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科学九下《8.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单元
第八章第2课
学科
历史与科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针对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和乐于表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在生活中要养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观念。
重点
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难点
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也有人说:我国是一个地大物“薄”的国家。你怎么看?
学生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学习进行铺垫
讲授新课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出示表格:
提问: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上来看,分别有什么特征?
师总结:
资源特征一: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读图活动:
出示我国煤炭、油气资源和主要工业区分布图,问题:读图,说一说我国煤炭资源、油气资源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集中在哪些地区。这说明我国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师: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师总结:
资源特征二:空间分布不均衡
讨论:我国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格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 面。请结合下面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师:我国矿产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很多资源富集地的资源消耗能力有限,所以我国应该采取资源调配工程,改变一些地区资源短缺状况。
(二)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1)跨区域调配工程
师: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读图活动:
出示中国天然气的分布及西气东输线路图,
1.西气东输线路经过了我国哪些地区?
2.西气东输的目的地是哪里?这一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对能源的需求又是怎样的?
师:
1.西气东输经过的省区有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等九个省(市、区)。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 目的地为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和交通网密集,是燃料的高消费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是大气污染和酸雨的重灾区,迫切需要天然气和电等清洁能源。
讨论:总结归纳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意义。
师: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不仅带动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还满足了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同时,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积极开发新能源
开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强调:科技是关键)
提问:你还知道有哪些清洁能源?
师: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等
强调:在安全的前提下我国还稳步发展核能
展示中国核电站分布图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图
2.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节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
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提问: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师:节水农业、负离子节能灯、垃圾分类回收等。
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
提问:你明白节水标志的含义吗?
师: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白色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节水”的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师:请你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活中采取的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
农业: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工业:本着低能、节材的目标,发展低能耗工业部门
生活: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
做法:充分考虑本身的资源条件,按照资源状况统筹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
意义: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特色。
师: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举例:乘坐公交车、拒绝一次性纸杯、去超市用布袋购物、一水多用等。
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分析表格得出我国资源特点,以此了解我国资源的危机感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讨论探究能力
了解更多的清洁能源
了解生活中的息息相关的资源节约典型。
了解节水标志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
学生生活中的地理
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希望同学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时时环保,处处节约。
学生谈谈自己
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练习
1.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主要是针对( A )而言的。
A.资源的总量 B.资源的人均
C.资源的问题 D.资源的利用率
2.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B )
①总量丰富 ②人均占有量大
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④物种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 B )
A.质量不高的问题
B.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C.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
D.浪费损失严重的问题
4.针对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电力部门一方面组织发电机满负荷运行,一方面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安排跨区、跨省送电,发挥联网效益,这说明了电力部门( A )
A.科学地配置资源 B.努力开发新的能源
C.有效排除环境污染 D.扭转生态平衡失调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板书
第八章第二课第2课时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练习)
一、填空题
1.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 ,品种 。其中,很多自然资源总量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 。
2.总体来看,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 的。
3.为了改变一些地区的资源短缺状况,我国实施了自然资源的 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就是把 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调往能源相对短缺的 地区。
4.资源的 、 ,对平衡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缓解区域自然资源短缺起到重大作用。
5.在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同时,我国也积极开发利用 、 等清洁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 。
二、选择题
6.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也有人提出质疑,建议把“博”改为“薄”。提出这种质疑的原因可能是( )
A.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大 B.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C.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D.中国的自然资源质量不高
7.近些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煤荒”、“电荒”、“油荒”,许多企业因电力不足而被迫停产。这说明( )
A.我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B.我国资源不足
C.资源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我国的资源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8.下列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②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小
③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④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新年祝福”应倡导的方式有( )
①短信拜年 ②送纸质贺卡 ③微信拜年 ④QQ拜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我国许多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下列工程中,能直接解决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 )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希望工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
A.资源分布地区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
C.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D.资源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
12.下列做法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发展节水农业 ②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③生活中一水多用 ④推广节水器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我国西北地区丰富的资源有( )
①煤、铁资源 ②石油、天然气资源 ③有色金属 ④风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从2009年1月20日到12月31日,我国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2月5日,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节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其补助标准为每辆五万元。上述举措的出台( )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②基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
③体现了“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④表明我国在解决资源问题上,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三、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材料二:由于污水排放,加上进入春季以来雨水偏少,气温偏高,五月底太湖蓝藻再次爆发,导致无锡自来水水源地遭受污染,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饮水危机几乎席卷了无锡整座城市。
(1)矿产资源属于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 。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但 不足。
(3)“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今天当无锡市民听到这首广为传诵的歌曲时,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请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太湖的水资源提出建议,至少写两条。
第八章第二课第2课时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齐全 繁多 丰富 很低
2.不均匀
3.跨区域调配 西部 东部
4.合理开发 调配
5.太阳能 风能 核能
二、选择题
6.B.
