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理解权利与义务(复习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2019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理解权利与义务(复习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三 理解权利义务 摸底测试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 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带到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是( )
A.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
B.某医院为做宣传,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广告上公布已痊愈患者的病历
C.警方在破案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信息调查得很详细
D.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
3、下列做法属于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
①张君光荣参军保卫祖国
②李冬是商人,他总是按时依法纳税
③王刚虽然遵守宪法和法律,但他有时破坏公共财产,有时不遵守公共秩序
④赵军有时不尊重少数民族同学,不注意和少数民族同学间的团结
A.①②C.①③B.③④D.②④
4、一名中学生浏览国外某网站时,发现网页的中国地图上标示的中国领土不完整。他当即向该网站发出电子邮件,严正指出其错误,并要求该网站立即修正。这说明 ( )
A.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
B.该同学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C.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与青少年无关
D.中学生应专心学习,不问与学习无关的事
5. 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网络社交平台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使用时 ( )
①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②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③要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可以随心所欲,不顾别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6、新修订的《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应引导、帮助经营者建立方便快捷的消费投诉处理机制,鼓励其与消费者采用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消费争议。因为协商这种维护权益的方式 ( )
①快速、简便
②在当事人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进行
③当事人通过直接对话
④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18年6月27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这样做的理由是 (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②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④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赵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拍摄了一段视频并配上了不符合事实的言论.....好黑暗,...派出所都不管....”发送到朋友圈,引发广泛传播,最终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赵某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②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③履行义务要以享有权利为前提
④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9、2017年6月27日,一名旅客在登机途中,向飞机发动机抛掷硬币,致使航班延误多时。经调查,涉事旅客称其抛掷硬币是为祈求飞行平安。随后公安局以扰乱单位秩序为由对该旅客实施行政拘留五目的处罚。这告诉我们( )
①旅客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③公民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④该旅客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手机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也有人利用手机偷拍他人隐私,发送侮辱恐吓信息等,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这些行为列入治安管理处罚的范围。这表明( )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③公民行使权利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公民发短信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聚焦公民权利
材料一:漫画 “流浪汉”的遭遇
材料二:邯郸广平县人韩某在网络媒体上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多次跟帖评论,捏造水实对新闻报道的人物进行侮辱诽谤,恶意中伤。公安机关接到投案后,依法将韩某抓获,对其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
(1) 两则材料都和公民的哪项权利有关? (1 分)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 (2 分)


(2)叙述材料二中韩某受到法律制裁的事实依据。(3分)


(3)请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思考,上述两则材料给我们哪些警示? (4分)


12. 品评社会热点(9分)
(1)从行为和后果角度评析图片中人物的行为。(4分)






(2)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应有的反思。(3分)






(3)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应增强哪些意识? (2分)












