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教案课题 专题复习十九 民族团结教育考点分析 “民族团结教育”这一专题内容,主要集中于《民族政策常识》一书,与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七课、九下第内容相结合。选材上,多结合国家和地区对少数民族的援助,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的一系列措施及事件,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的庆祝,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图片,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例,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知识。常见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设问类型主要有影响类、表明类、意义类等。教学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考点,夯实基础。2、掌握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 3、通过了解我国民族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教学难点 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2分钟) 1、 视频导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上李克强总理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2、出示课题 3、出示复习目标和课标要求 学生看视频,齐读复习目标和课标要求及考试内容 从视频导入,切入《民族团结教育》这一课题。考点分析考情回顾(3分钟) 1、整体分析“民族团结教育”这一专题内容,主要集中于《民族政策常识》一书,与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七课、九下第内容相结合。选材上,多结合国家和地区对少数民族的援助,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的一系列措施及事件,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的庆祝,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图片,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例,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知识。常见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设问类型主要有影响类、表明类、意义类等。2、近三年来河北省中考题分析 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近三年来中考中对这一主题的内容的考查情况。 学生倾听、回顾。 让学生从中考的角度和高度认识这一主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考等相关情况。从而在做到有目的的复习。知识梳理,建构体系 (15分钟) 请同学们用15分钟的时间,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自读课本,梳理知识,绘制知识结构图。 学生做的知识网络图,自荐上台展示介绍。师生进行纠错、质疑、点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认知与构建。 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 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2分钟) 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 3.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就要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 5.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6.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记忆、背诵。 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摸底测试 发现问题 (15分钟) 后附摸底测试卷 学生闭卷做题自我检测 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盘点提升探究规律(3分钟) 学生做题、判卷、展讲、纠错。 培养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5分钟) 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回顾在能力与情感方面的提高。 让学生从知识、能力与觉悟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八 民族团结教育 摸底测试1. 我国有56个民族,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许多地方也有不少聚居区;壮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壮族总人口的87.81%,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也有相当一部分和汉、瑶、苗、侗族等杂居.....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②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③我国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④我国各民族趋于同化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2.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之所以要重视民族团结,是因为 ( )①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②民 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③维护民 族团结就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民族团结是 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3. 浙江援疆干部积极参与“民族一家亲”活动,带头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这说明 ( )A.创新精神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B.他们履行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D. 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4. 高山之宗,江河之源,神圣之地,歌舞之乡....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是发展的西藏,美丽的西藏,幸福的西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藏也越来越重视向游客展示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之美。能够体现西藏文化之美的是 ( )①庄严的布达拉宫②欢快的泼水节 ③别具一格的藏族服饰 ④独具魅力的藏族歌舞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①5. 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华夏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②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③普通话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③④6.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起,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 荣发展。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根基,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③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消除各民族事实上的差别④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7.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意见》,要求帮助加强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为西藏和四省藏区定向培养一批双语教师和其他专业双语技术人才。此举( )①彰显了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原则②是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尊重③是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④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持续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为实现向中央领导说说新疆变化的夙愿,80多岁高龄的吐鲁孙.吾休尔毅然出发,骑行近4000公里终抵北京,沿途来自各民族人民的无私相助令人动容,可见( )①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③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和中华文明④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A.①②③ B.②③C①②④D. ①④9. 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在演唱前说:“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该同学说的传统节日是( )A.彝族的火把节B.壮族的三月三歌节C.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D.傣族的泼水节10. 某电视台播出的《民族大家庭》栏目,有“是真是假”的竞猜游戏,请根据四个“真假’少数民族同胞的叙述,判断“真”的是(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在那达慕节上表演赛马”。B.壮族同胞说:“月色下,草原上,我们弹起了马头琴,跳起了孔雀舞”。C.维吾尔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D.藏族同胞说:“我们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藏袍是我们民族的主要服装款式。”11.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16分) 材料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2 980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 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各族人民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材料二:我国民族地区在开放、吸收、创新中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春天。《八桂大歌》月上贺兰》你好,阿凡提....越来越多的“藏在深闺”中的民族艺术以创新的姿态走向大众;师公舞、安代舞....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着百姓的“文化餐桌”;绣球、木卡姆、哈萨克毡绣.....越来越多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帮助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 2%,这得益于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西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援藏工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货款等项目陆续实施,迅速提高了当地的发展能力。目前,西藏上市公司达到10家,主要分布于饮食饮品制造、旅游、制药、矿产开采、藏医药等行业,资产总额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1) 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哪一个民族原则? (2 分)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如何对待民族文化。(2分)(4)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 2%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每点2分,共6分)(5)如果你到西藏地区旅游,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安全应该怎样做? (2 分)参考答案1-5 : B C B D B6—10 D D C B D11.(1) 答: 平等。(2) 答: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②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民族地区的人民的收入。(3)答:继承、创新、弘扬。(4) 答;①党中央的大力支持;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5)答: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复习十九民族团结教育时政导入 明确目标 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上李克强总理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 复习目标1、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考点,夯实基础。