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专题八走进社会生活(复习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2019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专题八走进社会生活(复习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教案
课题 专题复习八:走进社会生活
考点分析 “走进社会生活”专题考查点涉及内容不多,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 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形为,第往往和“承担社会责任”专题知识结合进行考查。认识网络,利用网络’,这一考点为近几年中考的新增考点。随着网络强国建设的提出和网络的发展,信息化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分享经济、大数据等新词热司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也与青少年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考点,夯实基础。2、掌握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 3、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形为;感受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合理利用网络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等。
教学重点 养成亲社会行为,认识网络的利弊,合理使用网络。
教学难点 树立责任意识;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2分钟) 1、 视频导入:《杨科璋——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抱紧孩子》2、出示课题 3、出示复习目标和课标要求 学生看视频,齐读复习目标和课标要求及考试内容 从视频导入,切入《走进社会生活》这一课题。
考点分析考情回顾(3分钟) 1、整体分析“走进社会生活”专题考查点涉及内容不多,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 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形为,第往往和“承担社会责任”专题知识结合进行考查。认识网络,利用网络’,这一考点为近几年中考的新增考点。随着网络强国建设的提出和网络的发展,信息化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分享经济、大数据等新词热司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也与青少年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2、近三年来河北省中考题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近三年来中考中对这一主题的内容的考查情况。 学生倾听、回顾。 让学生从中考的角度和高度认识这一主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考等相关情况。从而在做到有目的的复习。
知识梳理,建构体系 (15分钟) 请同学们用15分钟的时间,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自读课本,梳理知识,绘制知识结构图。 学生做的知识网络图,自荐上台展示介绍。师生进行纠错、质疑、点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认知与构建。 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
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2分钟)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养成亲社会行为。4.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是把双刃剑。5.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6.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7.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8.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9.我们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重点记忆、背诵。 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摸底测试 发现问题 (15分钟) 后附摸底测试卷 学生闭卷做题自我检测 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盘点提升探究规律(3分钟) 学生做题、判卷、展讲、纠错。 培养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5分钟) 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回顾在能力与情感方面的提高。 让学生从知识、能力与觉悟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八 走进社会生活 摸底测试
1、.“中国梦”已成为国人关注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就构成了“中国梦”一块块的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个人为祖国逐梦,国家为国民追梦。上述材料说明 ( )
①个人离不开社会
②个人的梦想能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③社会离不开个人
④“中国梦”一定能保证每个人都梦想成真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2、亲近社会必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包括( )
①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社会
②克服“看客心理”
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④遵守公德和社会秩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09年,常州市第一支 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成立。2017年10月,我市学生志愿服务联盟成立,学生们为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志愿服务( )
①是做负责任公民的具体表现
②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③体现了“诚信”的价值准则
④履行了公民法定的基本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泰州市90后兼职消防辅警滕加亮工3年来参与各种灭火救援100余次,挽回群众失达200余万元。他多次逆火而行,因抱出喷火化气罐被赞“抱火哥”。我们应该学习他( )
①忠于职守,自觉服务社会
②以人为本,自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③坚强勇敢,临危不惧,乐于奉献
④爱岗敬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又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
②责任与人们终身相随,不会改变,也不会消失
③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④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的责任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6、九(2)班陈某经常彻夜上网玩游戏,导致精神萎靡。后在老师帮助下,摆脱了游戏的诱惑,利用网络学习网页制作,并在市比赛中得二等奖。这说明( )
A.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
C.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
D.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
7、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便捷。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不经意间会“出卖”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这启示我们 ( )
①应该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
②在上网时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③对待网络要敬而远之
④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③
8、不妨压抑道德评判冲动,等一等正在重组的真相。老外和大妈发生刮蹭,一天出现多个版本新闻,从最初大妈讹诈1800元,到被证实的确发生碰撞,老外无证驾驶摩托,并辱骂倒地大妈,再到给予其行政拘留7日并处罚款1500元的处罚。公众和舆论陷入罗生门。这告诉我们 (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莫要相信把错犯
②道德应等待真相,舆论莫急于登场
③老外涉及国形象,出现此事也正常
④言论自由真是好,坚持事实莫忘掉
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
9、近日(2018年),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案件。 被告通过微信朋友圈辱骂原告,并公布原告的照片和电话,结果被判在微信朋友圈公开道歉三天。此案例说明( )
①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则
②网络不是滥用自由的天堂
③网络交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6岁加拿大留学女孩迷恋网络直播,三个月内打赏男主播花掉65万多元。女孩事后告诉母亲自己独自身在异乡,需要与善解人意的主播沟通交流..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
②家庭保护的缺失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我们应远离网络
④我们应提高辨别能力,抵制网络诱惑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备注: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 在乱石飞泻处,众人逃离时,武警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险情逆行冲向塌方地段,被称作“最帅的逆行者”。
图二 备注:生活中一些弱势群体,在无助不被周围人理解时,做出轻生的举动。一些人不是同情帮助,而是失去人性地“欣赏跳楼”。
(1)请从上述两种行为中任选一 种进行评析。(6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应培养那些意识或素质?(4分)


