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1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14张PPT)

资源简介

烽火燃 五十年 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 定江山 杯酒之间销兵权
南征北守定宏图 玉斧一挥指大渡
十四万人齐解甲 金陵王气黯然去
还一个 盛世繁华 文煌武烈
怀仁厚 复江南 满腔热血图幽燕
谁料想 烛影摇 斧声乱
壮志未竟人已远
人已远 回首看 回首看你身后的江山
纷扰扰剑影刀光寒 韶华成殇 笙歌散
你默默无言 无言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
“宋代文化发展所达到的高度,在从十世纪后半期到十三世纪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内,是居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的。”
——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著名学者余秋雨
【名人眼中的北宋】
一、陈桥兵变 政权初立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P98,梳理北宋建立的概况。
时间
人物
事件
结果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西夏
吐蕃
大理
北宋的统一不是全国的统一,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二、大局未稳 君臣共计
宋太祖赵匡胤

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三、多管齐下 中央集权
探究宋太祖的治国方略

时间:10分钟
组织:4人一组
活动:
(1)结合材料及书本98-99页内容,完成任务(3分钟)
(2)小组成员间任务彼此交换,互助完成所有内容(7分钟)
成果:任务汇报
任务一:军事篇
任务二:政治篇
任务三:经济篇
任务四:文化篇
材料二: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材料一: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阅读分析材料,阐述宋太祖的治军之道及其影响。
军事: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影响:加强了皇权,但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
军事:杯酒释兵权
返回

材料三:州(府)、县,长官是“权知军州(府、县)事”,简称“知州”、“知府”、“知县”。削弱其权事的措施有二:其一,削去原节度使的支郡(州、府),使其“直属京师”,称为“强干弱枝之术”;其二,派文臣出任知州、知府、知县。另设各级通判,“事无大小,宜与通判或判官、录事同裁处之。”
——《 续通鉴长编》卷7
政治:分权谋制衡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阅读分析材料,概述宋太祖的执政策略。
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增设机构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材料反映什么历史信息?带来怎样的影响?
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局面。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1021 15085万 12677万
1049 12625万 所出无余
1065 11613万 13186万
材料四: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材料五:
政治:分权谋制衡
返回
材料六: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阅读分析材料,掌握宋太祖的理财方式及影响。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经济:三司掌财权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返回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汪洙


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宋代科举图
文化:天子重英豪
材料七:
阅读分析材料,理解宋太祖的治国思想。
崇文抑武
返回

目 措 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选拔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派官员到地
方管理财政
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大量养兵,兵将分离
崇文抑武
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 ”局面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 ”。
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实质:加强中央集权
积贫
积弱
四、危机浮现 变法图强

变法时间——1069年(北宋中期)
在位皇帝——宋神宗
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变法结果——成效不大

【知识小卡片】王安石变法
变法措施 内容
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 ……
政治:北宋实行文人治国。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
宋朝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起义不断,但从未出现过地方割据的内乱,在历史上延续了300多年。
经济:北宋经济发展迅猛,无论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
北宋政府国库异常空虚,到后期甚至入不敷出,只能加强剥削。
文化: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中国历史很多重大发明都出现在北宋。文学艺术方面,北宋更是名人辈出,登峰造极。
军事:北宋时期军队数量为历朝之最,最高时突破百万。但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抗过程中,北宋长期处于劣势,不断求和、缴纳岁币。
【我眼中的北宋】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镜头四
我眼中的北宋是一个 的时代,因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