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件(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件(13张PPT)

资源简介

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郭嵩焘
魏源
“外夷”指的是什么国家,以“外夷”称对方,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材料1 对于英使要求改善贸易关系一事,乾隆帝认为: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2 1839年12月13日,道光帝下达的中止中英贸易的诏书:“我朝抚绥外人,恩泽极厚。”
说明清统治者传统的夷夏外交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清统治者会以“天朝上国”自居?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我朝抚绥外人,恩泽极厚。”
“西学东渐”是什么意思?
自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的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课文108页
读课文108页资料,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2.与以往的“西学东渐”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主要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但这一传播过程中也伴随着武力。
这两种说法都不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华夷之辨”与“西学中源说”对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海国图志》是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还提出,应该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用夷狄来称呼那些文明发达的民族是不妥的。
魏源主张中的“师”是什么意思?“夷”指谁?“长技”指什么?
师---学习,夷---西方先进国家,长技---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
“师夷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制夷,就是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提出这样一个主张说明了什么?
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认识到中国远落后于西方,只有向他们学习,才能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被欺负
为什么《海国图志》在中国受冷落,而在日本却受欢迎?
清朝统治者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而日本的统治者善于学习世界先进的东西。
资料 《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只印了1000册左右,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炬。
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一位日本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
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再到尊崇;从传统的“自我中心”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结合书本P109-110 容闳的事迹思考:
容闳促请清政府派谴官费留学生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行为?
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派谴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来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而政府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
结合书本P110-111郭嵩焘的事迹思考:
为什么他要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使?
为什么他会蒙受骂名?
他认识到欧洲各国已经全面超越中国,向西方学习迫在眉睫,他走在时代的前列,用世界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在当时不能被大多数国人所理解因而蒙受骂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具有忧患意识,认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世界。
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先进的事物
读课文111页资料2,你认为李鸿章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吗?为什么?
李鸿章对黄海海战失败原因的分析只停留在军事层面,他没有从中日之间在经济、政治及科学文化方面的差异来分析。
归纳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主要代表及主要主张
设译馆,主张了解世界,编译《四洲志》,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海国图志》,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促使清政府派遣留学生
在《使西纪程》中阐述西方政教风俗远超中国,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开眼看世界”在当时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使部分中国人突破狭隘的世界观,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一股思想潮流。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林则徐
魏源
容闳
郭嵩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