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八年级下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对现行宪法的第5次修改,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导入
2018年宪法修正案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制定了4部宪法:(1954、1975、1979、1982)
现行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
宪法修改历史
2004年宪法修正案
14
1988年宪法修正案
2
1993年宪法修正案
9
1999年宪法修正案
6

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话,他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快速阅读课本P2—10,标画下列思考题的答案,
6分钟后找同学回答。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4、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有哪些?
5、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6、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阅读小眉的周记,思考以下问题: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本课重点)
思考: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保障/贯彻?)
我国国家性质
人民的地位
人民的
地位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一条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二条
我国国家性质
人民的地位
情感目标
03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我国国家性质
人民的地位
情感目标
03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国家性质
人民的地位
情感目标
03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我国国家性质
人民的地位
情感目标
03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任命的和平劳动....努力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
武装力量归属
经济制度
国家的性质
政治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
小结: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思考:
1.视频中涉及到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这些权利实现的呢?
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主体和内容分别包含哪些?
平等权
人身权利
政治权利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思考:我国从具体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完善立法
依法行政
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法律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与责任。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我国人权事业
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典型事例
◎2017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发布,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明确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扩大了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
以“你不是人民”的名义拒绝办事民众
新闻焦点:
1月16日,周旭被进行停职调查。1月19日,经当地镇党委研究,决定免去周旭天王社区党总支书记职务。
1、为什么该社区书记被勒令停职查办,最终撤销职务处理?
没有明确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其权力行使没有做到服务人民的利益,属于失职行为,故撤职处理。
办事的群众属于我国人民一员,同时也具备公民身份,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履行规定的义务。
2、办事的群众是人民吗?人民与公民相同吗?
明晰“公民与人民”
  具有某国国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和人民的敌人)
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法律概念
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
知识拓展
练一练:
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明
留学中国的外国学生
退休在家的司机老王
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监狱服刑的张某
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
权力
政治概念,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如国家执法部门的强制力
权利
法律概念,是法律赋予的利益,如公民的受教育权等
明晰“权力与权利”
权力≠权利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维护宪法赋予的权利;
履行宪法赋予的义务;
努力学习,热爱祖国;
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誓人:


1.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1)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2)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力促进...
2.如何减贫?我们的措施?
(1)救济式扶贫(2)开发式扶贫
(3)连片扶贫 (4)精准扶贫
3.脱贫的基本方略?
拓展提高
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实质内容目标
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课堂总结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说明(   )
A.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B.公民享有的人权的内容很广泛
C.尊重和保障人权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事
D.我国的人权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
单项选择题
课堂练习
B
2.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警察,人民政府……很多国家机关、单位名称之所以冠以“人民”,原因是( )
A.人民人数最多,力量最大
B.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人民直接管理国家政权
D.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
B
3.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 )
A.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不享有政治权利
B.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C.人民享有权利多,公民享有权利少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公民不参与国家管理
B
4.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权利的纸。”之所以说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是因为( )
①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和范围都来自宪法的规定 
②宪法中确认的国家基本制度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③宪法规定公民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和保障措施 
④宪法只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

课题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单元 第亿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下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认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知道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相关内容,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 能力目标:增强宪法意识和人权意识,提高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宪法原则、人权概念等的理解、辨别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让学生牢固树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难点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对现行宪法的第5次修改,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的发展历程,为什么要完善宪法?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引导
讲授新课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快速阅读课本P2—10,标画下列思考题的答案, 6分钟后找同学回答。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4、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有哪些? 5、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6、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阅读小眉的周记,思考以下问题: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引导并归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保障/贯彻?)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引导并归纳: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播放视频 思考: 1.视频中涉及到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这些权利实现的呢? 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主体和内容分别包含哪些? 教师引导并归纳:什么是人权?了解人权 从定义、内容和实质、特点、广泛性等方面进行了解 思考:我国从具体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展示多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的部分情况,思考: 各种法律的制定与修改都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课本第8页探究与分享,阅读材料,思考: 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 结论: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课本第8页探究与分享,阅读材料,思考: 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展示宣传宪法的图片组,引出: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归纳总结:国家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 展示材料: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典型事例播放视频:以“你不是人民”的名义拒绝办事民众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为什么该社区书记被勒令停职查办,最终撤销职务处理? 2、办事的群众是人民吗?人民与公民相同吗? 明晰权利与权力两组概念 明晰公民与人民两组概念 全班一起朗读:权利宣言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问题提示,看课本,标疑难点学生看书思考问题 学生交流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谈论问题,分享答案
课堂小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