12.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人物内容 年轻时的爷爷 上中学的孙子
购物 商店 逛淘宝
查阅资料 图书馆、书店 浏览网页
通信方式 写信、打电话、发电报 发电邮、聊QQ、刷微信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材料一、二 分别反映了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3)网络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需要规则来保障秩序,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5 : C A A D C
6—10 C A D C A
11.
(1) 图一:①"逆行者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③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④懂得关爱他人生命;
⑤这样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温暖;
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图二:①"欣赏跳楼’’的行为是缺乏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表现;
②这样做损害了自身形象,损害了他人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应当受到道德谴责。
(2)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生命意识等。
12.
(1)材料一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
材料二反映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极易受害。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利用网络学习、工作,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③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3)道德、法律 、纪律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复习八
走进社会生活
时政导入 明确目标
视频:《杨科璋——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抱紧孩子》
复习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考点,夯实基础。
2、掌握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
3、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参与社会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感受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合理利用网络等。
知识能力目标:
1.社会生活绚丽多 彩。(识记)
2.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理解)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 会。(理解)
4.亲社会行为的表 现、意义及养成。(评价)
5.网络是把双刃剑。(评价)
6.合理利用网络。(探 究)
课标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 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养成亲社会行为。
3.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沉迷于网络,也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4.树立遵守网络规则、 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养成利用网络为我服务的意识。
5.在网络上传播正能 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关心社会,承担责任
●了解、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体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公益活动。
认识网络,利用网络
●感受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认识网络应用的利弊。
●遵守网络规则,合理利用网络。
2019年河北省中考考试内容
‘走进社会生活”,这一专题,往往结合“承担社会责任”的知识 进行考查,命题人通常选择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及重大会议表彰人物(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等,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也可以负面形象为反例(重庆公交坠江事故)考查增强责任意识,怎样做负责任公民的知识点。
“认识网络,利用网络’,这一考点为近几年中考的新增考点。随着网络强国建设的提出和网络的发展,信息化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分享经济、大数据等新词热司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也与青少年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本部分内容为2019年中考的热点,学生在复习时可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网络的利弊,以及学会如何利用网络,如何增强安全意识,同时也要结合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社会热点了解网络的发展趋势。选材方面,可以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可以选取生活中不遵守网络规则的事例,还可以是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题型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等多种题型。设问类型可以是评析类、启示类、认识类、做法类等。
考点分析 考情回顾
考点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设问
类型 材料
类型 设题
材料
走进社会生活 2018 4.9.
1.组合式选择题
1.网络议论不是法外之地
2.亲社会行为 认识类原因类假设类 社会热点
国计
民生 1.房产中介中介业人员在网络中诋毁他人
2.春运的变化
2017 25.(3) 分析说明题
公民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受法律保护
探究类
做法类 社会热点 近年来,泄露、盗取、贩卖、滥用公民个人信息事件频发,带来严危害;我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韩某盗取新生儿信息被法院判刑

2016 25.(2)(3) 分析说明题 网络侵权行为、法治、正义、 评析类 社会热点 剐蹭事件后,网友的“义愤”之举
近年来河北省近三年中考题分析
知识梳理 建构体系




第一课
我与社会
在社会中成长
感受社会生活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养成亲社会行为
丰富多彩
社会关系多样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丰富的社会生活
离不开社会
意义
如何
养成




