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依法行使权利【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依法行使权利【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部编人教版版 八年级下
2.3.2 依法行使权利
看视频,答问题:
1.刘星是如何行使自己的自由权?2.我们在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新知导入
主题一、行 使 权 利 有 界 限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答问题:
这是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吗?为什么?

新知讲解
公众场合有人抽烟,工作人员提醒他,他说:抽烟是我的自由,你管得着吗?
自习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写作业,刘星却在大声说话,班干提醒他,他说:说话是我的有权利!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答问题:
这是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吗?为什么?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也不能滥用权利 P41①
宪法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读材料,答问题:
结合P41“探究与分享”
1.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2.这个材料对于我们个人行使权利有着怎样的启示?


1. 甲队球迷没有看到权利的界限。甲队球迷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抛掷杂物等侵犯了乙队球迷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

2. 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②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P41②
学宪法,写填空:
结合P42第1个“探究与分享”
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限制性规定



1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 P42②


个人行使
自由和权利时




不能以
为代价
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


不得损害
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主题二、维 护 权 利 守 程 序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答问题:
本视频对于我们正确行使权利有着怎样的启示?


视频中的家长没能按照正常航空程序办事,不但影响了其他乘客,也导致自己没能享受到实际的权利。可见,权利的正确行使,也要求公民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读材料,答问题:
结合P42第2个“探究与分享”
说一说作为消费者,可以有哪些方式来维护合法权利?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P42①
2.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P42②









维权方式









协 商









调 解









诉 讼









仲 裁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读图表,答问题:
为什么“找商家协商解决”成了消费者主要的维权方式?


2018年1-3月
中消协最新调查
—★—
快速、简便
P42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P42③






基础


当事人自愿、互谅
依据


法律
含义


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
特点


快速、简洁
适用


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交通事故
方式


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协 商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读材料,答问题:
结合P43”探究与分享
请说说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
(1)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主动自我教育,有利于矛盾纠纷及时解决,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与升级。
(2)具有简洁、及时、经济的特点。
(3)具有广泛性,有利于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4)具有融合接受性,能实现情与法的融合,使法的实施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4. 调解 P43①

调 解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类型
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
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







方式
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







含义
法律法规、社会公德







依据



教学目标

链接探究
读链接,答问题:
结合P43“相关链接”
请说说仲裁的特点。

仲裁的特点:
(1)程序较灵活。
(2)裁决具有约束力
(3)不公开审理
(4)100多个缔约国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教学目标

链接感悟
4. 仲裁 P43②
订立仲裁协议,自愿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通过仲裁机构
含 义
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
适 用
方 式
教学目标

图片探究
赏图片,答问题:
请说说什么是诉讼

教学目标

图片感悟
5. 诉讼 P44
通过人民法院
含义
民事诉讼
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1
民事诉讼
某些自己人身、财产权利受到侵犯
2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3
方式 参与人 依 据 适 用
协商
调解
仲裁
诉讼
维护权利的方式
讨论:维护权利要按法定程序办事,具体在选择这些维权方式时,有没有先后顺序?
教学目标

要点归纳
当事人
当事人
调解人
当事人
仲裁庭
当事人及代理人
人民法院
事实 法律 道理
事实、法律法规政策、公德
仲裁协议、法律
事实、法律法规
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广泛适用
合同纠纷
财产权益争议
人身、财产争议违法行政行为
我们在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还要在行使权利时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自觉做守法好公民。
课堂总结
1.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 )
①是指公民行使监督权、建议权 ②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③必须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 ④必须通过人大代表提建议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你在某网店买了一双耐克鞋,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你可以通过途径维权。( )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④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D
课堂练习
3.2017年9月27日,一则内容为“几十名大学生神秘消失在武汉”的文章在网上流传。该文章称,在武汉,有林飞阳等几十名大学生失踪,至今未被找到。9月28日,武汉警方发布通报称,据撰写并发布该文章的王某交代,文章根据林飞阳父亲的要求和网络搜索的结果而写,对其中的数据和内容未经核实,有的是自己杜撰。王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警示我们( )
A.公民在网络上行使权利时不可以随心所欲
B.网络本来就存在大量虚假信息,我们不能相信网络上的信息
C.公民在网络上只能履行义务不能行使权利
D.公民不能在网络上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
A
预习第四课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P45-P49,找出:
1.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
2.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

