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历史与社会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名师导航】历史与社会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第六课
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三)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中考复习
考纲分析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b
)(社会七下P22—29,P36—71)
◆考点分解
1.知道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及依据;
2.
运用地理学科语言描述四大地理分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3.
比较四大地理分区人文环境的特点;
知识回顾
一、
四大地理区域
根据图结合所说知识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划分依据与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什么?
四大区域: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划分依据: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综合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气温、降水、地形等。
知识回顾
一、
四大地理区域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C
A
B
思考
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界线C
界线A
界线B
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将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区域。
知识回顾
自然环境
南方
北方
地形特征
以低山丘陵为主,高原、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以平原为主
气候特征
气温
1月均温在00C以上。
1月均温在00C以下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降水
年降水量800mm以上,比较湿润。
年降水量800mm以下,比较干燥。

年降水量南多北少。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水文特点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土地类型
以耕地——水田为主
以耕地——旱地为主。
一、
四大地理区域
知识回顾
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秦岭
淮河
0 C
-8 C
-16 C
-24 C
8 C
16 C
-16 C
-16 C
8 C
-16 C
-16 C
-16 C
-16 C
一、
四大地理区域
知识回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秦岭
淮河
800
一、
四大地理区域
知识回顾
人文环境
南方
北方
农业生产
精食作物
以水稻为主
以小麦、玉米为主
耕地制度
一年二熟甚至三熟
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饮食习惯
喜欢吃米饭
喜欢面食
民居特色
注重通风,防雨、屋顶坡度较大
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
交通特点
水陆并举
陆路交通为主
一、
四大地理区域
南北方不同人文环境形成的原因:南北方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差异的形成,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气候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回顾
区域
项目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自然环境
地形
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高原、山区面积广大
气候
较温润
干旱
资源
肥田沃土,水资源丰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草场资源、矿产和能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人文环境
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才资源丰富
人口稀少,技术人才不足。
城市
众多
很少
交通
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齐备,交织成网。
主要是陆路和航空运输,线路比较单一。
经济水平
经济发达,资金丰富,生活水平高。
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生活水平较低。
一、
四大地理区域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

小兴安岭地区(红松之乡)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位置与范围
我国东北,黑龙江省中北部,约450N~500N之间。
我国北方,约350N~400N之间地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山地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适宜针叶林的生长。
植被:松林方布,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地形:高原。
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植被:稀少。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植被破坏严重
黄土土质疏松,具有直立性,不易塌陷。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

小兴安岭地区(红松之乡)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人文环境
发展林业:林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旅游业、森林食品加工业和木材加工业蓬勃发展。2.面临的问题:人们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和对林下的野生菌和药材进行毁灭性的挖掘,导致小兴安岭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3.解决措施:寻找新的生产方式,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并进行合理地经营与管理;实现林业资源经济转型
,创新方法,开发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和木材深加工等,实现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独特的高原文化:2.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受欢迎的民居形式。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塌陷,人们就地取材,形成了挖洞穴居的习俗。黄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而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保暖的优点,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艺术形式: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腰鼓是陕北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安塞腰鼓是它的典型代表。气势磅礴的腰鼓,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民众的豪放。3.面临问题: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南方地区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富庶的四川盆地
开放的珠三角
地理位置
位于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
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四川东部,重庆西南部。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三地陆路相通、水路相连,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河流:河湖密布,水源充足,灌溉条件优越;水路四通八达,水运交通便利。
土壤:肥沃。
地形:盆地地形。四周被山地所环抱。
气候:地处亚热带,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特点;降水丰沛,多云雾天气,日照不足。
土壤:肥沃。
地形:三角洲地形。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极为丰沛,雨热同期。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南方地区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富庶的四川盆地
开放的珠三角
人文环境
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这里的城镇多沿河或环湖分布,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人们多临河建屋,这大大便利了人们的洗涤、取水和出行。
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地。
饲养业:畜禽种类多,肉猪和家禽产量很高。
采矿业:如自贡,是我国最大井盐生产基地,誉为“千年盐都”。
农业特色: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成为现代化农业基地。花卉种植业发达,广州拥有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农产品除满足本地居民消费外,还大量销往港澳地区。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南方地区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富庶的四川盆地
开放的珠三角
人文环境
3.饮食为米饭、鱼虾为主。
4.形成了水乡特有的习俗(过三桥)和娱乐活动(摇快船)。
4.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些均得益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5.生活特色:四川盆地形成了兼容南北又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巴蜀文化。热烈欢快、幽默活泼的川剧,辛辣可口的川菜都是其典型代表。
2.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发达:是亚洲乃至世界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世界工厂”。
3.努力从“中国制造业基地”转型到“先进制造业基地”。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新疆)
草原风情(内蒙古)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位于西北地区,东西跨经度大。
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可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
气候
:为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资源:地下蕴藏着宝贵的油气资源和地下水。
绿洲:这里沙漠连绵,只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一些星星点点的绿洲。绿洲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和食物。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部有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在400mm以下,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植被: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受降水影响,植被景观自东向西发生变化。由东部较湿润的森林草原,向西过渡到半干旱的草原和半干旱的荒漠。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新疆)
草原风情(内蒙古)
人文环境
生产特色:绿洲农业。在绿洲上居住的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栽培果木为生。盛产葡萄、哈密瓜、棉花(长绒棉)、小麦等。绿洲地区不仅粮食和主要农作物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多种农产品大量外销。
近年来,开采石油、天然气等,发挥其资源优势。
生产特色:畜牧业发达,建立了以牛羊肉和奶制以品为基础的畜牧业基地;毛纺织业发达,打造了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毛纺织工业基地。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充满着鲜明的草原文化特征。
①衣:蒙古袍,袍身肥大,适合牧民在马背上活动。天冷
时可加里衬或棉里,抵御寒冷。②食:牛羊的奶制品、牛羊的肉制品、奶茶。
③住:蒙古包。便于搭建和拆卸,不用挖坑盖墙,也不用打地基,有利于草原植被的保护,适于逐水草而居。④行:骑马。便于在草原上出行、放牧。⑤艺术:那达慕大会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项目。蒙古族长调、舞蹈、诗歌等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位于哪一地形区?位于地势的第几级阶梯?
2.从我国行政区划上看,青藏地区主要包括哪两个省区?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



















