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河南省实验区中招历史试卷评价一、命题理念本卷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和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在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具备和情感和价值观;立足现实,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关注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二、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占10%;中国近现代史占38%;世界近现代史占38%;中外近现代史结合占14%。三、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1、选择题本卷选择题立意新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应用性和生活化特点。其中,中国古代史1小题,中国近现代史9小题,世界近现代史9小题,世界近现代史结合1小题。(1)、注重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宏观把握。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起点和重要内容,是历史学科能力的基本载体,当然也是中招历史考试的关注重点之一。例如:第2题: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奋勇抵抗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5题: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第9题: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的印记,已深深地烙在这一片热土上。“这一片热土”指的是 ( )A、兰考 B、大庆 C、武汉 D、鞍山第14题: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内,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人们流连于异彩纷呈的展品之间,感叹着科技进步的神奇力量。这次展览会上,人们可以看到的展品是 ( )A、火车 B、坦克 C、飞机 D、电话这些题从基础知识入手,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整体理解程度和宏观把握能力。2、以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体现时代性和应用性。反映时代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探寻历史渊源,体现历史的社会价值,这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更是历史考试的着力点。第8题: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仅派出刘长春一名运动员。从刘长春一个人孤零零地参加奥运会比赛,到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民生活改善 B、交通运输发展 C、对外交往增多 D、综合国力增强第13题:同学们喜欢的NBA球星中有许多都是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 )A、三角贸易 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 D、非洲独立年第19题:学习历史要关注现实。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 )A、巴尔干半岛 B、巴拿马 C、阿富汗 D、中东地区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学好历史可以使我们对今天的社会和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考试中很可能会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3、体现综合性。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单纯对知识点的考查变为对知识的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迁移、综合应用;或围绕某一话题,对相对孤立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深化,体现试题的综合性要求。例如:第6题: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下列图片中能够见证这一历史历程的有①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②工农革命军军旗③淮海战役总前委④1999年国庆阅兵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第12题:小红同学总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都发生于18世纪 B、都是为了反抗殖民压迫 C、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第17题:这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它们在一战中分属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一战后都参加了巴黎和会,二战中它们再次交战。请你判断,这两个国家应该是 ( )A、英国、德国 B、英国、俄国 C、法国、德国 D、法国、俄国4、注重对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能力的考查。课标有明确要求: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经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008年中考历史试题对此重点关注。主要表现为:(1)、依托同基础知识相关的课外引文设题,强调情境的真实、内容的新颖和视角的变换。例如:第1题、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第15题: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16题:1933年3月4日,一位美国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位美国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2)、以历史图片为载体命题设问,并进行了由信息的单一化向复合化、静态化演进的尝试。例如:第3题:你见过老照片吗?那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第20题:右下图是世界著名的娱乐业中心,它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部,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它被称为 ( )A、电影“梦工厂” B、音乐之都 C、美术天堂 D、体育王国2008年中招历史选择题部分,共有4段历史引文,7幅历史图片,不仅有效考查了学生从不同形式的历史素材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突出了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2、非选择题2008年中考历史非选择题部分,基本按照难度和能力要求层次顺序编排,主要特点如下:(1)、突出文明史观,体现了开放性特征,体现中外历史的联系。例如:第21题:以奥运为体裁,反映时代特点,关注社会现实,让学生从现实出发探寻历史渊源,而第四问又体现了关注河南地方史。 第25题也体现了中外历史的联系。(2)、致力题型创新,考查学生归纳、整理等综合能力。每年的考试历史总有新的题型出现,第23题是今年中考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同时考查了学生设计栏目和设计会标等综合能力。第22题,突出了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考查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事件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小论文的写作。(3)、突出专题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例如:第24题:此题相当于一个列举题,让学生答出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重大会议,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4)、关注热点,贴近现实。例如:第26题:考查学生对当今政治和经济趋势的了解,表面上是以欧盟为例,实际上是让学生思考中国在多极化、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进行时政等思想教育。四、总体评价:总之,2008年中考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突出主干的基础知识,强调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宏观把握、有机整合和迁移运用,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热点问题。试题形式严整规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考生答题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试题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科学性、探究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让我们走向世界,使世界了解我们”的导向。试题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综合应用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试卷“世界大教材,社会大课堂”的风格。简答题继续采用中外结合,大跨度、小切口兼顾的布局。虽然记忆要求不高,答案粗放,但思路要非常清晰,条理要非常清楚,需要考生宏观把握、深入思考。材料解析题在立意、史实、观点、逻辑和文字诸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