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题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2)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重点
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
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冰心”的遗憾
观看“冰心的遗憾”内容
考察学生已有认知的同时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引出新知,甲午中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出示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师:讲述日本的大陆政策
二、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师:展示图片,讲述甲午战争过程,
请同学讲述黄海海战
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
师:提问甲午战争结果是什么?
三、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影响
师:请仔细阅读课本,并归纳讨论出《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师:阅读课件上的材料,请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师:将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
内因:清朝制度落后政府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日本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师:讲述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师:带领学生观察教材图 8-12,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师:讲述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军舰强取胶州湾。其他列强竞相效仿,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的背景。和美国于1899年向英、俄、德、法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95页的时局图,了解19世纪末俄国、法国、英国、日本几个国家在中国的大致势力范围。
师: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
生:中国惨败,北洋水军全军覆没,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生:仔细阅读课本,并相互讨论
生:讨论并总结出内因和外因
生:(1)开设工厂
(2)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
(3)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生:德:山东
俄:长江以北、新疆
法:广东、广西、云南
英: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日:福建
生:落后就要挨打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让学生深刻体会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从课本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课堂小结
落后就要挨打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板书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强大,图谋侵华(根本原因)
朝鲜起义,挑起事端(直接原因);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剧民族危机
8.1.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练习
一、选择题
1. 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与的最多最巨。”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的最直接的一项是
A. 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
B. 在近代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
C. 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D.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冲击,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民主化
2. 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3. 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5.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签订地点:日本马关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条约危害: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
6.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7. 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8.国人慨叹:“天涯何处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列强瓜分中国时期
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哪一事件相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10.历史上曾经占领过台湾的资本主义列强是( )
A.英国和美国 B.法国和俄国 C.荷兰和葡萄牙 D.荷兰和日本
二、简答题
11. 李华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黑体字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该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1分)为什么?(2分)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3分)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分)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2分)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D 4. A 5. D 6. D 7. D 8. D 9. C 10. D
二、简答题
11.(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
(2)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是因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清政府腐败无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反对与日本议和;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的投降卖国行为;呼吁变法;支持公车上书。
课件37张PPT。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人教版 八年级下新知导入晚年的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情感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记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冰心的遗憾》战争为什么让冰心如此的哭、气、恨?新知导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提供契机默许纵容无心备战寄望“调停”蓄谋已久积极扩张帝国主义朝鲜(东学党起义)大陆政策清政府(可乘之机)(有利条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新知导入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新知讲解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新知讲解②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到了6月中旬,日本在朝军力已经是清军的2倍,中日战争迫在眉捷。 大清国日本国朝 鲜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新知讲解 材料一: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新知导入清政府仍没有认真备战的打算,北洋大臣、驻朝中国军队的真正指挥官李鸿章在国际间四处作揖,每日奔走于俄、英、德、法、美各国驻华公使之间,将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诸列强的干涉,迟迟不派兵增援前线。但李鸿章的希望一个个破灭。在这期间,日本却在寻找战机。战争最终在丰岛打响。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新知讲解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
????? “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战争开始。爆发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以近3倍的优势兵力对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黄海大战1894年9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舰艇十余艘护送援军至大东沟。正当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中日间就此展开大战。再次上演一出勇士战死、懦夫奔退的悲剧。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在中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殉国。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结果伤痕累累的镇远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 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辽东半岛战役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烧割得支离破碎时,1894年旅顺的阴霾天空见证了这样一段旷世惨剧—— 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果甲午战争经过新知讲解中国惨败,北洋水军全军覆没,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海战签约时的场景甲午战争结果新知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结果新知讲解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峰,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想一想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知讲解内因清朝制度落后政府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新知讲解甲午战争的影响(1)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的影响新知讲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请仔细观察教材图 8-12,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新知讲解1897年冬,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军舰强取胶州湾。第二年,清政府被迫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山东成为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其他列强竞相效仿,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新知讲解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于1899年向英、俄、德、法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新知讲解门户开放的内容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分享其他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新知讲解门户开放对中国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在各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从此,美国在华的势力大大增强;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新知讲解图中:
虎代表英国,
熊代表俄国,
蛙代表法国,
太阳代表日本,
鹰代表美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新知讲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情况山东广东、广西、云南长江流域、云南、广东福建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强迫租借威海卫、香港新界强迫租借广州湾强迫租借大连、旅顺强迫租借胶州岛长江以北、新疆课堂练习1.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B课堂练习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A课堂练习3.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C课堂总结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认识: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板书设计日本强大,图谋侵华(根本原因)
朝鲜起义,挑起事端(直接原因)甲午战争
(1894-1895)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黄海海战(邓世昌)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刘步蟾、丁汝昌)经济侵略(方式)
租借地、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加剧民族危机作业布置熟记本节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练习册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