参考答案
1-5 : A B A B A
6—10 D A D B A
11.
(1) 答:人格尊严权。(1 分)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2分)
(2) 答:韩某担造事实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恶意中伤,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 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法律,理应受罚。(3分)
(3) 答:①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②公民要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12.
(1)答:图一属于犯罪行为,会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图二是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一切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4分)
(2)答: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1 分)漫画中人们的行为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只行使了权利,没有履行义务,应增强义务观念,在享受权利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2 分)
(3) 答: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等。(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教案
课题 专题复习十三 理解权利义务
考点分析 “理解权利义务”这一专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四课,“权利与义务”属于高频考点,在设题选材上,多结合新制定、修改实施的法律法规、国家采取的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活动、社会上的某些违法行为以及公民积极行使权利的案例来设题,(2018感动中国人物、宪法修改)考查权利意识、维权意识、权利义务关系等,进而让学生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题型形式包括选择题和实践探究题两种题型。设问类型主要有原因类、认识类、关系类、建议类、启示类。
教学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考点,夯实基础。2、掌握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 3、知道我国公民依法享有什么权利,依法履行什么义务;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依法履行哪些义务。
教学难点 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2分钟) 1、 视频导入:《崔永元手撕娱乐圈,人民日报发声:拿得起片酬,就应经得起查》2、出示课题 3、出示复习目标和课标要求 学生看视频,齐读复习目标和课标要求及考试内容 从视频导入,切入《理解权利义务》这一课题。
考点分析考情回顾(3分钟) 1、整体分析“理解权利义务”这一专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四课,“权利与义务”属于高频考点,在设题选材上,多结合新制定、修改实施的法律法规、国家采取的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活动、社会上的某些违法行为以及公民积极行使权利的案例来设题,(娱乐圈“阴阳合同”、2018感动中国人物、宪法修改)考查权利意识、维权意识、权利义务关系等,进而让学生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题型形式包括选择题和实践探究题两种题型。设问类型主要有原因类、认识类、关系类、建议类、启示类。2、近三年来河北省中考题分析 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近三年来中考中对这一主题的内容的考查情况。 学生倾听、回顾。 让学生从中考的角度和高度认识这一主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考等相关情况。从而在做到有目的的复习。
知识梳理,建构体系 (15分钟) 请同学们用15分钟的时间,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自读课本,梳理知识,绘制知识结构图。 学生做的知识网络图,自荐上台展示介绍。师生进行纠错、质疑、点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认知与构建。 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
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2分钟)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4.人身权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6.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7.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9.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10、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义务。 11.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12.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3.违反法律后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重点记忆、背诵。 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摸底测试 发现问题 (15分钟) 后附摸底测试卷 学生闭卷做题自我检测 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盘点提升探究规律(3分钟) 学生做题、判卷、展讲、纠错。 培养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5分钟) 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回顾在能力与情感方面的提高。 让学生从知识、能力与觉悟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复习十三
理解权利义务
时政导入 明确目标
视频:《崔永元手撕娱乐圈,人民日报发声拿得起片酬,就应经得起查》
复习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考点,夯实基础。
2、掌握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
3、知道我国公民依法享有什么权利,依法履行什么义务;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知识能力目标:
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 容、涵义及其价值。(理解)
2.行使权利的边界、 方式及其程序。(应用)
3.公民基本义务的内 容及其涵义。(理解)
4.公民权利与义务的 关系。(理解)
5.依法履行义务。(应 用)
课标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 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 的作用与价值,珍视公民权 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 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 树立法治观念。
2.感受公民在参与公共 生活中对他人、社会和国家应 承担的责任,体会履行义务对 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坚 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增强义务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知道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知道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知道其具体内容;知道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知道其具体内容。
●知道公民享有财产权、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知道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
●知道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懂得公民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了解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
●知道公民有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的义务,了解这些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
●知道公民有劳动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懂得法定义务必须履行,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理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
2019年河北省中考考试内容
“理解权利义务”这一专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四课,“权利与义务”属于高频考点,在设题选材上,多结合新制定、修改实施的法律法规、国家采取的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活动、社会上的某些违法行为以及公民积极行使权利的案例来设题,(娱乐圈“阴阳合同”、2018感动中国人物、宪法修改)考查权利意识、维权意识、权利义务关系等,进而让学生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题型形式包括选择题和实践探究题两种题型。设问类型主要有原因类、认识类、关系类、建议类、启示类。

考点分析 考情回顾
考点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设问
类型 材料
类型 设题
材料
理解权利义务 2018 4.
24.(1)28.(3) 1.选择题2.实践探究是3.文科综合 1.侵犯名誉权、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怎样履行国歌法的义务、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1.认识类2.建议类3.认知类 社会热点 1.隋某与丁某发生纠纷,隋某在朋友圈微信群辱骂丁某2.法律角度提出实现室内无烟环境的设想3.国歌法出台、不履行国歌法的义务、不尊重国歌法行为
2017 23.
24.
26.(3) 1.选择题2.简答题3.探究题 1.人格尊严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不履行义务属于违法行为3.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认识类2.理解类 社会热点 1.我国关于侵犯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等法律规定2.老人状告子女不发行赡养义务3.多种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2016 5.
6.
组合式选择题 1.人身自由权、2.违法行为承担的责任、宪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法律保护公民权利 认识类 1.社会事件2.法律文件常规材料 1.老高被丢钱包的现年怀疑为小偷,并被要求搜身2.宪法、刑法中有关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
近年来河北省近三年中考题分析
知识梳理 建构体系




