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教学设计课题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单元第五单元学科道德与法制年级八年级下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及其对古今中外的巨大影响。2.能够比较分析晚明主要科学成就,从中发现晚明主要科技成就的特点。3.通过对本课学习,以晚明科学家为榜样,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献身精神。 重点 知道明清时期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品,如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等。难点能够比较分析晚明主要科学成就,从中发现晚明主要科技成就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同学们,你知道下面图片里的人物是谁吗?(学生各抒己见) 这副图片中是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他曾经提出了一个论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被称作“李约瑟难题”。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支,无论在人文还是科技方面都有不?同其他文明的发展脉络,并且一直到明末都代表着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代的繁荣是和以《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大量伟大科学著作以及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明末科学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这一百年,在我国科学技术史,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总结了中国古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并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同时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华夏文明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我们将通过今天的学习来逐一探究。板书课题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一 、晚明的科技成就产生原因阅读课文P18,你知道晚明科技群英涌现原因是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2.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3.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 二、晚明的主要的科技成就和科学巨匠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提示,请猜猜这里所说的是谁? 1.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2.三次乡试落榜,走上从医之路3.宫廷御医之便,饱识医术药材4.深感《本草》错漏,辞官回乡重修5.经27年努力,编成《本草纲目》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中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2)阅读课文P18,说说《本草纲目》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内容特点:A、这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 800多种。B、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医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C、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影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世纪初传人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工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阅读课文P18的阅读卡,想一想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 家庭的熏陶;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医药书籍;严谨、忘我的科学探究精神;虚心请教;注重实践研究;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一说李时珍创作《本草纲目》经过。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李时珍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足迹遍布湖广、安徽、河南、河北,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提示,请猜猜这里所说的是谁?人生经历:农家—秀才—举人—进士—入礼部—尚书—大学士被评为:“引进西学的第一人”杰出农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Paul(保罗),汉族,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主要成就: 著有《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2)阅读课文P18,说说《农政全书》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内容特点: 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影响:《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徐光启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 利玛窦用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徐光启完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把它译成中文。利玛窦是意大利人,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1601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开扩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和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 ,写成了《利玛窦札记》。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同学们观察下面图片,请猜猜这写图片出自哪本著作?《天工开物》(2)结合P19的内容,同学们,说说这部书是由谁编写的呢?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和诸子,喜农工天文诸学。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文学。是中国明代晚期科学家。(3)阅读课文P18,说说《天工开物》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学生各抒己见)内容特点:《天工开物》是一一部科技巨著。这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把各生产部广]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影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翻译成百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阅读P20的材料,宋应星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编排?(学生各抒己见) 农为立国之本,民以食为天 。当时我国是农业社会,体现了他重农富民的思想4.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1)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提示,请猜猜这里所说的是谁?他,中国古代杰出的旅行探险家和地理学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一个四百多年前的外省人,却深深迷恋着云南这片土地。经他赞誉过的云南大地,已由荒远偏僻的边陲逐步成为海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探险科考胜地。他,一生只写了一本书,却永传流芳。徐霞客(2)阅读课文P21,说说徐霞客有哪些成就?概述: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贡献:他编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他一生 历考察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 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地位: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徐霞客。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 《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学生讨论、展示、相互质疑、辩论。讨论问题,小组展示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学生讨论、展示、相互质疑、辩论。讨论问题,小组展示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学生讨论、展示、相互质疑、辩论。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课堂小结总结全文,整体掌握板书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一、原因1.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2.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3.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成就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下列有关李时珍医药学的资料,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正在播放的电影《李时珍》 B.唐明邦的著作《李时珍评传》C.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 D.李时珍博物馆的解说词2.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①《本草纲目》 ②《天工开物》 ③《伤寒杂病论》 ④《农政全书》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3.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4.强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还提出井下架设支板以防塌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5.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深入民间实践调查的著作 ????B.都是明代的科学著作C.都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D.都是农学著作6.2011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你认为《本草纲目》入选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该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是珍贵的医学参考书目B.该书当时没有受到朝廷重视,刊发后广为流传C.它的作者是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D.这部书约190万字7.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8.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记载的文献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9.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百科全书是( )A.《墨子》??????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10.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二、简答题。1.你知道晚明科技群英涌现的原因是什么吗?2.从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和徐霞客这些科学家的事迹中,尝试总结作为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三、材料分析题明朝中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书中共收录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绘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材料一中提到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它的编写有什么意义?材料二 书中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材料二中的这本“书”是谁的著作?为什么它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三 全书60卷,约70万字,书中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3)材料三中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谁?(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三本“书”的主要相同点。观点评析题。材料一:宋应星说:“丐(请求)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指《天工开物》)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材料二: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剧。──郝侠君《中西500年对比》 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评价,晚明时期,尽管涌现了许多科学巨匠,但从整体上看,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的原因。5.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三课时同步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李时珍与其著作《本草纲目》的了解。2.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医学文化。