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4.1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下《8.4发展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
第八章第4课
学科
历史与科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评价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家乡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探究,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重点
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难点
从协调PRED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地球之肺”
观看视频,了解亚马孙雨林的现状。
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讲授新课
(1)难解之题——PRED问题
说一说,什么是PRED问题?
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Environment)与发展(Development)问题,简称为PRED问题。
聚焦亚马孙:
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图文展示巴西政府在亚马孙雨林地区实施的修路计划和开发计划,及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引导学生填写亚马孙雨林地区PRED的变化示意图:
不同时期的“人地观”:
展示图片:人类历史上三种不同的“人地观”。“人地观”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读图,说一说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师:
史前文明时期:崇拜、顺从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时期:
初期:征服自然
后工业化期:尊重并改造自然
说一说PRED之间的关系:
师:1.PRED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信赖的整体。
2.PRED的关键因素是人口,实质问题是发展。
3.只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四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解决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师: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追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协调,实际上就是指可持续发展。
播放小视频“寂静的春天”
引导学生阅读: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阅读教材111页,解释下面几个概念。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协调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包含哪几个内容?分别居于什么地位?
师:1.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相互协调
3. ①生态持续发展(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提问: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什么原则?
师: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我国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图片展示我国1998年特大洪水
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师:
上游: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
中下游:盲目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降低。
讨论:洪灾发生以后,洞庭湖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根治水患。请你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洞庭湖地区是如何根治水患的。
师:1.退田还湖,恢复生态平衡;
2.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农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人口压力。
播放:小视频: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进行时
师:人类社会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的历史经验表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学生回答
填写亚马孙雨林地区PRED的变化示意图
根据图片,描述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观”及其影响下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出以上概念。
学生回答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资料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根据材料,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洞庭湖地区是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
观看视频
了解概念
从案例中再现PRED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通过历史回溯,阐明“人地观”与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方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更好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通过案例再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由来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培养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旨在说明可持续发展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难解之题——PRED问题,二是解决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肯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学生谈谈自己
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练习
1.目前,全球有300多个城市参与“地球1小时活动”,我国于2009年3月28日,开始参与此活动,这表明我国( B )
A.坚持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立国之本
B.与世界各国一起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制止气候变化
D.北京耗电量大,需要节约用电
2. 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面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B.实施可持续发展,就是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C.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态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D.想发展经济,破坏环境是必然的
3.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对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采取绕道,在野生动物活动地段设置通道等措施,对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能减少青藏铁路的投资
B.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C.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耕地
D.根本目的是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C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板书
8.4.1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练习)
一、填空题
1. 、 、 与 问题,简称为PRED问题。人口的 、自然资源的 、生态环境的 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 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2.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就是同大自然 、 和 的历史。回顾历史,不同时期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程度与方式,受到不同“ ”的影响。
3. 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系列 、 与 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前的经济行为和发展观。人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协调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可持续发展包含 发展、 发展和 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着 与 的双重压力, 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二、选择题
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7.下图中的漫画带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
A.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B.禁止有污染行业发展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8.下列行为中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 )
①推广使用节能电器 ②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购物使用环保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是在( )
A.《21世纪工程》
B.《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
C.《京都议定书》
D.《我们共同的未来》
10.下列行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
①围湖造田 ②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
③发展生态农业 ④禁止开发非可再生资源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1.根据国家电力部门消息,今后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种新举措( )
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
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会改变国有经济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乱砍乱伐 ④封山育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某林场原来靠大量砍伐树木赚钱,每年的经济效益很低,后来林场领导改变思路,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来寻求发展。两年下来,一棵树没砍,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近千万元。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林场的举措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法律意识增强 C.资源人均意识增强 D.科教兴国战略
14.该林场没有砍树,综合效益反而更高。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无须开发利用资源 B.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更加促进经济发展 C.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棵树也不能砍 D.其他林场都应全部模仿这个林场的做法
15.下列能促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社会行为有( )
①大量使用塑料饭盒 ②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③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④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综合题
16. 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洞庭湖周围地区设计大片蓄洪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泊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1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 快速增长 短缺 恶化 经济发展
2.相互作用 共同发展 不断进化 人地观
3.人口 资源 环境
4.生态持续 经济持续 社会持续
5.环境保护 经济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题
6.C.
解析: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C.
7.A.
解析: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我国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的不平衡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此,我国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治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故选A.
8.D.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多行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如推广使用节能电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购物使用环保手袋等,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森林,故选D.
9.B.
解析: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根据我国的国情,突出发展的主题,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视为统一整体,综合协调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故选B.
10.A.
解析:围湖造田会使得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珍惜和合理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发展生态农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故选A.
11.A.
解析: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供电,还可以将多余的卖给国家,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缓解资源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并不会改变国有经济地位。故选A.
12. B.
解析:封山育林有助于保护森林,而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和乱砍乱伐则会破坏生态环境。故选B.
13.A.
14.B.
解析: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视为统一整体,综合协调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须选择。故选B.
15.D.
解析:大量使用塑料饭盒和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环境,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故选D.
三、综合题
16. 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湖面面积缩小。原因:一是与周边入湖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湖泊中淤积,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有关;二是与人类长期围湖造田有关。
(2)调蓄洪水。
(3)①调蓄洪水;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③补充地下水;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⑥保护生物多样性。
课件27张PPT。第八章 第四课 发展的选择
第一课时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小视频:地球之肺新知讲解(1)难解之题——PRED问题说一说,什么是PRED问题?Population人口ResourcesEnvironmentDevelopment资源环境发展四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新知讲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应对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开始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实施大规模的修路计划和开发计划。随后几十年,大量人口移入,人们在这里毁林烧荒,开辟大型牧场,种植各类经济作物。热带地区的土壤失去了雨林的保护,肥力迅速下降,这些土地最终被废弃。森林大量砍伐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地居民生活陷入困境。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遭受破坏的热带雨林新知讲解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请仿照示例用箭头标示出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资源开发过度发展陷入困境环境恶化新知讲解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程度与方式,受到不同“人地观”的影响。读下图,说一说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史前文明时期:崇拜、顺从自然农业文明时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初期:征服自然后工业化期:尊重并改造自然新知讲解 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
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说一说PRED之间的关系:1.PRED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信赖的整体。2.PRED的关键因素是人口,实质问题是发展。3.只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四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知讲解(2)解决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知讲解小视频:“寂静的春天”新知讲解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新知讲解阅读教材111页,解释下面几个概念。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相互协调①生态持续发展(基础)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协调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可持续发展包含哪几个内容?分别居于什么地位?②经济持续发展(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目的)新知讲解1公平性2持续性3共同性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新知讲解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我 国 与 可 持 续 发 展新知讲解1998年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新知讲解灾害原因除了自然因素暴雨以外,还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上 游: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盲目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新知讲解洪灾发生以后,洞庭湖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根治水患。请你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洞庭湖地区是如何根治水患的。1.退田还湖,恢复生态平衡;
2.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农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人口压力。讨 论新知讲解小视频: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进行时人类社会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的历史经验表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新知讲解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目前,全球有300多个城市参与“地球1小时活动”,我国于2009年3月28日,开始参与此活动,这表明我国( )
A.坚持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立国之本
B.与世界各国一起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制止气候变化
D.北京耗电量大,需要节约用电B课堂练习2. 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B.实施可持续发展,就是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C.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态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D.想发展经济,破坏环境是必然的B课堂练习3.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对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采取绕道,在野生动物活动地段设置通道等措施,对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能减少青藏铁路的投资
B.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C.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耕地
D.根本目的是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B课堂练习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C板书设计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难解之题——PRED问题解决难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业布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