第二课
网络改变世界
合理利用网络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网络传播正能量
网络推动社会发展
学会信息节食
科技文化
网络生活新空间
信息传递、交流
提高媒介素养
人际
交往
休闲娱乐等
经济
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民主政治
网络是把双刃剑
弊端
不良信息
侵犯隐私
沉迷网络
辨析网络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传播正能量
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4.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是把双刃剑。
5.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7.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8.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9.我们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1.“中国梦”已成为国人关注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就构成了“中国梦”一块块的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个人为祖国逐梦,国家为国民追梦。上述材料说明 ( )
①个人离不开社会
②个人的梦想能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③社会离不开个人
④“中国梦”一定能保证每个人都梦想成真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C
摸底测试 发现问题
2.亲近社会必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包括( )
①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社会
②克服“看客心理”
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④遵守公德和社会秩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3. 2009年,常州市第一支 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成立。2017年10月,我市学生志愿服务联盟成立,学生们为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志愿服务( )
①是做负责任公民的具体表现
②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③体现了“诚信”的价值准则
④履行了公民法定的基本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4.泰州市90后兼职消防辅警滕加亮工3年来参与各种灭火救援100余次,挽回群众失达200余万元。他多次逆火而行,因抱出喷火化气罐被赞“抱火哥”。我们应该学习他( )
①忠于职守,自觉服务社会
②以人为本,自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③坚强勇敢,临危不惧,乐于奉献
④爱岗敬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5. “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又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
②责任与人们终身相随,不会改变,也不会消失
③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④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的责任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C
6.九(2)班陈某经常彻夜上网玩游戏,导致精神萎靡。后在老师帮助下,摆脱了游戏的诱惑,利用网络学习网页制作,并在市比赛中得二等奖。这说明( )
A.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
C.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
D.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
C
7.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便捷。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不经意间会“出卖”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这启示我们 ( )
①应该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
②在上网时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③对待网络要敬而远之
④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③
A
8.不妨压抑道德评判冲动,等一等正在重组的真相。老外和大妈发生刮蹭,一天出现多个版本新闻,从最初大妈讹诈1800元,到被证实的确发生碰撞,老外无证驾驶摩托,并辱骂倒地大妈,再到给予其行政拘留7日并处罚款1500元的处罚。公众和舆论陷入罗生门。这告诉我们 (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莫要相信把错犯
②道德应等待真相,舆论莫急于登场
③老外涉及国形象,出现此事也正常
④言论自由真是好,坚持事实莫忘掉
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
D
9.近日(2018年),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案件。 被告通过微信朋友圈辱骂原告,并公布原告的照片和电话,结果被判在微信朋友圈公开道歉三天。此案例说明( )
①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则
②网络不是滥用自由的天堂
③网络交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10. 16岁加拿大留学女孩迷恋网络直播,三个月内打赏男主播花掉65万多元。女孩事后告诉母亲自己独自身在异乡,需要与善解人意的主播沟通交流...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
②家庭保护的缺失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我们应远离网络
④我们应提高辨别能力,抵制网络诱惑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④

A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备注:2017年8月8日,四川
九寨沟发生地震后, 在乱石飞泻
处,众人逃离时,武警战士不顾个
人安危,冒着险情逆行冲向塌方
地段,被称作“最帅的逆行者”。
备注:生活中一些弱势群体,
在无助不被周围人理解时,
做出轻生的举动。一些人不是同情帮助,而是失去人性地“欣赏跳楼”。
(1)请从上述两种行为中任选一 种进行评析。(6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应培养那些意识或素质?(4分)
答:图一:①"逆行者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③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④懂得关爱他人生命;
⑤这样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温暖;
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⑦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积 极承担责任。
图二:①"欣赏跳楼’’的行为是缺乏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表现;
②这样做损害了自身形象,损害了他人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应当受到道德谴责。
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生命意识等。
12.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材料一、二 分别反映了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3)网络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需要规则来保障秩序,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道德、法律 、纪律等。
材料一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材料二反映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极易受害。
人物内容 年轻时的爷爷 上中学的孙子
购物 去商店 逛淘宝
查阅资料 去图书馆、书店 浏览网页
通信方式 写信、打电话、发电报 发电邮、聊QQ、刷微信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利用网络学习、工作,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③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①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一、题型特点:
选择题,主要依托时政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这类题目通过时政与课本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之后设置问题考查。
二、答题技巧 :
1、认真审题 : 弄清题意,注意限定词,明确要求,知道问什么。
2、寻找关键词: 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将关键词与问题相结合。
3、回归教材:联系教材知识点,确定用什么考点回答
4、组织答案:全面,语言表述简洁明确,使用学科术语。
盘点提升 探究规律

做题
解题方法规律









小结


能力
方面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知识
方面


树立
……
观念、意识
社会责任网络的认识与应用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