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4课《青藏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青藏地区单元六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海拔最高牧区案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区的特点,体会牧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2.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牧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重点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区特点。难点探究青藏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青藏高原风光》欣赏青藏高原的美景。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首先是我们要知道牧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情况。请同学看图。我们再了解牧区的气候,气候由哪两个因素组成,牧区的气候特点请同学来说一说。总结: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七八千米,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冬寒夏凉;降水少、干燥。结合图片,提出问题: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小结:1.青藏高原地区草场资源丰富。2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追问:你知道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畜种有哪些?小结: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总结: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牧业生产对当地牧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独特的民族风情展示图片:总结:飞速发展的青藏高原展示: 总结:现在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很多现代设施也走进了牧区。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小组合作探究: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小组充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桌讨论并回答。小组合作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民族风情。学生欣赏感受青藏高原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通过读图,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体验国家取得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课堂小结板书课件40张PPT。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4课 青藏地区 第1课时新知导入2.青藏地区包括哪几个省级行政区?(温馨提示:可参考哪幅地图?)1.青藏牧区属于哪一地形区?(温馨提示:可参考哪幅地图?)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西藏一、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青藏适合发展畜牧业?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地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七八千米,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资料1:青藏地区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抵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8-18 ℃,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气温:冬寒夏凉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读资料1和上图,比较拉萨与同纬度的成都冬季、夏季气温的特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拉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资料2:青藏地区的4-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降水量非常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1﹪。特点:降水少、干燥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草场广布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畜牧业(支柱产业)因地制宜资料3:青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0.5 ﹪,而牧草地却占全区面积的62﹪。植被海拔高寒冷,干旱日照强温差大气候茎杆少、叶量大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优质牧草同桌交流,分析青藏地区地形、气候与牧草生长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青藏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特殊高原环境。地形气候牧草畜种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冬寒夏凉,气温低分旱雨季,降水少、气候较干旱茎杆少、叶量大,蛋白质含量高,草场面积大 牦牛因全身密集丰厚的绒毛而得名,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种。它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特殊高原环境。高寒牧区牲畜棚圈人工草场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草牧业。在部分牧区,牦牛住进了高寒牲畜棚圈,牧草质量得到提升,牧业生产能力较以往大大提高。 藏族牧民是在一定区域之内逐水草而放牧的,他们选择较温暖的低谷过冬,青藏高原上纯牧业地区牧民们都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赶着畜群迁场,大约在藏历7~8月份,到达夏牧场,这时候是剪羊毛制乳品的繁忙季节。 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生产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牧业生产对当地牧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等角度思考 )二、独特的民族风情衣食住行 每组派一位代表选择生活的一个方面结合书本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青藏牧区人们的衣、食、住、行。并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说对一个方面就可加分)。拼一拼哪组得到的分数最多!衣自然环境:牧业生产: 藏袍高原昼夜温差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藏式孜然烤羊腿 青藏地区牧民的传统饮食以牛羊肉为主香辣牦牛肉 食青稞酒藏北牧民围着火炉正在吃手抓肉 糌粑酥油茶营养价值高、热量高,能御寒,很适合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牧业生产:食住自然环境:牧业生产: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可满足游牧生活需要,方便迁移。帐篷交通工具:骑马、骑牦牛行自然环境:牧业生产: 自给自足、靠天养畜的牧业方式致使经济一直落后 可以卧雪御寒,能负重爬山,草原辽阔帐 篷用牦牛毛制成,能抵御高原上的风寒;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徙藏 袍高原昼夜温差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牛羊肉为主,酥油等奶制品营养价值高、热量多,能抵御高寒、缺氧的环境牦牛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适应高寒条件衣住行食三、飞速发展的青藏高原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开通后,青藏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青藏铁路的概况: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牧区新居通信设施建设太阳能发电精准扶贫 现在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很多现代设施也走进了牧区。中国梦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 )A.A是西藏自治区,C是青藏铁路B.B是西藏自治区,C是青藏铁路C.B是青海省,D是塔里木河D.A是青海省,D是雅鲁藏布江A2.沿C铁路线能看到的景观是( ) A.黄土深厚,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B.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梯田 C.成群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D.平坦广阔,有成群的三河马读下图,回答1-2题。C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 ①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 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D拓展提高滚烫的“虫草热” 让人啼笑皆非 五六月份是青藏高原上采挖虫草的季节,据不完全统计,仅西藏墨竹工卡县,今年就有十几万人上山挖虫草;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近几年挖虫草的人每年都达13万之多。据青海省有关部门的现场勘测,发现人们每挖一条虫草至少要毁掉0.3平方米草山,如果平均按每公斤3000条和全省年产量70吨计算,全省每年因此损毁的草山达10万亩。作业布置做作业啦搜集资料,说明青藏铁路对青藏高原的影响。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六单元青藏地区第1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读右图,回答1-2题。1.图中( )A.A是西藏自治区,C是青藏铁路 B.B是西藏自治区,C是青藏铁路C.B是青海省,D是塔里木河 D.A是青海省,D是雅鲁藏布江2.沿C铁路线能看到的景观是( )A.黄土深厚,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B.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梯田C.成群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D.平坦广阔,有成群的三河马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①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青藏牧区的藏民一般居住在方便拆卸与搬运的、用厚重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这是为了( )①抵御严寒 ②避免烈日照射 ③适应游牧生活 ④防止野兽侵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5.下列有关青藏高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C.日照时间短,气压高,气温低 D.地面崎岖,只有山间小盆地地势平坦6.下列自然景观中,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读亚洲大陆沿89°E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7.与丙区域相比,甲区域( )A.热量较丰富 B.降水更丰沛 C.夏季昼夜温差较大 D.土壤更肥沃8.近年来,乙区域的畜牧业产品逐渐走向全国各地。影响此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劳动力 D.交通二、非选择题1.川藏铁路的建设,将为西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川藏铁路示意图。材料二:川藏铁路全长1 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线路台阶式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14 000米。铁路沿线,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昌都卡若遗址等藏羌文化、佛教文化星罗棋布,与雪山、草原等自然生态景观浑然融合。(1)川藏铁路会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从地势、土壤、气候等角度)材料三:川藏铁路沿线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还是“老少边穷”地区。以前,由四川进入西藏的交通主要依靠川藏公路,运输能力有限。(2)综合材料二、材料三,从人文因素角度分析修建川藏铁路的必要性。答案:1.A 2.C 3.D 4.D 5.B 6.A 7.C 8.D9.(1)经过四川盆地(或:成都平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铁路沿线经过高寒缺氧、地震频发地段,地势起伏大(或:山高谷深),有大面积冻土,地质条件复杂。(2)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沿线地区的经济有待发展;川藏地区的交通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六单元第4课《青藏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六单元第4课《青藏地区》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六单元第4课《青藏地区》第1课时试卷.doc 视频1:青藏高原风景.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