2、掌握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3、通过了解我国民族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共同发展经济文化,共同创造中华文明。●我国民族分布。●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格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维护祖国统 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了解各民族杰出人物、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文学艺术、民族风情、传统节庆。●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是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019年河北省中考考试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这一专题内容,主要集中于《民族政策常识》一书,与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七课、九下第内容相结合。选材上,多结合国家和地区对少数民族的援助,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的一系列措施及事件,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的庆祝,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图片,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例,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知识。常见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设问类型主要有影响类、表明类、意义类等。 考点分析 考情回顾考点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设问类型 材料类型 设题材料 民族团结常识 2018 22.23. 选择题 民族团结、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体现类感受类 常规材料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大联欢活动 2017 8.9.10. 选择题 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民族风情、传统节庆 哪些类意义类 常规材料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郑家庄村的民族关系,文化展示厅,打造民族旅游示范村 2016 8、9 选择题 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舞蹈)语言文字、饮食特点、住房特点、传统节庆 哪些类 常规材料 1.部分少数民族舞蹈图片2.米热古丽的父亲要开办一家具有新疆特色的餐厅,适宜餐厅布置的建议 河北省近3年中考题分析知识梳理 建构体系 伟大的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与发展民族平等内容特点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意识构成五个自治区及首府分布特点内容意义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影响传统节日对中国对世界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2.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3.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就要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5.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6.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有56个民族,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许多地方也有不少聚居区;壮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壮族总人口的87.81%,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也有相当一部分和汉、瑶、苗、侗族等杂居.....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②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③我国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④我国各民族趋于同化 A.①②③ B.②③C.①④ D.①②B摸底测试 发现问题 2.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之所以要重视民族团结,是因为 ( )①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②民 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③维护民 族团结就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民族团结是 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C 3.浙江援疆干部积极参与“民族一家亲”活动,带头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这说明 ( ) A.创新精神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B.他们履行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D. 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B4.高山之宗,江河之源,神圣之地,歌舞之乡....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是发展的西藏,美丽的西藏,幸福的西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藏也越来越重视向游客展示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之美。能够体现西藏文化之美的是 ( ) ①庄严的布达拉宫 ②欢快的泼水节 ③别具一格的藏族服饰 ④独具魅力的藏族歌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①D5.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华夏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②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③普通话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③④B6.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起,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 荣发展。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根基,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③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消除各民族事实上的差别④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③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②D7.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意见》,要求帮助加强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为西藏和四省藏区定向培养一批双语教师和其他专业双语技术人才。此举( )①彰显了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原则②是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尊重③是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④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持续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D8.为实现向中央领导说说新疆变化的夙愿,80多岁高龄的吐鲁孙.吾休尔毅然出发,骑行近4000公里终抵北京,沿途来自各民族人民的无私相助令人动容,可见( )①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③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和中华文明④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A.①②③ B.②③C①②④D. ①④C9.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在演唱前说:“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该同学说的传统节日是( )A.彝族的火把节B.壮族的三月三歌节C.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D.傣族的泼水节 B10.某电视台播出的《民族大家庭》栏目,有“是真是假”的竞猜游戏,请根据四个“真假’少数民族同胞的叙述,判断“真”的是(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在那达慕节上表演赛马”。B.壮族同胞说:“月色下,草原上,我们弹起了马头琴,跳起了孔雀舞”。C.维吾尔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D.藏族同胞说:“我们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藏袍是我们民族的主要服装款式。”D1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16分) 材料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2 980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 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各族人民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材料二:我国民族地区在开放、吸收、创新中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春天。《八桂大歌》月上贺兰》你好,阿凡提....越来越多的“藏在深闺”中的民族艺术以创新的姿态走向大众;师公舞、安代舞....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着百姓的“文化餐桌”;绣球、木卡姆、哈萨克毡绣.....越来越多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帮助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 2%,这得益于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西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援藏工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货款等项目陆续实施,迅速提高了当地的发展能力。目前,西藏上市公司达到10家,主要分布于饮食饮品制造、旅游、制药、矿产开采、藏医药等行业,资产总额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1) 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哪一个民族原则? (2 分)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如何对待民族文化。(2分)(4)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 2%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每点2分,共6分)(5)如果你到西藏地区旅游,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安全应该怎样做? (2 分)答:继承、创新、弘扬。答: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②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民族地区的人民的收入。答:平等。答:①党中央的大力支持;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答: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一、题型特点: 选择题,主要依托时政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这类题目通过时政与课本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之后设置问题考查。二、答题技巧 :1、认真审题 : 弄清题意,注意限定词,明确要求,知道问什么。2、寻找关键词: 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将关键词与问题相结合。3、回归教材:联系教材知识点,确定用什么考点回答4、组织答案:全面,语言表述简洁明确,使用学科术语。盘点提升 探究规律 小结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方面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树立……观念意识做题方法解题规律民族政策常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十九民族团结教育摸底测试.doc 专题十九民族团结教育教案.doc 专题十九民族团结教育课件.pptx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上李克强总理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