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如:明废丞相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如:明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 (明:八股取士 清:文字狱)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 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李 贽1、李贽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焚书?答耿中丞》影响:李贽的言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佛经,无不研究。年轻时积极参加反明朝宦官权贵的斗争和反清斗争,后隐居著述。 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 ——一种民主思想的萌芽,他否定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强调工商皆本。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为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批评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为政者当以天下人为主,以民为主。“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 ——《明夷待访录》商人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阶层界限日趋模糊。1、商人阶层地位的变迁1、上述史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观念?2、这种“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观念在明清时受到了怎样的挑战?(书本P15资料)资料一:明代人口有较快增长,但科举名额未增。16世纪社会上有种说法:“士而成功也十之一,贾而成功也十之九。”资料二:明代学者说:“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而士与农商常相混。”资料三:雍正时山西巡抚奏折上说,山西“子孙后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人们对商业与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动向;认为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商业与农业一样重要;有的学者甚至充分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3、导致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有哪些?a.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b.明清人口增加,但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c.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了他寸步也难。……如今人敬的是有钱……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明·朱载堉《山坡羊 · 钱是好汉》 有一个商人想在一刻之间花费万金,“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之,顷刻而散,沿草树之间,不可复收。”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2、社会风尚的变迁 阅读书本P15资料,说一说陆楫和顾公燮对高消费持怎样的看法?陆楫认为,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顾公燮认为,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尝试评价这种奢侈高消费带动了工商业发展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为现代奢侈观不一样,是生产消费经济活跃的表现。古典小说成为文学主流3、世俗文学的变迁罗贯中元末明初吴承恩明朝施耐庵元末明初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我国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长篇神话小说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我国古典小说高峰,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曹雪芹清朝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四大名著 作者 时间 主 要 内 容 价 值《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2)明清小说反映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特点?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主流。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1)明清小说与前代文学相比有何变化?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生动细腻地反映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叙述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容易理解。 材料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共110个字)材料二:孙策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见了孙策,下马便拜。孙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共628665个字 )“同光十三绝”是一幅工笔写生戏画像,乃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画中人有《群英会》之鲁肃、《雁门关》之萧太后、《四郎探母》之杨延辉等。 4、大众娱乐的变迁清代北京的戏楼昆曲——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它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生 旦 净 丑京剧四大行当京剧的艺术特征---写意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舞台行动的写意─表演丰富性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2、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3、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CBD图一 孙悟空大闹天宫 图二 黛玉葬花 (1)两幅图反映哪两部作品内容?作者分别是谁?(2)针对图一主人公,作者歌颂一种什么精神?(3)针对图二的著作,作者描写了哪两个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4)这两幅作品共同反映了什么时代什么体裁的作品?同一时期,同一体裁的作品还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