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了解明清朝时期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及雅克萨之战等对待外患的史实,理解中华民族抵制侵略的决心与措施。 知道明清时期疆城范围,掌握两朝统治者在维护统一。促进边疆开发等方面的措施。? 3.通过清初以及之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史实,感受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重点 明清两朝对民族问题采取的策略。
难点 明清两朝对民族间题所采取的策略的不同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请观察下面的图片,讨论: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展示图片 (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课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欣赏视频,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原因。 1.阅读课文P4,简要阐明明清时期,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学生各抒己见) 外患:日本海盗侵扰东南沿海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内忧:葛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 二、明清时期的外患 阅读课文P4-P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两位民族英雄,他们在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什么贡献?你还能从教材中找找,明、清在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还采取了哪些举措吗? (学生各抒己见) (1)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倭寇:明朝中期,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拓展提高 课前收集材料,课堂讲述有关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2)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 1662年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 作用:加强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拓展提高 讨论:同学们,结合史实说说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事务; 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的东南海防。 (3)康熙武力反击沙俄入侵者,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三、明清时期的处理民族问题 认真浏览教材P6-7,自主找出明清统治者是处理民族关系的事例与举措? (学生各抒己见) 1.西北边疆: (1)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以南地区。 (3)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2.西藏地区: (1)确立册封制度 ●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2)设立驻藏大臣 ●1727年,雍正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意义: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稳定西藏政局;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使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拓展提高 在藏传佛教中,当大活佛去世后,都必须找出一位符合要求的儿童,作为转世灵童当他们的继承人。首先呈报所选灵童人数、姓名、出生年月日,用满 、汉 、藏 3 种文字缮写于牙签之上 ,贮入朝廷颁发的金瓶中,供于释迦佛像前,传唤喇嘛齐集大昭寺,诵经七日 。届期由驻藏大臣亲临大昭寺监督,由大喇嘛从金瓶中抽签确定,然后申报朝廷请封。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2010年3月3日在京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出席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开幕大会。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十一世班禅列席大会。至此,这位年轻的藏传佛教界领袖人物正式亮相中国政坛。 3.西南地区: (1)明朝初期,任命当地民族首领土司为官; (2)明成祖时,在一些地区取消土司制度,设立与中央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即“改土归流”。 (3)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设立边境贸易场所——榷场,明朝设置茶马司。 这些举措促进了内地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4.明清政府在对待游牧民族的政策上有什么不同? (1)明朝增修长城 明朝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进一步加固、增修了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防御政策 (2)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与宏伟的喇嘛庙。 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是清朝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也是他们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加强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联系,实行“怀柔”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地方,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怀柔政策拓展提高 讨论:康熙皇帝经过长城时做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通过学习,请你说说上述两句话反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朝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朝统治者: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四、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意义。 阅读课本P7最后两段,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说说 明清时期所采用的民族政策有何意义? ①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③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拓展提高同学们,请对比清朝时期的疆域图与今天我 国的版图进行对比,找找其中的异同? (学生各抒己见) 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基本版图相似,清朝的疆域为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也可以由此图看出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课前查阅资料,课题展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原因。 1.外患: 2.内忧: 二、明清时期的外患 1.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雅克萨之战 三、明清时期的处理民族问题 1.西北边疆: 2.西藏地区: 3.西南地区: 4.明清政府在对待游牧民族的政策 四、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意义。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俞大猷
C. 郑成功 D. 林则徐
2.“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戚爷”?的主要事迹是(??)?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3.清朝设立了伊犁将军,它管辖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D.蒙古地区?
C.新疆地区????D.西藏地区
4.在今河北承德市,有一座避暑山庄。清朝皇帝除了在这里避暑外,还进行政治活动。下列关于清朝在此进行的政治活动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接见蒙古王公
B. 接见西藏政教首领
C. 举行金瓶掣签
D. 修建寺庙
5.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  )
A. 秦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6.“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态度是(??)?
A.明朝被动防御,清朝积极主动?
B.明朝积极防御,清朝“怀柔”?
C.明朝“怀柔”,清朝主动??
D.明朝修长城抵御,清朝修寺庙防御?
7.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有(  )
①设置西域都护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8.1685-1687年,清军两次大败沙俄侵略军的地点是(  )
A. 尼布楚  B. 热兰遮
C. 雅克萨  D. 赤崁城
9.下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这个地区是(  )
朝代 元朝 清朝
相关史实 设宣政院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A. 台湾 B. 海南
C. 新疆 D. 西藏
10.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A. 中国古代改革家
B. 和外国友好交往
C. 抗击外来侵略
D. 发展民族经济
二、简答题。
1.列举明、清在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还采取了哪些举措吗?




2.列举明清统治者是处理西北边疆民族关系的事例与举措?




3.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特点?