课后预习
【若要获取更多资源,扫下列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主题活动教学工作室”】
3.2
依法行使权利

行使权利有界限
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
维护权利守程序

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与权利

协商
调解
仲裁
诉讼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3.2 《正确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课题 正确行使权利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下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等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通过正当程序和途径解决和处理问题意识。能力目标:提高权利保护意识和能力,明辨生活中的是非曲直。提高自己按规则、程序办事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是什么。知道公民维护权利要遵守法定程序。了解权利受侵害后维权的方式及特点。
重点 1. 行使权利有界限 2.维护权利守程序
难点 行使权利有界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答问题: 1.刘星是如何行使自己的自由权?2.我们在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观看课件 讨论交流 代表展示 初中学生喜欢具体情境故事,学生知道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 教师引入本节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主题一:行使权力有界限 活动一:女子斥责高铁吃泡面看视频,答问题: 这是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吗?为什么?探究感悟都有过错活动二:生活情境赏图片,答问题: 这是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吗?为什么? 问题解答 探究感悟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也不能滥用权利 P41①展示宪法条文宪法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结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活动三:球迷骚乱 读材料,答问题: 结合P41“探究与分享” 1.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2.这个材料对于我们个人行使权利有着怎样的启示?问题解答甲队球迷没有看到权利的界限。甲队球迷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抛掷杂物等侵犯了乙队球迷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 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②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P41②活动四:学宪法 学宪法,写填空: 结合P42第1个“探究与分享” 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限制性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探究感悟2.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 P42②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主题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五:逃避安检 看视频,答问题: 本视频对于我们正确行使权利有着怎样的启示? 问题解答 视频中的家长没能按照正常航空程序办事,不但影响了其他乘客,也导致自己没能享受到实际的权利。可见,权利的正确行使,也要求公民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活动六:保时捷葬礼 读材料,答问题: 结合P42第2个“探究与分享” 说一说作为消费者,可以有哪些方式来维护合法权利? 探究感悟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P42①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P42② 当公民权利受到损害,一定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P42活动七:消费维权方式调查 读图表,答问题: 为什么“找商家协商解决”成了消费者主要的维权方式? 探究感悟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P42③活动八:调解 读材料,答问题: 结合P43”探究与分享 请说说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问题解答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 (1)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主动自我教育,有利于矛盾纠纷及时解决,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与升级。 (2)具有简洁、及时、经济的特点。 (3)具有广泛性,有利于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4)具有融合接受性,能实现情与法的融合,使法的实施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 探究感悟4. 调解 P43①人民调解员是纠纷双方都信任的人,通过调解可缓解矛盾和纠纷,缓和关系,避免事态的扩大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和社会活动九:仲裁 读链接,答问题: 结合P43“相关链接” 请说说仲裁的特点。 探究感悟 4. 仲裁 P43②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又一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活动十:诉讼 赏图片,答问题: 请说说什么是诉讼?探究感悟5. 诉讼 P44 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要点归纳:维护权利的方式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 ) ①是指公民行使监督权、建议权 ②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③必须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 ④必须通过人大代表提建议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你在某网店买了一双耐克鞋,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你可以通过途径维权。( )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④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2017年9月27日,一则内容为“几十名大学生神秘消失在武汉”的文章在网上流传。该文章称,在武汉,有林飞阳等几十名大学生失踪,至今未被找到。9月28日,武汉警方发布通报称,据撰写并发布该文章的王某交代,文章根据林飞阳父亲的要求和网络搜索的结果而写,对其中的数据和内容未经核实,有的是自己杜撰。王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警示我们( ) A.公民在网络上行使权利时不可以随心所欲 B.网络本来就存在大量虚假信息,我们不能相信网络上的信息 C.公民在网络上只能履行义务不能行使权利 D.