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试想像一下这些诗的作者在清朝会有怎样的遭遇 为什么
新课讲解
认真阅读12,完成下列问题。做好笔记,圈划要点。
1、文字狱
⑴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加强(

)控制。
⑵含义:指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

,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
⑶顶峰:清朝(

)达到顶峰,其次数之多、处罚之重是历代无法比拟的。
⑷表现:从朱元璋开始,到(

)时达到高潮。
⑸影响:人们不敢谈论政治,惧怕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

)现实,不少人死于冤狱;(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2、毁书与删书
⑴目的:禁铜人民的思想,强化(

)。
⑵措施:编《

》的过程中,销毁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古典文献;一些不符合统治者要求的内容被删除或篡改。
⑶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严重失真
;乾隆朝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想文化
罗织罪名
文字狱


研究
文字狱
君主专制
四库全书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文字狱的兴起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


典型冤案例
戴名世《南山集》案
庄廷龙《明史》案


株连人数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庄廷龙全族十五岁以上的尽数处斩。因此案入狱者2000余人,审讯后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戴名世凌迟处死,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满清功臣家作奴仆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看了视频后,对文字狱有怎样的认识?
《南山集》狱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在乾隆朝组织编写《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一些不符合统治者要求的书籍被大量删除或者篡改,使我国古代文化遭受又一次大的浩劫。
思考完成表格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新课讲解
影响
(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教训
统治者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要做到怀柔、怀仁。例如,同样是编修《永乐大典》,统治者却不删不改一字。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①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1)考试内容
措施
新课讲解
措施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2)行文格式
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你赞成八股取士么,说说你的理由?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新课讲解
影响
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新课讲解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温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新课讲解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束股
后股
中股
起股
入手
起讲
破题
承题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什么是八股文?
《儒林外史》书影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惨相
新课讲解
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
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新课讲解
板书设计
概念
文字狱
文化专制的表现
八股取士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目的
危害
目的
认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
明清科举考试的题目是


A.唐诗中的文句
B.元曲中的文句C.宋词中的文句
D.四书五经中的文句
2.“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3.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4.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5.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城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大兴文字狱
D.闭关锁国
6.
清朝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抨击的是清朝(
)
A.君主专制、任人唯亲B.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C.政治腐败、经济凋敝D.官场营私、民不聊生
7.
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实行(
)
A.
文化自由开放B.
八股取士C.
文字狱D.
兴太学
8.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使古代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忠实的奴仆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9.
“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讽刺的是明朝的(
)
A.科举制
B.八股取士
C.内阁制度
D.厂卫制度
二.材料题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杭州徐一夔上书朱元璋,书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句。朱元璋认为是骂自己,就下令把他杀了。
材料2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1.材料1中所表述,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
2.材料2中的“焚书”“咸阳之郊”各指什么?
3.你认为顾炎武抨击得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C
6.B
7.
C
8.C
9.B
10.
(1)
大兴文字狱。
(2)焚书坑儒
(3)
正确。破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