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七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课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单元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你知道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考察学生已有认知的同时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请你思考: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发电机;1873年,比利时科学家格拉姆发明实用性电动机。以电气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2.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讲授电力发明、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积累感性认识,并提问: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有哪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3.了解发明大王爱迪生。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讲故事活动。“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让学生尽己所知,畅谈爱迪生的感人事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爱迪生从小家境贫穷,只上过三个月小学。12岁时在铁路线上当报童,后来在电报公司当报务员。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在母亲的教导下自学了物理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他对知识如饥似渴,常常在卖报之余跑到图书馆看书学习。他还经常照着书上的描述,在自家的地窖里做些简单的实验。从小培养的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为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基础。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实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教师介绍内燃机的发明,多媒体出示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材料以及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提问: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归纳:汽车有新型的动力;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从中感悟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师生归纳:汽车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3.让学生阅读第20页的“相关史事”的内容,观察“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让学生思考:飞机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师生共同归纳。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其影响2.师生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他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四、课堂小结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同学们更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作贡献。观看图片、资料,总结回答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可以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总结出答案;稍后教师再做总结结合课本、结合资料找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联系生活、结合实际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画,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还概括能力这一段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避免教师一讲到底,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比异同点,加深理解、印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历史。课堂练习⒈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A)A. 电力与石油B. 水力与太阳能C. 煤与蒸汽D. 原子能⒉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D)A. 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B. 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C. 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D. 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⒊“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平静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包括(D)A.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B. 促使手工工场生产向大机器工厂生产转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 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也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盎明显D. 由于工厂排污和汽车尾气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板书以结构图的方式展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一、选择题1.王明同学正通过因特网下载爱迪生、卡尔本茨等人发明成果的相关资料,由此你可以判断他正在探究(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 传说他小时候曾用布把壶嘴堵死,看到蒸汽的力量把壶盖冲开。这一现象激发了他的探索精神。这里描述的“他”是( )A. 哈格里夫斯 B. 瓦特 C. 富尔顿 D. 史蒂芬孙3.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 “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4. 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 汽船和火车相继诞生C. 开始于20世纪初 D. 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5.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 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C. 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 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6. 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飞机 ②坦克 ③汽车 ④汽船①③②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②④①7. 如图,1851年5月第一届世博会——伦敦水晶宫展览会在英国隆重开幕。下列发明创造可能出现在本次展览会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8.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体现了火车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火车这一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中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被称为“铁路机车之父”的( )A. 富尔顿 B. 史蒂芬孙 C. 莱特兄弟 D. 卡尔·本茨9.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则是多源的,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 美、德等国经济迅速发展C.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0.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下列能源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并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A. 煤炭 B. 石油 C. 电力 D. 原子能二、非选择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876年,刚刚问世的电话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人们对这一发明目瞪口呆。巴西皇帝彼得罗三世好奇地拿起受话器,当他听到电话里传来的话音后,惊呼:“我的上帝,它说话了!”英国克尔文男爵激动地说:“这是本届博览会中最令人惊异的之事。”更有意思的有一位名叫伊泽的日本游客,走上前对着电话高声问:“日本话也能传达吗?”当他从电话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向发明者深深地鞠了一躬。(1)电话的发明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中“发明者”是谁? (2)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是什么?(3)从这次工业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2. 科学的巨大力量贯穿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个世纪的进步就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一次评选“世博大明星”的活动中,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展出的大功率蒸汽机当选为“世博大明星”之一,其获选理由是“震撼了世界”。材料二 1889年5月、6日,巴黎再次承办世博会,……由于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这也成为第一次晚上也开放的世博会。……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为埃菲尔铁塔安装了一部电梯,参观者可以直达顶层。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有关电的部分重要发明简表(下表)项目发明者国籍发明者发电机德国西门子电灯美国爱迪生电影放映机法国路易斯·吕米埃尔兄弟心电图扫描仪荷兰威廉艾因特霍芬电动机比利时格拉姆材料四1904年,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展示了飞机、汽车等科技产品,并首次出现了冰淇淋和汉堡包。(1)材料一中“大功率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结合“获选理由”。说说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还可能展出哪些先进科技产品(至少2个)(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1889年巴黎世博会有着怎样的突出特色?并简要说明出现这一特色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 (4)材料四中飞机和汽车的发明者是谁?结合材料一、四的内容说说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B 根据课文基础知识可知,爱迪生发明电灯、卡尔本茨制造汽车,这些发明成果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B 瓦特小时候曾用布把壶嘴堵死,看到蒸汽的力量把壶盖冲开。这一现象激发了他的探索精神,后来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故选B。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3.A “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 4.D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汽车、飞机相继诞生,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选D。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汽船、火车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5.C 材料中的“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取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如石油工业、钢铁工业。