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字狱: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你知道吗?对捕风捉影—文字狱,你知道多少? 因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叫文字狱。明朝时开始出现,到清朝发展到了极限。 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史》。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维 止、一一维止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1、大兴文字狱:1)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清朝文字狱事例:“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处斩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__徐骏被灭族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剖棺戮尸 1、大兴文字狱:1)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2)文字狱的严重后果(危害):(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明清政府为什么大兴文字狱?控制人们的 ,打击异端强化 的权威。思想皇帝结果: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全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何谓“四不全”?因为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的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一、焚毁。《四库全书》收录全文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几乎与全文收入的总数相当,这还不算上因当时诏令上缴违禁书籍在民间造成的恐怖氛围,百姓偷偷焚毁的书籍,合计起来被毁掉的书籍恐怕不止万部,这实在是一场文化大浩劫。二、删削。乾隆四十一年诏令:书籍内如有只须删改的字句,就不必因此而废掉全书;乾隆四十四年,禁网已注意到地方志;乾隆四十五年,注意力伸到野史诗、演戏曲本、小说等俗文学领域;乾隆五十年,改《明末纪事本末》中“吴三桂击走李自成”为“清军击走李自成”。三、篡改。 清廷借修书之机,毁禁的是哪些内容?对清政府统治不利的典籍毁禁的目的是什么?加强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文字狱 思考: 科举制创制于哪个朝代?完善于那个朝代? 如果你是当时的考生,你如何备考?隋朝: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科举制发展过程:唐伯虎、郑板桥、林则徐、施耐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也出于此。 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只能分为八个部分。不求实际、禁锢思想2、八股取士: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言,不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八股文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束股后股中股起股入手起讲破题承题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什么是八股文考试题目: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注解] 孔子对颜渊说: “ 受到重用就出来做事,不被重视就深藏不露,只有我与你是这样的呀!” 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入手]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起股]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中股]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后股]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束股]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1、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2、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尤其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八股取士” 利弊科举考生看榜图明朝君权的加强 《范进中举》 (节选)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请结合课文内容动脑筋,谈一谈“八股取士”有何利弊呢?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八股取士的危害你对明清的科举制有什么见解?为什么顾炎 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有大? 孙中山曾经说过:“欧洲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这里的“中国的考试制度”说的即是科举制。 “八股文…它永久是中国文学──不,简直可以大胆一点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 ──周作人《论八股文》 鲁迅:“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爱因斯坦说:“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吴敬梓《儒林外史》 +八股文=“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八股取士的影响消极方面: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 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知古鉴今 我们今天的考试内容和文体与明朝相比有哪些进步?我来提建议 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民主自由开放创新1.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诗经》 B.四书五经 C.《二十四史》 D.八股文B2、关于明朝科举制( )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A3、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A4、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