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课件(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课件(22张PPT)

资源简介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1.明朝的建立

背景: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计划,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概况:
1368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
2.明朝疆域图

(1433年)
大致
范围

东北:
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第河)流域
西北:
到新疆哈密
西南:
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
东南:
到今东海、南海及海外诸岛
都城变迁:
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
鞑靼、哇喇、亦力把里
3.明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
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
经济方面:

明初统治者

奖励垦荒
轻徭薄赋
提高手工匠身份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明中后期:
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推动市镇经济繁荣
外交方面:
郑和下西洋
4.明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府的腐败,赋税繁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明末农民起义
(人物: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爆发时间:
1627年
口号:
均田、免粮
建立政权:
大顺
灭明时间:
1644年)
5.清朝的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统治全国
使经济恢复
与发展
启示:
统治政策要顺应民心,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5.清初的统治

清初的弊政:
民众抗清:
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
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南明政权反清复明


(康雍乾盛世)
5.1.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途径:

抵御外来侵略
抵御外来侵略
加强边疆管理
1.抵御外来侵略

(1)明朝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
收复台湾


17世纪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3)1685—1687年,清军反抗沙皇
俄国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2.加强边疆管理:
与北部
少数民族:
明修长城清修庙
(长城与庙的历史作用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与新疆
少数民族:

1)平定准噶尔叛乱(康熙)
2)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乾隆)
3)设置伊犁将军


意义:
加强了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与西藏
少数民族:

1)确定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称号;
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
2)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历世的达赖和班禅都
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设置驻藏大臣的职责:
主管西藏官吏的任免、
掌管藏区军队的调遣、
办理一切涉外事务
与西南少数民族:
实行“改土归流”的制度
(明成祖时开始实行,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
西伯利亚
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南海诸岛
巴尔喀什湖







葱 岭



喜马拉雅山







3.清朝前期疆域图
4. 明清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何意义
1)维护了国家统一;
2)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3)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重点过关:
1)明朝至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2)列举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史实
3)说说明朝至清朝前期政府对边疆的管理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朝之清朝前期,农耕文明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农业兴盛

1.农业技术的提升:
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2.新品种的推广:
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
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向日葵、花生、马铃薯……
二、手工业发展

1.手工业繁荣:

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
推向北方
②榨油、粮食加工、制瓷、
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
呈现繁荣景象。
③手工业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
2.呈现新的特点:

①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
形式
明清工场手工业的特点:
生产目的:
用于交换
生产方式:
雇佣劳动
生产过程:
统一指挥、分工协作

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商帮形成
三、商业繁荣

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人口流动:
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
市镇人口主体:
商人、手工业者
徽商
晋商
四、贸易发达

1.清朝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
经济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2.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大量
进入国际市场
3.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化专制
——大兴文字狱

目的:
控制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时间:
明开始出现,清发展到极限
后果: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八股取士

1.命题范围: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2.答题观点:
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3.文体特点:
八股文
4.危害:

1)使读书人知识面日益狭隘,造成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2)选拔出来的官员无真才实学,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3)严重阻碍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
5.2.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明清之际的
进步思潮

1.代表人物: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要主张:
李贽:
批判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黄宗羲:
批判专制皇权,主张平等民主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出现背景(社会根源):
政治因素:
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经济因素:
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
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阶级因素: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思想因素:
封建礼教扼杀人的天性
明清之际的
世俗文化

1.社会风尚的变化

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商人地位逐渐提高
2.市民文学兴起:
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四大名著)
3.戏曲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京剧初步形成
元末明初,昆曲产生



代表作:
《牡丹亭》
地位:
“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价值: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之一
4.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城隍爷出巡活动,舞龙、高跷、技击)
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一、科学巨匠及其代贡献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医药学巨典

(1)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
药物分类法
(2)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和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生产技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
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

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二、晚明科技的特征

1.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
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2. 从整体上看,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晚明科与西方拉大差距的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的正常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引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
5.3.1皇权膨胀
一、明清两朝加强皇权的措施(皇权膨胀的表现)
明: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
哪三司?
(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朱元璋)
废丞相的影响?

1.缺少了对皇权的制约机制,
容易使君主独裁专制
2.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3.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朱元璋);
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朱棣)
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5. 设立“廷杖”制度
清:
设立军机处

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皇权膨胀的影响
①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②助长官场上唯上是从之风和贪污腐化之风
③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三、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过程
地方: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推恩令
元朝

设行中书省
明朝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

秦朝

三公九卿
唐朝

三省六部
元朝

设中书省
明朝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重点过关:
说说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近代前夜的中国
面临着哪些危机?

政治方面:
皇权膨胀,封建专制制度
逐渐走向衰落
经济方面:
重农抑商
外交方面:
闭关锁国
社会状况:
危机重重

1.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矛盾尖锐
2.政治腐败
3.起义不断
评价
重农
抑商
政策

古代社会前期:
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巩固统治;
古代社会后期: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压制了我国近代经济的萌芽,拉大了中国
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原因: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
统治者狂妄自大
直接原因: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御作用
消极影响:
作茧自缚,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西方 中国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文化
发展状态
中西方近代前夜历史对比
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自然经济
手工生产
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
中央集权
封建君主专制
工业文明
蒸蒸日上
农耕文明
日薄西山
自由民主平等
文化专制、
思想禁锢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