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4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课题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八年级下学习目标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2.了解同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历史理解、历史评判素养。4.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2.了解同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难点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师:讨论:1.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2.其中哪个阶段最典型?(学生各抒己见)板书课题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一、回望“盛世余晖”1.阅读课文P26的资料,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各抒己见)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2.经济上,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3. 经济上,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GDP占世界份额的三分之一。 4.文化上,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2.以设计表格的形式,试将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作纵向比较,判断一下,“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是否准确。 汉 唐宋 明 乾隆时期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二、透视“盛世阴影”1.阅读课文P27的资料,说说乾隆时期存在哪些危机?中国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差距拉大。2.你认为,这些危机中,哪种危机的后果最为严重?说说你的理由。 中国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差距拉大,后果最为严重。 因为此时的欧洲开始向近代化迈进,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还在竭力维护专制统治,工业化水平依旧保持在农业社会的水平。三、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1.马戛尔尼使华的时间、目的。时间:公元1792年的9月26日目的: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实际上是要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2.观点1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抵制了殖民主义的侵略。观点2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错误的,他简单地一概拒绝,断然关闭了谈判的大门,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讨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两个人的观点片面,拒绝英使的领土要求,在抵制西方殖民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拒绝改善贸易的要求,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3.英国使团的礼物:英国使团送来天体运行仪、地球仪、先进的枪炮、望远镜、秒表、钢铁制品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1)结合材料,说说马戛尔尼携带这些礼品有怎样的用意? 向清帝国展示英国工业科技成就,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以使乾隆皇帝同意打开国门,与英国通商。(2)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乾隆帝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乾隆帝对英国的野心是有所认识的,但是,他仍然比较自信大清帝国的实力可以抵御外来入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信、自大。4.阅读课文P28,结合课本,说说马戛尔尼使团对当时中国的观察的结果如何?其依据是什么?马戛尔尼认为,清帝国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可是当时的大清帝国丝毫没有觉察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仍以“天朝上国”自居,瞧不起英国。5.阅读书本P28马戛尔尼留下的资料,说说哪些资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哪些资料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1)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资料1和资料3。(2)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资料2、4、5、6。(3) 你认为以上哪些差异会对中西双方实力的对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说说你的理由。发展程度的差异。理由: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英国。英国已是工业文明,中国仍是农业文明,最终中国的农业文明难抵英国工业文明的炮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拓展提高★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经济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政治画面二:当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独揽大权,雍正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外交画面三:当乾隆傲慢地拒绝英国通商要求,正在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时;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在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思想文化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 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小组讨论,展示答案。讨论问题,完成表格内容,小组展示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讨论问题,小组展示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展示答案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历史理解、历史评判素养。总结全文,整体掌握板书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盛世余晖”二、“盛世阴影”三、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5.4 综合探究五 讨论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 “贞观之治” B. “乾隆盛世”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2.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乾隆皇帝庆寿 B. 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 C. 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D. 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3.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4.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政策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5.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其主要依据有(??? )①中国军队战斗力弱 ②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③中国政府没有派重兵镇守广东 ④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6.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l/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下列属于乾隆时期的危机有(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1750年中英差距拉开 ③官员腐败 ④连年出现文字狱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9.乾隆年间,一个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的国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个“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天朝上国,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的闭关政策 B. 清政的文化专制 C. 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 D. 乾隆的自夸10.以下历史时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是(??????)? A.?唐朝???????????? B.?宋朝?????????????????????C.?