公民不能在网络上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 赏课件,读教材,思考问题 代表回答 观看课件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观看视频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看课件 读教材 找问题 标记要点 交流讨论 展示 看课件 读教材 找问题 标记要点 交流讨论 展示 看课件 读教材 找问题 标记要点 交流讨论 展示 欣赏课件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展示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代表展示 观看课件 教材中标注要点 观看视频 教材中标注要点 观看课件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代表展示 观看课件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代表展示 熟记要点 标注要点 观看课件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代表展示标注要点 做题 展示 填写 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使用视频、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 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片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 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 教会学生学会归纳 调整学习节奏,引出主题: 熟悉教材,抓住知识点 用形象图片,展示知识点间的关系,便于学生抓住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用音视频吸引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学习过程,增强教学趣味性。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综合素养
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我们在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还要在行使权利时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自觉做守法好公民。。 聆听,思考情感升华 提醒学生正确依法行使权利。
板书 2.3.2 依法行使权利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1.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2.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1.协商 调解 3.仲裁 4.诉讼 速记强化印象 结构式板书,将两个主题知识点内容进行简洁呈现,逻辑清晰,直观明了,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便于学生理解,力争让学生理解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3.2 《正确行使权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内。2×12=24分)
1. 对右边漫画中楼上邻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正确行使了公民权利
B.邻里之间要宽容礼让,不要太计较
C.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D.装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
2. 近年来,广场舞被越来越多的大妈们所喜爱。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区广场上随处可见大妈们在“高音炮”震耳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也给小区的一些住户带来了烦恼。这告诫我们()
①公民可以随心所欲在广场上跳舞,他人无权干涉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想怎样就怎样 ④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A.②④ B.②③ C. ①④ D.①③
3. 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下列对公民权利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行使权利时没有任何限制 B.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尊重他人的权利,就失去了自己的权利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4有人认为,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只要动机是好的,其他并不重要。这一观点忽视了我们在行使权利时( )
A.结果可预期 B.程序要合法 C.心态要端正 D.过程要监督
5. 公民的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下列对于维护权利的方式认识错误的是( )
A.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B.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C.伸裁是将争议提交法院进行裁判
D.公民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6. 陈某在某饭店吃饭,结账时发现支付的餐费大大超过了应付的费用。如果你是陈某,下列维权方式不可取的是( )
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找朋友把饭店老板暴打一顿
C.向人民法院起诉 D.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7.诉讼是公民维护权利的合法方式。下列关于诉讼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诉讼是公家向人民法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B.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C.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公诉
D.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8.“法律之内完全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绝对的 B.我国人民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
C.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D.遵守法律就意味着失去自由
9.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微信自由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A.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事处罚 D.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10. 下列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A.小强将校门口一家非法网吧的门砸坏
B.午休时,小琳在宿舍里大声背通古诗
C.小岩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D.小李因与小张有矛盾,就诬陷小张偷了他的MP4
11. 广场舞扰民,业主们以“高音炮”还击。这告诫我们( )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B.公民行使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C.个人行为他人无权干涉 D.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忍就忍
12. 八年级学生小英的妈妈去世了,舅舅要和她争夺财产。如果小英要打官司,应该向人民法院提起( )
A.行政诉讼 B.民事诉讼 C.刑事诉讼 D.公益诉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非选择题(56分)
13.【有效维权 禁止冲动】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 1 ) 漫画中“跳楼”讨薪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




