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北方地区第2课时(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北方地区第2课时(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六单元第2课北方地区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北方地区
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位置。
了解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及其成因。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高原文化。
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黄土高原文化特色
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黄土高原》。
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四大地理区域图、阶梯划分示意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提出问题: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哪一个分区?
2.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三级阶梯中的哪一个阶梯?
3.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追问: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范围吗,包括哪些省区呢?
讲述: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那么这些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看视频《黄土高原的形成》
展示:黄土地貌的类型
提出问题:这些黄土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追问: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
提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图片
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提问:你知道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吗?
承转:水土流失的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应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呢?
读图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黄土高原位于北方地区,位于地势的第二阶梯,属于季风区
。观察黄土高原范围图,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观看视频,总结黄土高原的成因。
同桌之间展开讨论黄土地貌的形成。
分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收集资料说明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组内探究: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思考文化与当地的环境的关系
通过读图对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力,养成细心的习惯。
利用视频形象的展示了黄土高原的成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通过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
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课堂小结
板书
用树状图更容易记忆,梳理知识体系。
第六单元第2课 北方地区 第2课时 练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
岭,北抵长城。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B.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C.黄土土质疏松 D.降水集中,多暴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 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
4.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坏 D. 土质疏松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上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唯一原因
6.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7.观察“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高原) B________(山脉) C__________(山脉) D________(河流)
(2)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
(4)黄土高原从五带看,属于________带;从季风影响看,属于________区;从四大地理分区看,位于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级阶梯。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防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C
B
D
B
B
D

课件40张PPT。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七年级下新知导入视频:黄土高原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新知讲解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个区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黄土高原位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太 行 山 脉乌 鞘 岭秦 岭长 城新知讲解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跨哪些省区?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山西全部、陕西大部分
宁夏、内蒙古、甘肃、河南一部分新知讲解黄土的世界想一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新知讲解视频:黄土高原的成因新知讲解 “风吹来”的高原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顶部狭窄,两侧被沟谷分割成的长条状高地。进一步被冲刷、分割,
形成彼此孤立的黄土丘。墚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小片平原。新知讲解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强烈地切割。黄土地貌新知讲解沟壑纵横新知讲解严重的水土流失新知讲解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读图思考:黄土高原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新知讲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新知讲解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新知讲解过度放牧陡坡开垦乱砍滥伐新知讲解采矿修路泥沙翻滚的黄河新知讲解大量泥沙汇入,使得黄河泥沙含沙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新知讲解带走大量肥沃的地表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份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贫瘠的土壤新知讲解新知讲解防护的主要措施有: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的黄土高原新知讲解 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知讲解独特的高原文化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新知讲解黄土中“挖出”的房屋靠崖式思考:窑洞的建造与当地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且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而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占地少的特点,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色建筑。新知讲解陕北剪纸新知讲解黄帝陵碑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新知讲解应县木塔——山西新知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新知讲解平遥古城俯视图新知讲解乔家大院(山西)新知讲解
宝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新知讲解佛教圣地——五台山(山西)新知讲解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过度放牧 B.开采 C.毁林开荒 D.营造宫殿
C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 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
D3.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坏 D.土质疏松B 课堂练习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 的改造
D.黄土上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唯一原因B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D课堂练习对比实验一 植被对比实验二 降水强度对比实验三 坡度实验目标引导:某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大;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大。水土流失小实验拓展提高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环境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人类过度开发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民居文化黄土土质疏松课堂总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小调查:我们这里的土壤是由黄河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我们这里土壤的性质。做作业啦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