第三课
公民基本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定义
行使权利有界限
公民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
社会经济
宪法规定的
政治权利和自由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法定程序
四种程序
类别
人身权利
文化教育
其它
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
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协商
调解
仲裁
诉讼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第四课
公民基本义务
含义
权利义务相统一
公民义务
制约
依法履行义务
内容
法定义务须履行
依法服兵役
宪法规定的
维护国家利益
国家安全
遵守宪法法律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
劳动受教育
合一
对等
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违法行为的定义
违反义务须担责
违法行为承担不同责任
刑事
民事
行政
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4.人身权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6.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7.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9.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10、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义务。
11.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12.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3.违反法律后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 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带到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A
摸底测试 发现问题
2.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是( )
A.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
B.某医院为做宣传,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广告上公布已痊愈患者的病历
C.警方在破案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信息调查得很详细
D.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
B
3.下列做法属于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
①张君光荣参军保卫祖国
②李冬是商人,他总是按时依法纳税
③王刚虽然遵守宪法和法律,但他有时破坏公共财产,有时不遵守公共秩序
④赵军有时不尊重少数民族同学,不注意和少数民族同学间的团结
A.①②C.①③B.③④D.②④
A
4.一名中学生浏览国外某网站时,发现网页的中国地图上标示的中国领土不完整。他当即向该网站发出电子邮件,严正指出其错误,并要求该网站立即修正。这说明 ( )
A.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
B.该同学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C.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与青少年无关
D.中学生应专心学习,不问与学习无关的事
B
5.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网络社交平台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使用时 ( )
①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②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③要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可以随心所欲,不顾别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A
6.新修订的《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应引导、帮助经营者建立方便快捷的消费投诉处理机制,鼓励其与消费者采用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消费争议。因为协商这种维护权益的方式 ( )
①快速、简便
②在当事人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进行
③当事人通过直接对话
④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7. 2018年6月27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这样做的理由是 (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②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④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8.赵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拍摄了一段视频并配上了不符合事实的言论.....好黑暗,...派出所都不管....”发送到朋友圈,引发广泛传播,最终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赵某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②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③履行义务要以享有权利为前提
④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D
9. 2017年6月27日,一名旅客在登机途中,向飞机发动
机抛掷硬币,致使航班延误多时。经调查,涉事旅客称其抛掷硬币是为祈求飞行平安。随后公安局以扰乱单位秩序为由对该旅客实施行政拘留五目的处罚。这告诉我们( )
①旅客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③公民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④该旅客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10.手机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也有人利用手机偷拍他人隐私,发送侮辱恐吓信息等,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这些行为列入治安管理处罚的范围。这表明( )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③公民行使权利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公民发短信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1.聚焦公民权利(10分)
材料一:漫画 “流浪汉”的遭遇
材料二:邯郸广平县人韩某在网络媒体
上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多次跟帖评论,
捏造水实对新闻报道的人物进行侮辱
诽谤,恶意中伤。公安机关接到投案
后,依法将韩某抓获,对其行政拘留
并处以罚款。
(1)两则材料都和公民的哪项权利有关? (1 分)
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 (2 分)


(2)叙述材料二中韩某受到法律制裁的事实依据。(3分)


(3)请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思考,上述两则材料给我们哪些警示? (4分)
答:人格尊严权。(1 分)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2分)
答:韩某担造事实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恶意中伤,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 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法律,理应受罚。(3分)
答:①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②公民要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12.品评社会热点(9分)
(1)从行为和后果角度评析图片
中人物的行为。(4分)





(2)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应有的反思。(3分)





(3)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应增强哪些意识? (2分)
答:图一属于犯罪行为,会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图二是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一切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4分)
答: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1 分)漫画中人们的行为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只行使了权利,没有履行义务,应增强义务观念,在享受权利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2 分)
答: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等。(2分)
一、题型特点:
选择题,主要依托时政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这类题目通过时政与课本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之后设置问题考查。
二、答题技巧 :
1、认真审题 : 弄清题意,注意限定词,明确要求,知道问什么。
2、寻找关键词: 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将关键词与问题相结合。
3、回归教材:联系教材知识点,确定用什么考点回答
4、组织答案:全面,语言表述简洁明确,使用学科术语。
盘点提升 探究规律








小结


能力
方面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知识
方面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树立
……
观念、意识
做题
方法
解题
规律
权利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