找一找海拔最高的牧区在哪里?
看看海拔最高的牧区地形是怎样的?
海拔高
空气稀薄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七八千米,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
观看视频,说明拉萨冬季、夏季气温的特点,与同纬度的成都相比有什么不同。
拉萨冬季寒冷,平均温度在0
℃以下;夏季平均气温在15
℃左右,明显低于同纬度成都的平均气温。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
是什么
为什么(结合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
畜种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青稞酒、烤肉、酥油茶、糌粑


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高原昼夜温差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脂肪含量极高的食物,可以抵御寒冷
用牦牛毛制成,能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徙
马、牦牛
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长城
太行山
华北平原
40 N
116 E
北京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离渤海约150千米,西面有太平行山山脉的西山,北面有燕山山脉,还有沿着燕山修筑的长城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自古以来,山脉中的隘口常常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联系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重要通道。
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
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
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
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东南是伸向渤海的平原,与渤海直线距离仅150千米。
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城市
地理位置
地位及特色
北京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西、北两面有太行山和长城作为屏障,东临渤海湾,南面是千里中原。
城市定位: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历史悠久: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作为都城也有800多年的历史。
政治中心: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机关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文化中心:这里坐落着国家博物馆、故宫、国家体育场等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底蕴的建筑,反映了北京的文化中心内涵。
生活特色:纵横交错的胡同和古朴幽静的四合院,展现了北京人平和而温馨、恬淡而愉快的日常生活。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上海市,简称沪.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
地势坦荡低平,河湖众多,与太湖流域相连成片。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上海经济发展?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1、临海
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
2、沿江
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城市
地理位置
地位及特色
上海
地处东海之滨,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口港,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势。
地形: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坦荡低平,土壤肥沃。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水文:河湖众多,与太湖流域相连成片,位于长江入海口。
地位:中国最大经济中心,重要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生产特色:①金融业:是中国和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外资金融机构超过全国一半,是中外资金融机构和种类最多的城市。②工业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上海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③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技创新基地。④航运业: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上海作用:上海经济的繁荣产生了跨领域、跨区域的辐射作用,促进了长三角洲地区的成长,带动着全国经济发展。上海还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乌鲁木齐
它位于中国
____、新疆
___
,地处
___
北麓、
_______
南缘,自古就有“
__________
”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西北
中部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开天辟地之门户
新疆地形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蒙古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城市
地理位置
地位及特色
乌鲁木齐
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山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地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发展优势:①位置优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②交通优势:交通便捷,具有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形成连接内外、横贯南北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立体的“绸之路”为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
生产特色:对外贸易、商业、运输业发达。
生活特色: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人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和繁荣的象征,它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堪称是一座集色彩、声音、气味于一体的博物馆。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地形:
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
拉萨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全年多晴朗天气,降水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强,温差大。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结合《中国地形图》,说明拉萨的地形特点,并根据高原地形条件,说一说,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
拉萨
相对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拉萨位于河谷当地带,地势较低,热量条件好,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十分良好,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称。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城市
城市
地理位置
地位及特色
拉萨
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政治中心:西藏自治区的首府
自治特征:①世界上海拔最高城市之一;②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年日照时数长)
文化中心:高原圣城。宗教是拉萨人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①信仰宗教:藏传佛教
②宗教习俗:朝山转湖;转经
③传统节日:雪顿节
④宗教建筑:标志性布达拉宫、大昭寺。
(4)现代拉萨城发生日新月异变化,但依然保持着宗教信仰和习俗,也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依照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知识拓展
2.具体分布
知识拓展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3.发展条件和特点:

