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北方地区 课件(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北方地区 课件(32张PPT)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
北 方 地 区
一、北方地区范围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册第26页描述的北方地区的范围,然后说一说: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大兴安岭
长城
乌鞘岭
秦岭
淮河
中国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主要指中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大致在大兴安岭—长城 –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一、北方地区范围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册第26页描述的北方地区的范围,说一说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中北部的黑、吉、辽,中部的京、津、冀、晋,南部的鲁、豫、陕等十多个省、市、区。
小兴安岭


黑龙江省地形图
二、“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
1、根据下列地图和书本第35页图6—3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红松之乡”是指哪个地方?
(描述“红松之乡”的地理位置)
“红松之乡”是指小兴安岭地区。
“红松之乡”-- 小兴安岭地区,位于东北三省之一的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大致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之间。
小兴安岭地区在北纬45度以北,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根据《黑龙江省地形图》,描述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具有怎样的特点。


“红松之乡”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大多在500--1000米之间,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势和缓。
黑龙江省地形图
二、“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
3、根据《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图和书本第35页的图6—4以及所学知识,说一说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具有怎样的特点。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全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气候总体上比较湿润。

二、“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
二、“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小兴安岭的地形、气候”等知识内容,分析这些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
自然条件: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势和缓,海拔不高。2、有较深厚的土壤。3、山区排水良好。4、气候湿润而不严寒。
小兴安岭的这些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合红松的生长,因此当地的植被主要以红松林为主,形成“松林千里”的景观,有亚洲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松的习性:
红松喜光性强,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不宜过干、过湿的土壤及严寒气候。在温寒多雨,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森林土上生长最好。红松属半阳性树种,浅根性,常生于排水良好的湿润山坡上,幼树耐庇荫,对大气湿度较敏感,湿润度在0.7以上生长良好,在0.5以下生长不良。
小知识
红松
红松是常绿针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成材树木高大挺拔。
红松的价值
1、高大挺拔,常绿,可成为园林景观树。
2、它的种子松籽,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可食、可药用、可榨油。
3、红松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耐腐力强,易加工。可供建筑、舟车、桥梁、枕木、电杆、家具、板材等用材。红松的枝丫、树皮、树根也可用来制造纸浆和纤维板。从松根、松叶、松脂中还能撮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
红松是珍贵的经济林木。
三、红松之乡的经济生产
阅读书本第35--36页的正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小兴安岭地区的传统经济主要是哪个部门?这个部门的快速发展除了自然条件以外,还需要哪些人文条件?



2、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针对产生的不利影响,国家和林区人民采取了哪些措施?
传统经济部门是林业(林木的砍伐与销售)
需要发达的交通(铁路、公路、水运)
积极影响: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消极影响:
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林木被砍伐后林区
采取的措施
国家与政府: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鼓励人们保护森林。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对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林区的人民:
1、转变观念,认识到“森林需要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改变“只取不育”的观念,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2、采伐森林时不破坏森林,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采伐森林,“既伐又种”。
3、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如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材深加工等。
红松之乡的优美景观
四、思考与练习
阅读书本第36页“以前林区工人……”,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伐木工人的工作不再砍伐木材,他们的生活水平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这是因为:
1、国家采取措施鼓励伐木工人保护森林,转变观念、转变生产方式。
2、在保护森林与环境的同时,伐木工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增加收入来源,如开发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对木材进行深加工,这些收入超过伐木收入,来源稳定可持续。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阅读书本第37页的材料和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北方地区的西南部,大致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在地势的阶梯上位于第二阶梯。
二、黄土高原的景观特色
阅读书本第37页的材料与图片,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色。
黄土高原 的景观特色:
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破坏严重。
二、黄土高原的景观特色
阅读书本第37页的材料与图片,结合相关知识,说一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航拍照片
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1、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气候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土质因素:黄土土质疏松,易造成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
(1)是中国最早的发源地,人口多,开发早。
(2)开发过度,利用不合理,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造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三、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生活(传统)特色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农业生产具有怎样的特色。
(1)耕作制度上一年一熟。
(2)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耕地形式以梯田及小块沟间平地为主。

