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3.1皇权强化教学设计课题 皇权强化单元第五单元学科道德与法制年级八年级下学习目标全面的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2.概括明清事情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3.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重点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难点概括明清事情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师:讨论:上述材料反应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板书课题皇权强化看视频,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讲授新课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1.阅读课文P21,说说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学生各抒己见)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拓展提高“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结合材料,分析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①是秦速亡的原因。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2.阅读P21-P22,说说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资料 没有丞相,所有的中枢政务集中到皇帝一个人身上。以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为例,内外诸司奏疏共1660道,涉及3391件事情。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207份奏章,处理423桩政事。 背景: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创立: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地位: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地位不明朗; 以司礼监太监牵制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内阁制度的形成。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3.阅读课文P22的阅读卡,结合课本,说说你对厂卫特务机构了解。①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②后来,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③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课外链接:课前查阅资料,说说有关厂卫方面的故事。播放视频(学生各抒己见)4.阅读课文P2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学生各抒己见)(1)在明朝,如果官员违背了皇帝的意旨,会有什么结果?官员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庭上挨板子。 (2)这种制度是什么?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这种制度是廷杖制度。这种制度实施是明朝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的表现。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中央集权制度。二、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1.下面请同学们参考P22最后一段,说一说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提示:清朝初期、雍正时期、乾隆时) A.清朝初期:中央设内阁,置六部; 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什么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材料】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1622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大旗主一起议政。1637年,最后确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政机关的地位。 B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分析材料,讨论问题,课堂展示。讨论问题,小组展示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讨论问题,小组展示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视频军机处可以课堂播放,也可学生课前观看,课堂只需简要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皇权强化》,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由、开放、民主等意识。总结全文,整体掌握板书皇 权 强化????明朝 1.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3.增设内阁制度。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5.设立“廷杖”制度。二、清朝设立军机处。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5.3.1皇权强化 同步练习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恢复明朝内阁??????? 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C.军机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4.“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5.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7.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8.“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0.《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二、简答题。1.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2.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三、材料分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1)材料所述事件,应发生在哪个朝代?(2)材料中的“帝”指谁?“六部"指哪六部?(3)材料反映了该朝官制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真正成为)执政之府矣。──《清史稿》(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论述题。材料一: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处》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待(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完成: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5.3.1皇权强化 同步练习 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其中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和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分封藩王,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C【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C【解析】明代内阁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正确答案为C。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关知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体现了特务统治的强化,加强了君主专制;“军机处”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加强,“文字狱”“八股取士”体现了思想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强化,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择D。5.D【解析】本题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丞相后。正确答案为D。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辨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变的情况。题干材料反映了内阁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内阁学士也不是行政官员,不同于丞相,实权在皇帝手中。这些关键信息说明了没有丞相后的政府行政特点,应在明代。正确答案为C。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加强专制统治”。明太祖时,为加强君权,他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正确答案为C。8.D【解析】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正确答案为D。C【解析】通过材料所述大臣与皇帝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臣的地位越来越低,而君的地位越来越尊。透过这一现象,我们能够得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这一结论。正确答案为C。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君权与相权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总的趋势是君权不断得到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归六部,君相斗争以君主取得完全的胜利而告终。A选项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与题意无关。故选答案B二、简单题。1.答: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形成内阁制度。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的掌握。2.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阁制度的了解。材料分析1.答案:(1)明朝(2)明太祖朱元璋,吏、户、礼、工、兵、刑六部(3)在中央:废除丞相,设内阁,撤销中书省,设六部。作用是加强君主集权,维护封建统治。2.答案:(1)明太祖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2)清朝雍正帝时。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解析】第(1)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图一中皇帝下面设有丞相,而图二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原因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解答;第(2)问“时间”及“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首先要理解观点,该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自然错误,“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去分析;第(3)问,由废宰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四、论述题。答案:清朝雍正帝时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设置了军机处,其特点是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从而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军机处的实质是军机大臣只能传达皇帝旨意给中央部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是皇帝行政权力的机要部门,从而使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强化。【解析】本题解答应结合教材知识,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职居密勿、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课件27张PPT。5.3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一课时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新知导入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新知导入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讨论:上述材料反应了什么?新知讲解皇权强化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新知讲解1.阅读课文P21,说说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 在中央: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新知讲解结合材料,分析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①丞相权力过大是秦速亡的原因。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 2.阅读P21-P22,说说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新知讲解资料 没有丞相,所有的中枢政务集中到皇帝一个人身上。以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为例,内外诸司奏疏共1660道,涉及3391件事情。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207份奏章,处理423桩政事。 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地位不明朗; 以司礼监太监牵制背景: 创立:地位:新知讲解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课前查阅资料,说说内阁制度的形成。拓展提高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拓展提高新知讲解①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 锦衣卫印3.阅读课文P22的阅读卡,结合课本,说说你对厂卫特务机构了解。②后来,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③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西厂”“锦衣卫”新知讲解明代锦衣卫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有关厂卫方面的故事。 1519年,群臣劝说皇帝不要到江南游玩,皇帝大发雷霆,对劝阻的146名大臣加以杖责,结果打死了11人。 新知讲解4.阅读课文P2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在明朝,如果官员违背了皇帝的意旨,会有什么结果?官员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庭上挨板子。 (2)这种制度是什么?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这种制度是廷杖制度。这种制度实施是明朝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的表现。 新知讲解皇帝太尉军事御史 大夫监察郡守 县令最高统治者丞相行政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秦朝)相权太大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中央集权制度。殿阁大学士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拓展提高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行中书省北 海岭北行省元朝行省制度拓展提高新知讲解二、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1.下面请同学们参考P22最后一段,说一说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提示:清朝初期、雍正时期、乾隆时) A.清朝初期:中央设内阁,置六部; 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什么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1622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大旗主一起议政。1637年,最后确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政机关的地位。 B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机处 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新知讲解2.阅读P23资料,结合上述资料,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 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一课时。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由、开放、民主等意识。皇 权 强化1.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3.增设内阁制度。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5.设立“廷杖”制度。6.设立军机处。明朝清朝板书设计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更了解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 。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3.1皇权强化 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3.1皇权强化 试卷.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3.1皇权强化 课件.ppt 军机处.wmv 锦衣卫.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