西部经济带
中部经济带
东部经济带
发展条件
人口密度低,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等),开发条件差,对外交通不便。
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
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科技教育水平较高,位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
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程度低
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经济发展程度高
知识拓展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1.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地区
拥用的优势条件
发展的特色产业
东北地区
农业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辽阔,土层深厚肥沃、降水较丰沛。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湖众多,是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教育、科技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结构完善、实力最为雄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知识拓展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1.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地区
拥用的优势条件
发展的特色产业
海南岛
海南岛地处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拥有海水、阳光、沙滩、森林、温泉、热带物产和少数民族风情等丰富而独特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在自由开放的政下,海南岛正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方向迈进。
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海南岛打造国际旅游岛。
香港
地处亚、欧、美三洲交通要冲;在时区上可承接欧美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拥有能够满足各种金融服务和巨额资金调动的现代化交易与通信设施和政策支持。这些造就了香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的地位。
因地制宜发展金融业,香港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知识拓展
2.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意义: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1教育网
3.优势互补
(1)区域间优势互补的实例:国家根据各地的优势,规划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还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跨区域调配资源工程。
(2)目的:为了更好得发挥各地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共赢。
(3)意义:开展区域合作,有利于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更好地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1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知识拓展
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东部
优势
(1)平原广阔,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肥田沃土,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种植业;(2)工业和交通基础好,教育发达,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劣势
矿产和能源相对短缺,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
优势
(1)草场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畜牧业的优势条件;(2)壮美的山川,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污染少,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劣势
(1)地处内陆,山区面积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2)社会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资金、技术
、人才短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优势互补
(1)东部地区应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2)西部地区应发挥其在资源能源方面的优势,将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东部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知识拓展
西部大开发意义
(1)经济:将西部地区将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知识拓展
其它知识拓展
太湖流域成为中国农业高产区的优越自然条件: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3)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灌溉条件优越。
(4)土壤肥沃。
四川盆地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特点的原因:
(1)
地处亚热带,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2)
北面的秦岭、大巴山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
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地处和三角洲,地势平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十分充足,降水极为丰沛,雨热同期。水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人文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有四通八达的河运、海运、公路、铁路和航空港等。
(3)外贸装运点和口岸众多,进出口条件较好;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与港澳居民语言相通,生活习惯相近等。
知识拓展
其它知识拓展
珠江三角洲出口加工制造业发达(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1)地处沿海,毗邻港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2)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3)土地成本相对低。
(4)利用侨乡,引进外资、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5)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新疆生长优质称长绒棉的优越自然条件:
(1)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产和采摘。
(2)沙质土,土质疏松。
(3)绿洲地带有灌溉水源。
例1下面是小明同学摘录的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其中卡片内容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典精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兴安岭、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变脸是四川盆地特有的文化,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长江流域,所以②④错误。故选择B。
B
例2下列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与杭州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