元朝????????? ?D.?清朝二、简答题。马戛尔尼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等材料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较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状况。比较中英近代前夜历史?国家?项目?清朝前期中国英????国经济状况及文明类型政治制度外交政策思想文化军事力量综合国力三、材料分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进入了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人说是“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明清时期“盛世的繁华”的表现。(2)从社会、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说说明清时期隐藏的“危机”。(3)明清的危机对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1)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当时中国有位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怎样的心理? (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论述题。材料: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到中国,提出追使进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 租用浙江舟山附近-海岛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自由传教等要求。马戛尔尼走了,带着万分的沮丧黯然而去。因为乾隆帝拒绝了英使的要求。因为他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也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请完成: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对马戛尔尼的这些要求作出恰当的分析、评论。5.4 综合探究五 讨论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乾隆盛世”时间的了解。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的理解。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实际上是要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英国的实力并不是很了解,而且他人让以天国自居,故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清政府的发展,而不是其衰落的原因。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可知,中国军队战斗力弱和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是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的原因。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乾隆盛世”表现的掌握。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社会危机。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可知,乾隆时期的危机有人口增长过快;官员腐败、连年出现文字狱等。答案:B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英国完全不了解,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闭关锁国政策所造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行闭关锁国的了解。二、简单题。国家? 项目清朝前期中国英????国经济状况文明类型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政治制度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军事力量装备落后装备落后综合国力日益衰落世界强国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等能力。材料分析答案:(1)示例:乾隆中期,清政府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农作物产量提高,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红楼梦》也成书于此时;等等。 (2)示例:人口增长过快;官场腐化、奢靡、黑暗;连年出现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依旧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等等。 (3)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清时期“盛世的繁华”的表现的掌握。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隐藏的“危机”的掌握。本题较难,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2.答案:(1)充满崇拜的心态。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2)反映了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3)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对图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1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充满崇拜的心态。分析图2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认为中国十分的强大,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时期。 ( 2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 (3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早年伏尔泰认为清朝是“世界上最好的”,到1764年,伏尔泰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即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伏尔泰思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四、论述题。答案:夏尔尼提出的这些要求中,虽然既带 有侵略性的内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与之谈判,对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 绝,对于合理要求予以考虑,用和平的方式与之交往、接触,就能对英国及西方的情况有所了解,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了解世界,对于中国以后融入世界的发展潮流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乾隆皇帝看不到这一点,使中国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机遇,非常可惜。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戛尔尼使华的有关知识,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言之有物即可。如:夏尔尼提出的这些要求中,虽然既带有侵略性的内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与之谈判,对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绝,对于合理要求予以考虑,用和平的方式与之交往、接触,就能对英国及西方的情况有所了解,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了解世界,对于中国以后融入世界的发展潮流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乾隆皇帝看不到这一点,使中国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机遇,非常可惜。课件30张PPT。5.4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其中哪个阶段最典型?明清时期康乾盛世——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新知导入新知讲解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回望“盛世余晖”新知讲解1.阅读课文P26的资料,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料1 乾隆中期,清政府在有效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基础上,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清朝疆域图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设置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两次雅克萨之战对 外改土归流戚继光抗倭修筑长城茶马贸易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对 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内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资料2 乾隆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和高产作物的种植得到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这使得中国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仍然能以大约9亿亩的耕地养活3亿左右的人口,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2.经济上,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新知讲解资料3 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3. 