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5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13张PPT)

资源简介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
18世纪6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范围遍及欧洲北美 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德国后来居上,发 展势头赶超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市场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应用于生产领域
1.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2.殖民掠夺
3.海外贸易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条件
资本
市场
科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1.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2.伦琴射线(X射线)
3.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
4.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5.细胞学说
6.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有哪些?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电讯事业的发展
4.化学工业的建立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成就
1.基础:1873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问世
4.电力成为了新能源
5.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放映机问世
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蒸汽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与成就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
2.19世纪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3.交通工具:
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发展
4.采油业和石化工业产生
电讯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1.70年代,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2.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3.世界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
化学工业的建立与成就
1.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2.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3.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技术
4.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蒸汽机(瓦特)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格拉姆(电动机)
爱迪生(电灯)
贝尔发(电话)
英国
美国、德国
纺织、冶铁、
采煤、交通运输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技术
发明成果
和发明人
工业发展
领先国家
主要工业
门类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棉纺织业
重工业变革
资本主义工厂制
垄断组织形成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二)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认为在总需求不足,即经济陷入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状况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
开始部门
生产组织
经济思想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几乎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影响
经济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从“蒸汽时代”转变到了“电气时代”,大大促进了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成就突出的美德两国,经济发展后来居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政治方面: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文明方面: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文明更加进步,在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出现了政治民主化趋势;但在封建残余较多的德俄日等国,却出现了专制和军事化倾向。
东西方关系方面:为了寻求更多的市场,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全球殖民地的掠夺和争夺,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东西方的差距和矛盾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