A.
A
B.
B
C.
C
D.
D
典精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杭州气候类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C
例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1写出我国此季节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典精例题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气温分布及成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我国冬季深受冬季风影响,纬度越高,受冬季风影响越大,气温越低。
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风的影响。
例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根据图2写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成的原因。
典精例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或: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深受海陆位置、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靠近海洋,深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夏季风影响较少或影响不到,降水较少。
北方、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或: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
例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请结合图1和图2,说明图3中划分地理区域的界线A和界线B的主导因素分别有哪些。
典精例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线是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其主导因素是降水量;B线是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其主导因素是降水和气温。
A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B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和气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海拔150-1500米的区域。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比较温润,适合林木生长。
红松之乡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知识回顾
对照饼状图,说一说盆地内地形的特点。
盆地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南方地区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说一说盆地内地势的特点
盆地四周被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怀抱,山势陡峭;盆地底部则多丘陵、低山和平原。
盆地地形、地势地平
南方地区
成都的气温与降水
根据地图、图表分析四川盆地的气温与降水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虽日照不足,但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南方地区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南方地区
广州气温及降水图
北回归线
珠江三角洲区域图
河流
铁路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省级行政中心
一般城镇
主要港口
主要航空港
中国气候类型图
广州气温及降水图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位于中国西北部
处于中国西北地区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三山夹两盆
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喀什的气温与降水
新疆的气候特点与所处的位置及地形有什么关系?
新疆深入内陆,远离海洋,不利于海洋上的水汽到达,再加上一系列高大山脉的阻挡,降水少,气候干旱。
新疆河流少,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每当进入酷热的夏季,河水流量急剧增长。
该河夏季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有水源的沿河地区。
有怎样水文特点?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起伏有什么特点?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内蒙古大草原有何特点?(结合图)
中国的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热,降水量较少,逐水草而居。
知识回顾
二、
我国四大区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
1.据图指出内蒙古自治区
自东向西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年降水量几乎都在400mm以下,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降水量的这种变化对草原上牧草的生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水草丰美越往西降水越少,越不利于牧草生长,甚至出现大面积沙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课
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三)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同步练习
1、选择题
读中国四大区域图,完成1-2小题.
1.
下列关于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三江源地区﹣﹣中华水塔
B.
乙﹣﹣长江三角洲﹣﹣能源重地
C.
丙﹣﹣黄土高原﹣﹣白山黑水
D.
丁﹣﹣港澳﹣﹣东方之珠
2.下列区域主要问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水污染
B.
乙﹣耕地资源短缺
C.
丙﹣水土流失
D.
丁﹣火山地震多发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3-4小题。
3.
图示中属于我国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这四个城市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①雨热同期
②夏季普遍高温
③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④冬季寒冷干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关于图3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北京位于①平原上
B.②盆地沙漠广布
C.③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
D.青藏铁路穿过了④盆地
6.
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拉萨气候特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读右图为我国红松之松的气温和降水图,回答7-8题。
7.对红松之乡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C.冬季寒冷漫长,寒冷湿润
D.夏季低温,冬季寒冷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寒冷湿润,适合红松生长
B.由于降水较多,红松生长周期较快
C.夏季高温是最有利于红松生长的因素
D.该气候与红松生长条件无关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对图示区域的决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
B.海拔低,地势比较平缓
C.地势由西南向工北倾斜
D.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0.到甲地旅游最有要能看到的地理景观是(

A.平原上河网菩
B.高原上沟壑纵横
C.绿洲上瓜果飘香
D.林区中红松挺拔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人多地少,过度开发破坏地表
④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位于我国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3读右图,图中A地的支柱产业是(
)
A.旅游博彩业
B.国际贸易
C.信息中心
D.航运和金融
读塔里木盆地简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塔里木盆地位于(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甘肃省
D.青海省
15.以下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为阿尔泰山
B.②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②河的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③为昆仑山
16.下列有关上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海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沪,地处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
B.上海地处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C.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太平洋西岸最重要的港口。
D.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交通中心,被称为日光城。
下图是沿北纬45°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图中数字①所代表的地形区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江南丘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18.图中数字②代表的山脉是我国某些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这些分界线有(

①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读下图,完成19-20小题。
19.下列对于城市拉萨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B.宗教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气候适人,光照条件充足
D.当地人们每年都要过雪顿节
20.
拉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采取的不正确措施是
(
)
A.加强公路建设和机场等基础性,不断改善交通条件
B.注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C.大量拆除旧城古建筑和特色街区,扩建新城区
D.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与宗教、高原景观相关的旅游产业
二.材料题
21.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和丙地区气温与降水图(图2)
(1)根据材料一图1,写出甲山脉的名称并分析其地理重要性。
(2)根据图2,指出图1中丙地区的气候类型。
(3)乙是该区域重要农业产区,从因地制宜角度谈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丙地区的民建筑
(4)材料二是丙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建筑风格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2.
川藏铁路的建设,将为西藏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示意图(图8)
材料二:川藏铁路全长1629千米,

划2026年全线通车。线路台阶式八
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14000米。
铁路沿线马尔康卓克土司官寨、昌都
卡若遗址等藏羌文化、佛教文化星罗
棋布,与雪山、草原等自然生态景观
浑然融合。
(1)
川藏铁路会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川藏铁路沿线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还是“老少边穷”地区。以前,由四川进入西藏的交通主要依靠川藏公路,运输能力有限。据相关人士介绍,中国通过青藏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已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完成川藏铁路的修建。
(2)综合材料二、三,从人文因素分析修建川藏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参考答案
1.A
2.A
3.D
4.A
5.C
6.D
7.
C
8.C
9.D
10.B
11.D
12.B
13.A
14.A
15.A
16.D
17.A
18.B
19.A
20.C
21.
(1)(1)秦岭,
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
(2)温带大陆气候
(3)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该平原沟渠纵横,林网交织,可以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丙地的建筑风格和当土的土壤特质(特点)和自然气候有关。延安地区土质有直立性,不易塌陷;当地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而窑洞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22.
(1)经过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为铁路沿线经过高寒缺氧、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地震频发、有大面积冻土地段,地质条件复杂。
(2)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沿线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待发展;川藏地区的交通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国有修建高山铁路的技术和经验。
350N
400N
1050E
1100E



图1
图2
图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