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思考:为什么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要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导入新课我国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的高法律效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宣誓仪式本身是一次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从而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宪法至上,认真学习宪法,坚决捍卫宪法。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一些国家机关和场所都要悬挂国徽1、除了以上国家机关以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教学目标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出境入境口岸、驻外使领馆、外交部等。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悬挂国徽表示这些机关和场所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在行使权力。新知讲解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1)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地位。(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的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宪法的第一条规定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规定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思考:宪法的第一条、第二条规定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制度】思考:(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2)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指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保证了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土地、道路、河流、原材料等 《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年满18周岁的公民投票选举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信访投诉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听证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探究途径包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大代表、参加村务公开会、召开工作座谈会、协商、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媒体和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等。2.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P4范围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保障得力宪法规定保障措施宪法的这一规定说明了什么?宪法对国家武装力量是如何规定的?它的任务是什么?一份中学生的“提案” 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提案。其中北京人大附中的几位高中生的《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获得了最佳提案,2016年3月他们将提案移交给政协委员递交给全国政协会议。生 活 热 点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宪法基本原则的实质及其启示是什么?P5) ⑴实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⑵启示: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家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权教学目标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通过投入资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国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人权。 发展均衡教育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人权内容: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人权特点: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1)总体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 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立法方面 具体要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行政机关执法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执法方面 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要求: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司法方面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5)普法宣传除了对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作出要求以外,国家还能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对人权的保障?微思考: 要使人权的理想变成现实,除了宪法的保障、国家的保护和促进外,我们自身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提示:增强宪法意识,严格遵守宪法,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等。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拓展空间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人员。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公 民 人 民敌人人民≠公民人民的概念一般是用于表示整体的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公民是一个可用于表示个体的法律概念 。 现阶段我国人民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但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人民的敌人。含义不同:练一练:1、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小亮2、留学北大的美国女学生3、退休在家的工人老张4、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监狱服刑的李某 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权力: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如:国家权力,人民享有的权力。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应。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权利权力法律概念政治概念什么是权利?什么是权力?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实现的保障措施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国家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宣传活动中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保障人的发展需求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PPT.ppt 习近平宣誓-_标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