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1?中华文明的曙光?一、【课程标准】?课标:?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2-1-3: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文明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文明产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文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诞生的史实依据。?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史导论法、图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在文字出现之前,历史是怎样被传承下来的?我们如何还原先民的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状态?最真实可靠的是什么??生:史前时期,口耳相传。考古发现的文物帮助我们还原历史。?师:那这堂课,我们就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一起回到新石器时代,去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新课探究:?PPT:考古发掘一:北粟南稻?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读图分析:1.两个考古发掘说明了哪些农作物起源于我国?分别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区域?形成了怎样的农业区??2.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长江黄河周围分布着哪些重要遗址???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黄河长江流域成为先民聚居地的原因。??4.除了黄河长江流域遗址还分布在其他区域吗??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农业发展:北粟南稻??ppt:考古发掘二:人面鱼纹彩陶盆?黑陶钵?蛋壳黑陶杯??????陶器在造型上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猜猜它们是做什么用的???????生:分析,解答??????手工业兴起?Ppt:考古发掘三:半坡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猜猜这些符号的用途是什么?接下来这些符号会发展成什么呢???????文字的雏形?Ppt:考古发掘四:蛋壳黑陶杯?玉琮? ?????它们分别出土于何处?所有的先民都能使用这类陪葬品吗?说明了什么??阶级分化?Ppt:考古发现五:平粮台古城????城市是如何形成的?早期城市在布局上有何特点?城市和农业聚落有何不同?????城市出现?Ppt:考古发现六:牛梁河女神??龙的信仰?先民分别信仰崇拜什么?说明在精神领域有何新发展?早期宗教有哪些形式?最具中华文明特色的是什么??Ppt:全球通史节选???中华文明和其他区域早期人类文明相比,有何特点????师:我们骄傲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更有责任学好历史将文化传承下去!?课堂练习巩固?板书设计:?????????????农业发展:北粟南稻?????????????手工业兴起:蛋壳黑陶杯?????????????文字雏形:刻划符号?????????????阶级分化:玉琮?????????????城市出现:平粮台古城?????????????原始宗教:龙的崇拜以考古发掘 寻中华文明之源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的兴隆沟遗址出土的1500多粒炭化植物种子——这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小米遗存,距今约8000年,敖汉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农业的发展: 北粟南稻考古发掘一: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1.读图,说说这些遗址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 2.长江和黄河流域周围分布着哪些重要遗址? 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3.除了黄河长江流域,还有分布在其他地区吗?辽河流域一、原始农业的出现 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为什们远古时期的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会成为先民们的重要聚居地呢?黄河流域: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黄河水灌溉。长江流域: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土壤肥沃。中国境内原始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粟(粟作农业区)水稻(稻作农业区)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分布地区主要是古越族定居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 至4200年 ,共约1000年,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史前时期第二波的玉文化典型代表。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1935年对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出土的黑陶钵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考古发掘二:手工业兴起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猜一猜这些刻划符号的用途是什么?表达信息,用于记忆和交流考古发掘三:文字的雏形蛋壳黑陶杯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黑陶杯,多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可见其地位显要。蛋壳黑陶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而且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只的一种礼器,距今约5100年,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考古发掘四:阶级分化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公有制解体 私有制出现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 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国家家庭平粮台古城 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南 。南北各辟一门,埋设有陶质的排水管道。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 考古发掘五:城市出现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原始聚落 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牛河梁的女神 距今约55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女神庙”是由北、南两组建筑物构成的半地穴式木骨泥墙建筑,南北总长23米多,部分墙面有彩色图案壁画。庙内出土的人物塑像具女性特征,保存的部位有头、肩、手、腿等。考古发掘六:女性祖先崇拜安徽含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牛河梁出土的玉龙猪龙虎堆塑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图腾崇拜,对龙的信仰。考古发现六:仰韶文化蚌壳堆塑的龙虎图,距今6000年左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闻一多说:龙是蛇身、鹿角、鱼鳞、鲇须、马毛、兽四肢、鹰爪组成,意味多个部落组成杂器一起,因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考古发现六:宗教信仰的萌芽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它包括了天体、自然力和自然物三个方面,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风雨雷电等,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过来。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 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哪些? 通过考古发现的史实印证,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已出现了文字萌芽、阶级分化、早期城市及原始宗教等,说明当时的社会已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对龙的信仰则具有中华文明的特点。“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今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持久的文明而自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下列出土文物,与我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门槛标志无关的是( ) A.在周口店山顶洞穴里发现的用火遗迹 B.在黄河流域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的古城遗址 C.在长江流域一处遗址发现的玉器 D.在辽河流域一处遗址发现的祭坛2.小明去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参观,发现在同一时期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有陶器玉器,多达180件,有的只有一两件甚至什么也没有。这些现象说明了( ) ①存在明显的贫富差别 ②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③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 ④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A ① ② B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AC找出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据并写出结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据示例:文字的出现 半坡陶器上的陶文 结论找出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据并写出结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据示例:文字的出现 半坡陶器上的陶文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谷手工业的兴盛 蛋壳黑陶杯阶级的分化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城市的出现 平粮台古城出土的陶制排水管结论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已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宗教信仰的萌芽 辽河流域的牛河梁神庙遗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3.1?中华文明的曙光?.doc 8.3.1中华文明的曙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