7.C.
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 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故选C.
8.D.
解析:同上第7小题。故选D.
9.B.
解析: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短信、微信和QQ都符合条件,而纸制贺卡会浪费森林资源。故选B.
10.A.
解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都是跨区域调配资源工程,而希望工程是一项教育公益工程。故选A.
11.A.
解析:对资源短缺的地区来说,资源的合理开发、调配,对平衡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缓解区域自然资源短缺起到重大作用。故选A.
12.D.
解析: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器具,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等,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故选D.
13.D.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较为丰富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还有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故选D.
14.B.
解析:我国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将节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其补助标准为每辆五万元。这些措施主要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资源环境问题上,支持开源与节流,这是基于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之上实施的。故选B.
三、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非可再生 可再生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
(2)丰富 人均占有量
(3)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课件29张PPT。第八章 第二课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下第2课时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新知导入新知讲解(一)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特点一: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新知讲解读图,说一说我国煤炭资源、油气资源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集中在哪些地区。这说明我国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煤炭资源:

油气资源:
主要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特点二:空间分布不均衡新知讲解讨论:我国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格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 面。请结合下面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新知讲解新知讲解(1)跨区域调配工程(二)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为了改变一些地区的资源短缺状况,你知道我国实施了哪些跨区域调配工程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新知讲解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新知讲解1.西气东输线路经过了我国哪些地区? 2.西气东输的目的地是哪里?这一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对能源的需求又是怎样的?经过的省区有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等九个省(市、区)。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目的地为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和交通网密集,是燃料的高消费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是大气污染和酸雨的重灾区,迫切需要天然气和电等清洁能源。新知讲解讨论:总结归纳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意义。新知讲解小视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知讲解(2)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积极开发新能源开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科



键新知讲解你还知道有哪些清洁能源?地热能水 能潮汐能生物能新知讲解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核能新知讲解2.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节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
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节水农业负离子节能灯垃圾分类回收新知讲解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白色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节水”的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你明白节水标志的含义吗?新知讲解请你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活中采取的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农业:工业:本着低能、节材的目标,发展低能耗工业部门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生活: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等新知讲解乘坐公交车拒绝一次性纸杯去超市用布袋购物一水多用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新知讲解3.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做法:充分考虑本身的资源条件,按照资源状况统筹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意义: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特色。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主要是针对( )而言的。
A.资源的总量 B.资源的人均
C.资源的问题 D.资源的利用率A课堂练习2.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
①总量丰富 ②人均占有量大
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④物种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课堂练习3.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 )
A.质量不高的问题 B.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C.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 D.浪费损失严重的问题B课堂练习4.针对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电力部门一方面组织发电机满负荷运行,一方面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安排跨区、跨省送电,发挥联网效益,这说明了电力部门( )
A.科学地配置资源 B.努力开发新的能源
C.有效排除环境污染 D.扭转生态平衡失调A板书设计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跨区域调配工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作业布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