(2)你认为漫画中的“讨薪”人员应该怎样维权?(4分)




14. 【生活交往 依法用权】
材料一:2019年1月5日下午14时许,旅客高某在石家庄火车站准备乘坐Z49次回老家,由于醉酒,在检票口处大闹了起来。据悉,该男子在候车的时候,反复要求提前进站,车站的工作人员告知,他所乘坐的列车还没有到检票时间,但该男子拒不听从车站工作人员的劝说,一直在检票口大吵大闹。警方闻讯赶到现场进行处理,最终,警方依法对高某予以拘留处罚。
(1) 该旅客为什么受到处罚?(4分)



材料二:丁某和方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丁某的卫生间从去年起就漏水,楼下方某常上去找丁某:“请你们家找人把卫生间修一修吧!”可丁某却说:“这不关我们家的事,请你不要来打扰!”僵持了很久,楼下方某自己买了厕所用具,要求楼上丁某换上,可丁某就是不同意。他认为自己家的卫生间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2) 丁某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2分)



(3) 请你给楼下的方某出个主意,以解决他遇到的麻烦(2分)



15. 【情境探究 明理洞悉】
以下是中学生明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明明的表哥朱某在酒店就餐时,无意中发现 6名顾客正在豪饮他所经销的啤酒,于是在 6 人 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拍下了一段视频,并制作成广告在当地电视台播放,而顾客的吃相十分不雅。
(1)明明表哥侵犯6名顾客的什么权:  
(2)你想对明明的表哥说什么: 
情境二 明明为缓解学习压力,在夜深人静时,在小区高声宣泄。
(1)明明的做法是:    
(2)理由:  
情境三 明明说: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就直接状告侵权人
(1)明明说法是: 
(2)理由:   ?
16.【依法维权 增强法治】
材料一: 河北邯郭午汲镇的李某某因完基地纠纷多次组织他人到北京进行上访,经过当地乡镇、国土、村委会等部门人员联合调查取证,驳回李某某无理诉求。但李某某仍一意孤行,继续组织人到北京进行上访。2018年7月7日上午,午汲镇政府工作人员将在北京上访的李某装等4人携回,并引导到镇政府“信访中心”进行接待。李某某对劝阻他的镇政府工作人员指责谩骂,阻挠拍摄视频,并将工作人员手部抓伤,致使摄像机摔坏。李某装因沙嫌寻滋事被武安市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1)李某某为什么被依法刑事拘留?(2分)


(2)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4分)


材料二:某中学就学生受到侵害后采取什么措施,对6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统计如下:
受到侵害后 采取的措施 忍气吞声 事后找 人报复 非法找 人“私了” 依法 维权
具体人数 18 10 7 30

(3)问卷调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你会怎样做?(4分)



(5)你觉得学校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活动解决表格中存在的问题?( 至少写出两种 ) (2分)


17.【拒绝欺凌 依法维护】
材料一:由国家11部委联合制定的一份校园欺凌整治方案于2017年11月发布。据了解,2018年将是全国校园欺凌整治年,校园欺凌将成为全国教育督导重点。
相关链接: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材料二:案例:某校初中生小田,自开学以来,多次受到同学小张、小叶等人的欺凌,导致情绪反常、精神恍惚,学习状态受到影响,成绩不断下滑,痛苦不堪。
材料三:关于校园欺凌,各方有话说。


(1)根据材料一,请判断校园欺凌会侵犯学生的哪些权利。(2分)


(2)阅读案例,假如你是受害者小田,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分)


(3)根据材料三,请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4分)




材料四:女青年张某在商场选购商品,因人多怕钱被偷窃,遂将钱塞入内衣袋内。商场保安人员宋某怀疑张某将商场物品藏入内衣,就叫张某将内衣里的东西拿出来。张某再三申辩,宋某固执己见,争吵起来。这时宋某冲过去,将张某抓住,强行扣留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并未发现所谓的被窃物品。张某哭着离开商场。
(4)商场保安人员宋某侵犯了张某什么权利?(1分)






(5)张某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权呢?请你给她一些建议(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B C B C C D C A B
3、非选举题
13.(1) 不正确。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程序,有利于公民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 漫画中的“讨薪”人员应该先通过与欠薪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进行调解,也可到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当这些方式都无效时,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4.(1) 该旅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因为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损害了他人的和公共的利益,扰乱了公共秩序。因此,他的行为不仅要受到道德谴责,还有受到法律制裁。
(2) 丁某的做法不正确。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 ①方某可向有关部门(小居物业管理部门)反映,请求解决;②若无法解决,可按照法定程序,到人民法院去起诉邻居丁某。(2分)

15.
情境一 (1)人格尊严权。。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 需要,都应当享有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 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情境二 (1)错误的
(2)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与权利。
情境三 (1)错误的
(2)维权还有其他方式,根据情况,做出恰当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等。
16.(1)他在上访时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
(2)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有的同学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方式不正确。
(4)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解决;当与他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申请仲裁;也可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法律知识讲座、板报宣传、法律知识竞赛、班会课教育等形式
17.(1)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等
(2)勇敢地对侵权人说“不”,可以向学校老师、班主任、校长反映,也可向父母亲人反映,寻求帮助;必要时可以报警。在自己受到校园欺凌时,不能忍气吞声。
(3)①严于自律,依法尊重他人合法权利。②远离品行不端的同学,不与他们正面发生冲突。③当自己受到欺凌时,要大胆地对他们说“不”,采取合法方式依法维权,如报警、寻求路人、家人、老师帮助。
(4)人身自由权
(5)①协商 ② 调节 ③仲裁 ④诉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