“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故选C。 6.C 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1807年发明的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85年发明的汽车、1903年发明的飞机、一战期间发明的坦克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C。 7.A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发明。蒸汽机、火车均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果,电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电灯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故选A。 8.B 本题考查的是火车的发明。火车这一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中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被称为“铁路机车之父”的史蒂芬孙,故选B。9.C 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则是多源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故选C。 10.C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并符合环保标准的是电力,故选C。材料题11. 解析: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是基础题,学生回答较好。(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名称和电话的发明者。(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3)本题考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1)材料一中“大功率蒸汽机”的改进者是瓦特。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发挥的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还可能展出先进科技产品有:珍妮机、火车机车、汽船等。(2)材料二反映的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突出特色是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巴黎为埃菲尔铁塔安装了一部电梯。原因是电力的广泛应用。(3)材料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4)材料四中飞机和汽车的发明者是飞机:莱特兄弟;汽车:卡尔·本茨。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食物品种增加了。课件38张PPT。第二次工业革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下新知导入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你知道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新知讲解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新知讲解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切割磁场会产生电流新知讲解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发电机;1873年,比利时科学家格拉姆发明实用性电动机。以电气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电是如何发明的?他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新知讲解这些发明你认识吗?电灯电话电车新知讲解请你思考: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1)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果;(2)以重工业为主;(3)多国几乎同时进行;(4)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新知讲解3. 了解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爱迪生( 18471931)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许多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他本人却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新知讲解“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把“电”的福音 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人物链接“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爱迪生从小家境贫穷,只上过三个月小学。12岁时在铁路线上当报童,后来在电报公司当报务员。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在母亲的教导下自学了物理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他对知识如饥似渴,常常在卖报之余跑到图书馆看书学习。他还经常照着书上的描述,在自家的地窖里做些简单的实验。从小培养的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为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基础。新知讲解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明远距离送电法;同年,爱迪生在纽约建立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通过输电网将电力送至千家万户。利用电流能传递信息的特点,人们发明了有线电通讯工具。新知讲解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活动拓展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实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知讲解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新知讲解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之父”。 新知讲解“汽车的演变新知讲解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新知讲解地点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产量猛增到每年50万辆以上,根据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统计,2007年世界汽车生产总体稳定,共生产汽车7310.17万辆,二00八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达到1000万辆 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新知讲解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新知讲解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空。新知讲解奥维尔·莱特威尔伯·莱特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新知讲解1910年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新知讲解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生产比重中的变化这个图表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源是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福特汽车装配线 20世纪初,美国人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大批量生产汽车,最终成为著名的汽车大王。在福特的工厂内,专业化分工非常细,仅一个生产单元的工序就多达7882种。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福特反复试验,确定了一条装配线上所需要的工人数目,以及每道工序之间的所需距离。这样一来,每个汽车底盘的装配时间从12小时28分缩短到1小时33分,汽车产量逐年增加。 流水线生产 流水线生产方法通过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实行这种制度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劳动强度增加,因此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流水线。 在电影《摩登时代》中,著名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扮演一位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由于他双手长时间反复做同一个动作,结果在吃饭的时候竟然习惯性地把刀叉当成了扳手,拿着它扳个不停。电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流水线生产对人的精神造成的影响。观点1 流水线生产是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才能生产出大批物美价廉的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观点2 流水线生产要不得,因为这种单一的生产方式对工人的身心健康有害。谈一谈,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利弊。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新知讲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最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一大批新兴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2)随着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便捷,世界完全联为一个整体,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3)欧美国家先行展开工业化,成为世界的发达地区。为了抢占更多的海外市场,欧美列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争夺也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新知讲解4)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日新月异,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及经济问题。为此,欧美各国进行了相应的社会政治改革,通过立法,加强社会保障,改善卫生条件,缓和社会矛盾。5)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的环境变化,发展是必须的,但同时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影响拓展延伸活动探究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3.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想一想:两次工业革命能够给我们哪些启迪?课堂小结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E、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课堂小结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汽车、飞机);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A. 电力与石油B. 水力与太阳能C. 煤与蒸汽D. 原子能课堂练习A2. 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B. 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C. 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D. 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D3.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平静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B. 促使手工工场生产向大机器工厂生产转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 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也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盎明显D. 由于工厂排污和汽车尾气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课堂练习D板书总结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doc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