经济上,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GDP占世界份额的三分之一。 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新知讲解资料4 乾隆时期,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也成书于这一时期。4.文化上,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 2.以设计表格的形式,试将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作纵向比较,判断“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是否准确。 活动探究666. 37万平方千米1255万平方千米383万平方千米1037万平方千米1284万平方千米6000万8000万2100万6330万三亿GDP占世界总量的40%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60%, GDP占全球总量的50%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占世界总 GDP的40%工业产量仅仅为全世界的6%,占世界总 GDP的30% 根据上表可知,“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正确。 新知讲解二、透视“盛世阴影”1.阅读课文P27的资料,说说乾隆时期存在哪些危机?资料1 乾隆末年,洪亮吉提出,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帝在比较了康乾两朝的人口之后,也得出了“朕甚忧之”的结论。资料2 乾隆时期,有人这样描述官场:地方官员中实心为民办事的人,十个人里最多有一两个,而这一两个人常要被那八九个讥笑,被认为是迂腐笨拙,不会做官。上面的长官也认为这一两个人不合时宜,尽快调走他们。人口增长过快,社会负担严重。官场贪污腐败,失去民心。新知讲解资料3 乾隆二十年(1755)以后,连年出现文字狱,延续二十多年,办案七十多起、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前朝所未有,也是世界历史上所少见。资料4 如果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来看,1750年中英两国相差并不太远,与整个欧洲比较则处于相等水平。而到乾隆末年,也就是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 文字狱不断,禁锢思想。中国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差距拉大。 2.你认为,这些危机中,哪种危机的后果最为严重?说说你的理由。 中国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差距拉大,后果最为严重。 因为此时的欧洲开始向近代化迈进,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还在竭力维护专制统治,工业化水平依旧保持在农业社会的水平。新知导入马戛尔尼三、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1.马戛尔尼使华的时间、目的。目的: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实际上是要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新知讲解2.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到避暑山庄给乾隆帝祝寿,向清政府提出开放通商口岸等多项要求,乾隆帝对各项要求加以驳斥,完全拒绝。1.开放通商口岸2.将舟山附近一海岛让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1.“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新知讲解观点1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抵制了殖民主义的侵略。观点2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错误的,他简单地一概拒绝,断然关闭了谈判的大门,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讨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两个人的观点片面,拒绝英使的领土要求,在抵制西方殖民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拒绝改善贸易的要求,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3.英国使团的礼物:英国使团送来天体运行仪、地球仪、先进的枪炮、望远镜、秒表、钢铁制品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乾隆帝对军舰模型最感兴趣,认为英国的优势在海上,只要海防严密,他们就无力侵犯。所以乾隆皇帝告诫沿海地区高级官员要加强海防。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中文翻译:1、几个不到十二英寸高的侏儒或小人,但是肢体和智慧不逊于投弹兵;2、一只像母鸡一样大的的独眼鸟,它以木炭为食,而且通常日吞五十磅;3、一个魔枕,不管什么人放上他的头即刻就能入睡,如果他梦见什么遥远之处,例如广州,福摩塞(台湾),或欧洲,马上就到了那里而未经旅行之劳。榴弹炮蒸汽机 乾隆帝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乾隆帝对英国的野心是有所认识的,但是,他仍然比较自信大清帝国的实力可以抵御外来入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信、自大。(1)结合材料,说说马戛尔尼携带这些礼品有怎样的用意? 向清帝国展示英国工业科技成就,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以使乾隆皇帝同意打开国门,与英国通商。(2)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新知讲解活动探究4.阅读课文P28,结合课本,说说马戛尔尼使团对当时中国观察的结果如何?其依据是什么? 马戛尔尼认为,清帝国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可是当时的大清帝国丝毫没有觉察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仍以“天朝上国”自居,瞧不起英国。佩雷菲特马戛尔尼5.阅读书本P28马戛尔尼留下的资料,说说哪些资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哪些资料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新知讲解资料1 马戛尔尼访华途中,在船上留两位中方官员一起进餐。他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吾人所用刀叉,两大人初觉用之不习,然未几即能随意叉切”,“两大人告别时,亦学西礼,与余握手”。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2 马戛尔尼说:“中国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国,不与外界接触,其开化之程度已足称完备;若令其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3 在给乾隆帝祝寿之前,英国使团与中国官员就英使的觐见礼仪发生争执。马戛尔尼坚持行英国臣下见英王的礼节,即行屈膝单腿下跪礼。清廷则要求英使必须行中国传统的臣子觐见皇帝礼仪,即行三跪九叩首礼。新知讲解资料4 马戛尔尼说:“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5 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尚属一不易置答之疑问也。”(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6 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新知讲解(1)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资料1和资料3。(2)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资料2、4、5、6。 (3) 你认为以上哪些差异会对中西双方实力的对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说说你的理由。 发展程度的差异。理由: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英国。英国已是工业文明,中国仍是农业文明,最终中国的农业文明难抵英国工业文明的炮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经济拓展提高画面二:当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独揽大权,雍正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政治拓展提高画面三:当乾隆傲慢地拒绝英国通商要求,正在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时;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在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奴隶买卖园外交拓展提高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 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思想文化拓展提高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历史理解、历史评判素养。“盛世余晖”乾隆盛世的表现“盛世阴影”对比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乾隆盛世的危机纵向横向板书设计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更了解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 。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4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4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试卷.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4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