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八年级下学习目标1、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历史影响。2、从清代人口与土地的发展角度分析清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3、探讨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认识到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重点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历史影响。[来源:学#科#网Z难点探讨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认识到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也许是对明清历史的最好写照。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无限繁荣,只可惜已然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画卷,去感受那古老帝国的彷徨。体味近代前夜中国的危机!(学生各抒己见)板书课题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一、重农抑商1.阅读课文P23,结合下面图片,说说图片反映清朝前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仍以什么为主?(学生各抒己见)清朝前期,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阅读课文P23的两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从上述资料来看,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忧?A.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的风气;B.工商业不生产粮食,却与农业争劳动力;C.造成人员流动,很难控制管理。(2)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发 展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么后果?A.控制工商业规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强化了自然经济,导致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C.拉大了中西之间的差距。3.结合所学知识对重农抑商政策进行评价?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二、闭关锁国1.阅读课文P23-P2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分析清政府实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主要原因: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统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西方殖民者;防范明末抗清武装)(2)小组讨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具体做法?(1)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2)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3)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2.阅读课文P24的内容,分析下面的材料,议一议:闭关锁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积极: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拓展提高讨论:说说海禁政策和闭关政策的区别。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三、社会危机的表现1.阅读课文P25的内容,分析下面的图表反映了什么? 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2.阅读课文P25的内容,分析下面的图片和材料反映了什么?3.阅读课文P25的阅读卡,说说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有哪些?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衰落;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冲击;科技文化:以总结性著作为主,基本上停滞不前; 对外:闭关自守,边疆地区不断遭受外来侵略,对外活动主要是抗击外来侵略。拓展提高比较清与同期西欧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差异,完成下面表格。(学生各抒己见)西欧中国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对外关系上对比结论小组讨论,展示答案。讨论问题,小组展示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讨论问题,小组展示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阅读材料,讨论问题,小组展示课堂讨论,完成表格,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二课时。通过学习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和从清代人口与土地的发展角度分析清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从而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认识到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总结全文,整体掌握板书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A.?以农为本 ?????????????B.?“重农抑商” ?????????????C.?鼓励官办工商业 ?????????????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2.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画中的文字为“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 ???????????????C.?频遭列强入侵? ???????????????D.?政治腐败3.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4.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的评价,错误的是(??? )A.?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在向中国传播 ??????????????????B.?东方思想文化逐渐被西方所了解C.?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D.?中国富强、发达的科学技术影响整个世界5.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 “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 ??????????????????????????????????????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6.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读《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机表现为(???? )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662.08780.733.75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18223.73756.212.03?人多地少问题突出?????????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8.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18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9.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B.?中西方人种差异C.?中国文人的偏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业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二、阅读表格,回答相关内容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比较表明清时期的中国同时期欧美国家政治史实①完成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结论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欧美国家落后经济史实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经历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结论②思想文化史实③文艺复兴、宗教运动、启蒙运动结论文化专制,愚昧无知倡导自由、民主、科学对外政策史实嘉庆皇帝宣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英国建立广阔的殖民地结论④实行殖民扩张政策(1)联系上述表格相关内容,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2)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写出一个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三、材料分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材料二 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他还颇为自豪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当时的清政府只允许哪一地方能同外国商人做生意?(2)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有哪些?(3)乾隆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4)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四、论述题。资料1: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请完成: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一课时同步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选择B。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危机的理解。漫画中的笼子表示封闭,而清朝统治者认为闭关锁国就能防范外夷侵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把海外贸易限制广州一带,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扰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作用,但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故选择B。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的影响。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故选择C。