4.你认为清政府设立金瓶掣签制的目的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回答问题:?
1. 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2. 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3. 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4.材料三中的“贵国”和“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5.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态度的差异。结合史实论述的清朝统治者的观点与明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有何区别?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一课时同步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了解。材料中“驱逐荷虏”中可以看出是赶走了荷兰侵略者。
2. 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的了解。材料中“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中可以看出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3. C
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以南地区。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4.C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承德避暑山庄功能的了解。 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是清朝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也是他们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加强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联系,实行“怀柔”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地方。金瓶掣签制度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稳定西藏政局,因此C是错误的。
5.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城修筑的时期的了解, 明朝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进一步加固、增修了长城。
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区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明朝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朝统治者: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7.D
解析:本题考查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其中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和
④设置驻藏大臣主要是对西藏的管理方法,所以选D。
8.A
解析:康熙武力反击沙俄入侵者,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正确答案应为C
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史实推测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题干,结合课本知识可知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雍正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因此可以判断出这个地方是西藏。
10.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史实推测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题干可知,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湾,雅克萨之战,是康熙武力反击沙俄入侵者。三副图片的共同点都是探究外来侵略,因此选C。
二、简单题。
1.答:(1)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2)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1662年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3)康熙武力反击沙俄入侵者,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明、清在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了解。
2.(1)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2)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以南地区。
(3)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明清统治者是处理西北边疆民族关系的事例与举措的了解。
3.避暑山庄不仅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避暑山庄作用的了解。
4.清政府设立金瓶掣签制的目的之一保证确定转世灵通的公平性,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分裂局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将活佛转世系统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和国家典章法制范围之内。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清政府设立金瓶掣签制的目的的了解。
三、材料分析
答案:
1. 日本;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
2. 戚继光。?
3. 表达了戚继光清除倭寇的志向: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抗倭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4. 荷兰;郑成功。?
5. 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日本,是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
3.根据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表达了戚继光清除倭寇的志向;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抗倭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4.根据材料中“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贵国”指的是荷兰,1553年,荷兰以租借的借口占领额台湾;根据材料“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分别指的是郑成功,他从荷兰手里收回了台湾,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台湾府,它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四、论述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下面的图片,讨论: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清政府颁布的达赖金印
新疆伊犁将军府
新知讲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知讲解
1.阅读课文P4,简要阐明明清时期,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对国家的管理?
内忧
日本海盗侵扰东南沿海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葛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
一、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原因。
新知讲解
阅读课文P4-P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两位民族英雄,他们在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什么贡献?你还能从教材中找找,明、清在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还采取了哪些举措吗?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二、明清时期的外患
新知讲解
(1)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倭寇:明朝中期,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
拓展提高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课前收集材料,课堂讲述有关戚继光的故事。
新知讲解
(2)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
1662年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
作用:加强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拓展提高
讨论:同学们,结合史实说说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事务;
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的东南海防。
新知讲解
(3)康熙武力反击沙俄入侵者,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新知讲解
(1)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1.西北边疆:
三、明清时期的处理民族问题
认真浏览教材P6-7,自主找出明清统治者是处理民族关系的事例与举措?
新知讲解
(2)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以南地区。
新知讲解
(3)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新知讲解
2.西藏地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3)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意义: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稳定西藏政局;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使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拓展提高
在藏传佛教中,当大活佛去世后,都必须找出一位符合要求的儿童,作为转世灵童当他们的继承人。首先呈报所选灵童人数、姓名、出生年月日,用满 、汉 、藏 3 种文字缮写于牙签之上 ,贮入朝廷颁发的金瓶中,供于释迦佛像前,传唤喇嘛齐集大昭寺,诵经七日 。届期由驻藏大臣亲临大昭寺监督,由大喇嘛从金瓶中抽签确定,然后申报朝廷请封。
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你对金瓶掣签的了解。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2010年3月3日在京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出席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开幕大会。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十一世班禅列席大会。至此,这位年轻的藏传佛教界领袖人物正式亮相中国政坛。
新知讲解
3.西南地区:
(1)明朝初期,任命当地民族首领土司为官;
(2)明成祖时,在一些地区取消土司制度,设立与中央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即“改土归流”。
新知讲解
改土归流
新知讲解
(3)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设立边境贸易场所——榷场,明朝设置茶马司。
这些举措促进了内地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新知讲解
明朝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进一步加固、增修了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4.明清政府在对待游牧民族的政策上有什么不同?
(1)明朝增修长城
防御政策
新知讲解
(2)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与宏伟的喇嘛庙。
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是清朝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也是他们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加强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联系,实行“怀柔”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地方,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怀柔政策
讨论:康熙皇帝经过长城时做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通过学习,请你说说上述两句话反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朝统治者:
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朝统治者:
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明修长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①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
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
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伊犁将军
①确立册封制度,②设置驻藏大臣,③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推行“改土归流”
归纳:明清统治者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举措
①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③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四、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意义。
阅读课本P7最后两段,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说说 明清时期所采用的民族政策有何意义?
葱岭
巴尔喀什湖
西伯利亚
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海诸岛
拓展提高
同学们,请对比清朝时期的疆域图与今天我国的版图进行对比,找找其中的异同?
拓展提高
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基本版图相似,清朝的疆域为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也可以由此图看出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二课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先为了开拓边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程,无论哪一个民族都为我们这个大家庭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原因。
1.外患:
2.内忧:
二、明清时期的外患
1.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雅克萨之战
三、明清时期的处理民族问题
1.西北边疆:
2.西藏地区:
3.西南地区:
4.明清政府在对待游牧民族的政策
四、明清时期加强管理的意义。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明清的管理方面知识。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