答案为B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初统治者对政策的调整及产生的效果。由于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迫使清初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由此可见,道光皇帝不在清初。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7.A解析: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其他三项均为皇太极的行为。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掌握情况,这是一道时间排列题,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秋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把握这一点,本题就不难解答。正确答案应为A三、简单题。1.答: ①君权加强表现: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 ③对外交流的密切表现:郑和下西洋 ④市镇经济的繁荣 表现:赋役制度改革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明朝兴盛表现的了解。2.人为原因: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创内阁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常年用兵,兵役繁重自然原因:连年天灾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明朝衰亡的原因的了解。3.①因为清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②清政府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③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清初的统治的了解。4、材料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新知导入 同学们,阅读下面故事猜猜,他是哪位皇帝? 相传明朝有位皇帝,一次兵败安徽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个随从找到一些逃难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饭、白菜和豆腐。因别无它物, 随从只得将剩饭、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给他吃。新知导入不料味道竟十分鲜美,他吃了非常高兴,问到"这是什么美食?",随从顺口答道"珍珠(剩饭)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汤"。转败为胜后,他下令随军厨师大量烹制 "珍珠翡翠白玉汤",犒赏三军。自此,这种"汤饭"(稀饭)的做法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朱元璋新知讲解明清帝国的兴替新知讲解一、明朝的建立阅读课文P2,简述明朝建立的过程 ?背景: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新知讲解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红巾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新知讲解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拓展提高 朱元璋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皇帝,放牛娃出身,当过和尚,行过乞,最终却取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而明太祖朱元璋却有13幅画像,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相貌!一种如图:朱元璋方面大脸, 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 相貌堂堂; 这幅图是根据明孝陵陈列室里的画像绘制的,一般认为这幅像比较符合朱元璋的真实面貌。 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朱元璋有不同版本的画像吗?拓展提高 另一种如图: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 胡须浓密, 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拓展提高 这张画像,朱元璋帽子上的那块白色"帽正"(红圈中圈出来的部分),就是典型的清代特征,在朱元璋本人所在的明代初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朱元璋的衣服领口(如红圈所示),也是典型的"广字领",这样的衣服在明朝初期同样是没有的。新知讲解 1.观察明朝的疆域图,说说明朝疆域的四个极点 ? 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海并及海外诸岛。二、明朝的疆域新知讲解2.观察明朝疆域图与今日中国版图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拓展提高 同学们,观察下面地图,说说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移到北京的原因?靖难之役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新知讲解1.阅读课本第3页第1段,概括出明朝兴盛的表现及其影响?三、明朝的兴衰(1)政治上:(2)经济上: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新知讲解(3)对外关系:(4)中后期:对外交往密切(郑和下西洋)市镇经济繁荣(赋役制度改革)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新知讲解2.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自然原因:连年天灾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新知讲解3.阅读课文,简单叙述一下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及结果。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拓展提高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你对李自成的了解。拓展提高 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新知讲解 1.阅读课文,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什么民族崛起了?建立什么政权?四、清朝的建立及统一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新知讲解2.阅读课文,思考,清朝的建立时间及谁建立的,定都哪里?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新知讲解3.课前收集资料,说说清朝能够的统一的背景和经过?(1)背景:(2)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新知讲解五、清初的统治1.阅读课文,清朝初期政府推行什么的政策? 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 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 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政策: 新知讲解2.分析清朝初期统治的弊政产生的后果及影响?后果: (1)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2)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3)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影响: 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反清复明)导致社会经济衰颓。新知讲解 3.清朝初期统治的政策有很大的弊端,为什么清朝初期的社会经济能够得到的恢复?产生了什么影响? 因为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拓展提高 同学们,你了解清代满族的八旗制度吗?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创建了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拓展提高 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因此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明清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两个王朝,两者的兴替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清社会的经济高度发展,显示出了盛世的繁华,也为中国近代危机埋下了伏笔。???板书设计明清帝国的兴替明朝清朝替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1.皇权的加强。3.对外交往的密切。4.市镇经济的繁荣。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朝清朝兴康乾盛世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明清的知识。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1课时试卷.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1课时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