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清朝初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正确答案为D。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在审题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影响”两字,“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并不符合历史情况,“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也未得到体现。故排除①②,正确答案为C。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社会危机。分析《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可以得出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8.【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明清时期,在农业方面,农业精耕细作继续发展,多熟制的种植制度,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解决了粮食紧张问题;在手工业方面,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 产量上超过前代,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在商业方面,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 徽商,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但是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农抑商的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到18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居世界首位。所以③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9.【答案】C【解析】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出海贸易等方面可以看出这是反映的清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故选B。A项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不是走私的问题,而是限制海外贸易的问题;CD项错误,材料为体现。二、【答案】(1)①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或设厂卫特务机构;或清设立军机处。②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④闭关锁国政策(2)论从史出【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清朝则设立军机处;同时期西方欧美国家完成了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统治者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文化专制,民众变得愚昧无知。在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同时期的西方欧美国家实行殖民扩张政策。(2)本题考查的是论从史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即论从史出。材料分析答案: “重农抑商”。 清朝鄙薄科学技术。 (3)这些做法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会矛盾加剧,科学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面临近代前夜的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重农抑商”的理解,和对其影响的掌握2.答案:(1)广州。 (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等。 (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 (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闭关锁国”的理解,和对其影响的掌握四、论述题。【解析】本题解答应结合教材知识,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职居密勿、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课件30张PPT。5.3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二课时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清朝前期,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一、重农抑商1.阅读课文P23,结合下面图片,说说图片反映清朝前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仍以什么为主? 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资料1 康熙帝视察苏州之后认为,当地从事农业的人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多,民风奢华。他敦促当地官员努力纠正这种社会现象。雍正帝认为,市场、上多一个商人,田地里就少一个农民。他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 而工贾皆末也”。 资料2《大清律例》明确规定,矿冶业只限本州县的人经营,“如有别州县民人伙 众越境采取,聚至三十人以上”,为首者发配充军。清政府还规定,私人拥有织机不得超过100张,并且每张织机需要纳税银50两,若超过100张织机,则以违反律例来论处,予以惩罚。后来,允许私人拥有织机的数量虽然有所扩大,但仍由官府控制。2.阅读教材P23的两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从上述资料来看,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忧? (2)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发 展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么后果?A.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的风气;B.工商业不生产粮食,却与农业争劳动力;C.造成人员流动,很难控制管理。A.控制工商业规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强化了自然经济,导致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C.拉大了中西之间的差距。3.结合所学知识对重农抑商政策进行评价?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二、闭关锁国 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策。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统治者愚昧自大)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西方殖民者;防范明末抗清武装)(1)分析清政府实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1.阅读课文P23-P2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2)小组讨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具体做法?(1)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明朝: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云台山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片板不准下海”(3)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2)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广州码头,工人正在忙着装卸洋货 资料1: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6页。)资料2: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0页。)奇异的悲歌贫穷落后2.阅读课文P24,分析下面材料,议一议:闭关锁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积极: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严格限制绝对禁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海禁政策: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讨论:说说海禁政策和闭关政策的区别。三、社会危机的表现1.阅读课文P25的内容,分析下面的图表反映了什么? 1.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新知讲解2.阅读课文P25的内容,分析下面的图片和材料反映了什么? 钮祜禄·和珅,满洲人,原名善保,清乾隆政治家、商人,史上贪官之首,是清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封一等忠襄公,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户、刑部、理藩院,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因贪污过巨,被嘉庆帝赐死。 和珅被抄出藏金32000多两,地窖藏银200余万两,取租地1266顷,取租房屋1001间半、当铺银号及珠宝、衣物等,总家产折合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好几年的财政收入。如按内务府估价,和坤家产在8亿两白银,合人民币:875亿。(1)政治腐败黑暗乾隆南巡图(2)皇室铺张挥霍新知讲解(4)贪污之风也渗透到军队,各级将领克扣军饷,士兵得不到温饱,武装力量大大削弱。(3)官场腐化奢靡3.阅读课文P25的内容,分析下面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危机? 3.在各种社会问题的冲击下,清朝中期发生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被镇压下去,但是,社会危机并未得到解决,动乱还在继续。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 出的冲击; 科技文化:以总结性著作为主,基本上停滞不前; 对外:闭关自守,边疆地区不断遭受外来侵略,对外活动主要是抗击 外来侵略。 比较清与同期西欧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差异,完成下面表格。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二课时。通过学习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和从清代人口与土地的发展角度分析清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从而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认识到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落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人地矛盾贪污腐化人民起义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更了清朝末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2课时试卷.doc 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2课时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