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1张PPT。第十五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中考复习考纲分析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社会八年级(上册)及目录一、二(P121—123);社会八年级下及目录(P113)。◆考点分解1.知道中国王朝理更替的时序;2. 掌握王朝发展更替的规律;3. 能通过不同方式展现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考纲分析考点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P48-51);第三课(P56-57);第四课(P58-62);第四单元第二课(P88-94);第三课(P99)。◆考点分解1.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加强统治的措施;2.掌握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3.能根据史实有理有据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知识回顾王朝的更迭自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起,中国就有了朝代系统,直到1912年 王朝灭亡。可借助年代尺(如下图)来认识中国王朝的更迭:夏朝清知识回顾从秦代到清代的主要朝代、时间序列及相应的创建者王朝的更迭知识回顾从秦代到清代的主要朝代、时间序列及相应的创建者王朝的更迭知识回顾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知识回顾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知识回顾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知识回顾 汉武帝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影响知识回顾 汉武帝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影响知识回顾 唐太宗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影响知识回顾 唐太宗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影响知识回顾 唐太宗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影响知识回顾 宋太祖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影响知识迁移1.朝代前后顺序,可借助《朝代歌》快速记忆:“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2.中国古代历史有过四次大分裂和四次大统一:(1)春秋战国的分裂,由秦朝完成统一;(2)三国的分裂,由西晋完成统一;(3)东晋南北朝的分裂,由隋朝完成统一;(4)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由元朝完成统一。我国历史上重新统一的朝代、统一时间、开国皇帝、定都情况如下表。知识迁移3.中国古代社会的清明治世知识迁移4.汉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1)汉朝与匈奴:①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取得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设置了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先后三次出击匈奴)。②汉武帝后,汉朝和匈奴之间出现“和亲”局面。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汉朝和西域:①汉武帝时,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朝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汉朝和西域沟通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益活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欧洲与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知识迁移4.汉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3)汉朝与南方地区:西汉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聚居区,还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4)汉朝与朝鲜半岛:中原地区与朝鲜半岛的居民,很早就有来往。东汉时期,半岛上各国与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西汉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和汉朝有来往。知识迁移5.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知识迁移5.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知识迁移6.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人物活动比较知识迁移6.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人物活动比较知识迁移6.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人物活动比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整个权力体系形成了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基本上就了为了解决这两对矛盾的。其发展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知识迁移例1如果要为下图所示时代概括一个特征,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选C。C例2有学者认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到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200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的,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除诸侯国的势力。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许多大将的兵权。后来,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康熙帝继位以后,平定三藩判乱,巩固了中央集权。所以“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故选D。D例3 那些凝铸在图片中的人和物,仿佛向人们诉说着秦汉时期中原和匈奴之间的那些事儿。以下表述与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相印证的是( )①图1中的遗址见证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历史②图2中的文物说明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③图3中的人物为击败匈奴夺得了河西走廊地区④图4中的人物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在民族问题上的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的文物展示了“和亲”这种形式,和亲只是暂时缓和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矛盾,不能说明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所以②表述错误。故选C。C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十五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同步练习选择题1. 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 东汉 B. 三国吴 C. 西晋 D. 三国蜀2.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3. 嘉兴有一条长水路。这条路的得名跟嘉兴设县有关。《吴地记》载:“嘉兴县,本号长水县,周敬王十年(公元前497年)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由拳县。”据此推断,“嘉兴”称为“长水县”是在 ( ) A.先秦时期 B .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 读下图,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 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角度为 ( )A.统一度量衡、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B.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C.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6.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 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7.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9.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10.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二.材料题11.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参考答案1.B 2.D 3.A 4.C 5.B 6.B 7. B 8.C 9.A 10.C11. (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3)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五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ppt 第十五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同步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