《天工开物》主要介绍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政全书》是农业科学巨著。故本题选C项。3.D解析:四幅图片展示了军事、手工业等各方面技术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C是农业著作,B是医药学著作。4.C解析: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题干材料中“井下架设支板以防塌方”可以看出这部书手工业生产技术有关,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宋应星。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了解。《本草纲目》是《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一一部科技巨著。A 解析: 《本草纲目》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选A。B解析: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C解析: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题干材料中“有关岩溶地貌的记载的文献”可以看出这部书手地理地质有关,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徐霞客游记》,它的作者是徐霞客。9.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可以判断出与农业有关,因此是《农政全书》。二、简单题。1.(1)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2)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技研究,总结和试验,写出优秀的科技巨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从中发现晚明主要科技成就产生的原因。2.志向远大,对科学执著追求,重视实践,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等等。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希望学生以晚明科学家为榜样,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献身精神。 材料分析(1)《本草纲目》。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2)宋应星。因为书中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3)徐光启。(4)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等等。解析:(1 )据材料“书中共收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绘有插图1160幅,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 -中提到的这本“书”的书名是《本草纲目》;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2 )据材料“全书60卷,约70万字,书中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本“书”的作者 是徐光启,明朝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它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 )据材料书中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做了系统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这本书"是宋应星的著作,因为书中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所以它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三本书”的主要相同点是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言之有理即可。四、论述题。1.答案: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重视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明清时期 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泯灭了知识分子手创造才能,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人才条件。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统治者对发展科技重视不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晚明科技发展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的归纳总结。课件36张PPT。5.2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三课时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下面图片里的人物是谁吗? 这副图片中是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他曾经提出了一个论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被称作“李约瑟难题”。新知导入 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支,无论在人文还是科技方面都有不同其他文明的发展脉络,并且一直到明末都代表着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代的繁荣是和以《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大量伟大科学著作以及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新知导入 明末科学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这一百年,在我国科学技术史,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总结了中国古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并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同时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华夏文明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我们将通过今天的学习来逐一探究。新知讲解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阅读课文P18,你知道晚明科技群英涌现的原因是什么吗?1.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 2.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3.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一 、晚明的科技成就产生原因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2.三次乡试落榜,走上从医之路3.宫廷御医之便,饱识医术药材4.深感《本草》错漏,辞官回乡重修5.经27年努力,编成《本草纲目》(1)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提示,请猜猜这里所说的是谁?二、晚明的主要的科技成就和科学巨匠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中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新知讲解(2)阅读课文P18,说说《本草纲目》内容特点以及影响。A、这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 800多种。B、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医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C、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内容特点:新知讲解影响: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世纪初传人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工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新知讲解 (3)阅读课文P18的阅读卡,想一想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 家庭的熏陶;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医药书籍;严谨、忘我的科学探究精神;虚心请教;注重实践研究;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一说李时珍创作《本草纲目》经过。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李时珍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足迹遍布湖广、安徽、河南、河北,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新知讲解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提示,请猜猜这里所说的是谁?人生经历:农家—秀才—举人—进士—入礼部—尚书—大学士被评为:“引进西学的第一人”杰出农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Paul(保罗),汉族,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主要成就: 著有《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2)阅读课文P18,说说《农政全书》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内容特点:影响: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徐光启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 课前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 利玛窦用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徐光启完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把它译成中文。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1601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开扩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和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 ,写成了《利玛窦札记》。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同学们观察下面图片,请猜猜这写图片出自哪本著作?新知讲解 (2)结合P19的内容,同学们,说说这部书是由谁编写的呢?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和诸子,喜农工天文诸学。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文学。是中国明代晚期科学家。 (3)阅读课文P18,说说《天工开物》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天工开物》是一一部科技巨著。这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把各生产部广]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内容特点:影响: 《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翻译成百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新知讲解 (4)阅读P20的材料,宋应星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编排? 资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农为立国之本,民以食为天 。当时我国是农业社会,体现了他重农富民的思想 这是《天工开物》中的插图,图中描绘了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技术,想想这根竹竿是做什么的?排放有毒气体(瓦斯) 课前查阅资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下面问题。新知讲解他,中国古代杰出的旅行探险家和地理学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一个四百多年前的外省人,却深深迷恋着云南这片土地。经他赞誉过的云南大地,已由荒远偏僻的边陲逐步成为海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探险科考胜地。他,一生只写了一本书,却永传流芳。4.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徐霞客(1)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提示,请猜猜这里所说的是谁?新知讲解 (2)阅读课文P21,说说徐霞客有哪些成就?概述: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贡献:他编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他一生 历考察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 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地位: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 《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1587—1641)课前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徐霞客。 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明清文化的发展》第三课时——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晚明时期, 中国古代科技是自宋代以来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他们的成就甚至可以与同时代的西方科学家如哥白尼、达尔文等相比。代表成就如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巨作。 板书设计1.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2.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3.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原因成就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更了解晚明科学巨匠。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试卷.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