(3)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为主。

(4)农田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想一想:
造成以上四个特色的具有的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热量和光照时间都不足。
黄土高原气候比较干旱,地表沟壑纵横。
气候比较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
水源不足、水土易流失,土壤贫瘠。
2、阅读书本第38、39页,根据书本内容概括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活(传统)特色。
(1)文化艺术:粗犷奔放。

陕北腰鼓:热情、奔放、气势磅礴。
2、阅读书本第38、39页,根据书本内容概括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活(传统)特色。
(1)文化艺术:粗犷奔放。
(2)民居:窑洞普遍。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易建造、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1)文化艺术:粗犷奔放。
(2)民居:窑洞普遍。
(3)服饰:男的喜欢穿白衣、头扎白毛巾,女的喜欢穿红色衣服,头扎红色装饰。

陕北服饰:干净利落,朴素大方。
2、阅读书本第38、39页,根据书本内容概括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活(传统)特色。
(1)文化艺术:粗犷奔放。
(2)民居:窑洞普遍。
(3)服饰:着白衣、头扎白毛巾。
(4)语言表达:淳朴、直率、豪放、响亮。

陕北乡民:黄土地造就的陕北民众,吃苦耐劳,淳朴热情、豪放。
2、阅读书本第38、39页,根据书本内容概括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活(传统)特色。
2、阅读书本第38、39页,根据书本内容概括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活(传统)特色。
(1)文化艺术:粗犷奔放。
(2)民居:窑洞普遍。
(3)服饰:着白衣、头扎白毛巾。
(4)语言表达:淳朴、直率、豪放、响亮
(5)饮食习惯:嗜好面食,兼喜汤饭,爱吃盐醋,又喜辛辣,粗茶淡饭。

陕西特色拉面:
辣而不腻,制作简单,“无面不食、无辣不欢”。
练一练1
阅读书本第37页图6—11、第38页的图6—13和图6—14,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6—11,说一说延安的地理位置。

(2)根据图6—13,说一说延安降水季节分布有什么特点。

(3)结合黄土高原的土质特点,分析其降水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结合图6—14和所学知识,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下列因素的关系。
植被 土质 人类活动
延安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安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的土质____________,而降水集中于__________,多______,因此,集中的降水造成水土流很大。
人类的过度_______(如开垦、放牧、砍伐森林等)造成植被被破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_________。植被破坏与土质疏松结合在一起,加剧了水土的流失。
陕西省的北部,陕北的南部,在黄河支流延河、汾川河的交汇处。
夏季的6到9月份。
疏松
夏季
暴雨
开发
被冲刷
练一练2
运用你所学知识,说明以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1)黄土高原乡村常见的民居形式是窑洞



(2)黄土高原的人们主食以面食为主
黄土土质适合建筑窑洞:土质疏松易开挖,土质又具有直立性,在建造固定后不易塌陷。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旱,降水不多,耕地以旱地为主,适宜小麦等旱地作物种植。
古老而又现代的首都----北京
1、北京的地理位置
根据书本第40页图6—18、图册和书本相关资料,说一说描述北京地理位置,然后说一说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燕山
渤海
华北平原





太行山
北京位于大致位于北纬39.9°,东经116.4°, 毗邻渤海湾,北靠燕山,西临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北部。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重要性:
北京位于北方地区的中心,在历史上是千里中原的最北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军事位置极为重要。
2、古老的北京
【材料】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都。

材料说明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
3、现代化的北京
(1)国家政治的心脏
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家国务院所在地。



人民大会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国家级大型集会场所。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平面图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位置
(2)现代化的北京
首都国际机场
北京城市建筑
(2)现代化的北京
课堂小结
北方地区
中北部---东北三省---“红松之乡”
南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中部—北京—“古老而现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