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中国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考复习考纲分析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P63-67);第四单元第一课(P83-85);第二课(P95-96);第三课(P111-115);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P14-20)◆考点分解1.列举中国古代(秦——清)的古代科技成就;2.列举中国古代(秦——清)的古代文化成就;3.了解古化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史实;知识回顾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知识回顾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由我们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根据视频谈谈造纸术的历史意义。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造纸术知识回顾秦汉时期,我国数学也取得巨大成就。《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两部传世的秦汉时期数学名著。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影响:知识回顾我国传统医学在秦汉时代也有蓬勃发展。西汉时期编写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影响:知识回顾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张仲景医圣——张仲景________著名的医学家。著有________,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_____。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医圣”知识回顾华佗神医—华佗________著名的医学家。擅长________和________;制成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编________。东汉末年针灸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识回顾司马迁和《史记》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裁:《史记》全书分为十二世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本纪:按年计述帝王之事,为全书之纲;世家:叙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权和诸侯王的历史事迹;列传: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名医、刺客等的事迹。表:按世代或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书:对古代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等进行专门记载和论述。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评价:史学价值文学价值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柳宗元: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天竺产生地古印度传入时间西汉末年知识回顾佛教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影响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识回顾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兴起时间创始人教主老子(太上老君)张陵塑像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道教祖冲之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继续向前发展,产生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作用: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了一千年;知识回顾贾思勰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北朝的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一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作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第一部完整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知识回顾王羲之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这一时期,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东晋的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一家,楷书、行书、草书无不擅长,代表作是《兰亭序》。作用: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被当时人评论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知识回顾知识迁移顾恺之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顾恺之顾恺之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才绝、画绝、痴绝知识迁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除了修建大量寺庙外,还在许多地方开凿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作用: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的艺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特点。综合雕塑和绘画艺术的石窟造像,集中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知识迁移雕版印刷术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大约在7世纪,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火药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炼丹爆破图1.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副产品。2.火药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构成。3.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知识回顾唐诗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重视诗赋,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作用: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知识回顾知识迁移宋代瓦子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宋元时期,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出现了作为文化娱乐场所的“瓦子”。作用:“瓦子”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知识迁移宋词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宋代文化渗透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词是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等。作用:宋代是我国古代词的繁荣时代。知识迁移元曲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杂剧源于宋金时代,但宋杂剧还只是一些滑稽短剧。元杂剧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关汉卿是元杂剧的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丰富,其中以《窦娥冤》最为著名。作用: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繁荣时代。火药武器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火箭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1259年,宋军和蒙古军作战时,用竹筒制成,竹筒里装有火药,还放一种用石头或金属做的子弹,点着火药后,气压很强将子弹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知识回顾知识迁移活字印刷术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作用: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知识迁移指南针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北宋时,人们发现磁针能指南,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从南宋开始,人们将指南针放入刻有具体方位的罗盘中,所以指南针又叫罗盘针。作用: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知识迁移棉纺织业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宋元时期,棉花普遍种植,棉纺技术日益推广和进步。元代黄道婆跟黎族人民学会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回到家乡松江后,把技术传授给那里的乡亲。作用:柔软保暖又结实的棉布逐渐取代价格昂贵的丝绸和质地粗糙的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松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进步思潮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明清之际,正统礼教遭到怀疑,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要求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黄宗羲对高度膨胀的皇权进行深刻批判,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拜金逐渐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用: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挑战了重农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知识回顾明清小说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古典小说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作用:古典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世俗文学的兴起,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知识回顾戏剧发展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清朝中后期,北京出现了各种地方戏百花争艳的局面。先是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入北京。后来,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作用: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知识回顾《本草纲目》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①记载了药物1800种内容意义②收录药方11000多个③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④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192万字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知识回顾《农政全书》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内容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徐光启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知识回顾天工开物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明末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作用:《天工开物》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知识回顾《徐霞客游记》一、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明末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最早提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作用:徐霞客是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知识回顾二、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作用:古代中华文明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这从第一板块的史实表现出的影响可以看出。知识回顾知识迁移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时代特征秦汉时期,不仅统治强盛,文化也高度发达。经四百年的积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并未因三国鼎立、南北对峙而中断,反而因士人的觉醒而更为活泼开放,并呈现出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隋唐时期,思想文化和习俗风尚都体现出中西互通和多民族交融的特点,整个社会博大开放,容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宋元时期,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我国在科学技术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动的重大历史转折阶段,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趋激烈。一方面,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萌发出新的气象,由此呈现出沉暮与开新交织的格局。例1下列四个场景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B.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C.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D.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君主制中央集权国家典精例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出现了用于书写的纸,秦朝时不可能使用,所以A表述错误;阿拉伯数字从0到9其实是古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被广泛使用,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所以C表述错误;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B。B例2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A.《史记》——司马迁B.《齐民要术》——贾思勰C.《资治通鉴》——郦道元D.《天工开物》——宋应星典精例题【解析】根据我国古代文化知识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B、D搭配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郦道元写的是地理巨著《水经注》。故选C项。。C例3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B.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D.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科技发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发明,所以B错误。故选择B。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知识回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课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考点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步练习1、选择题1.西汉时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主要是得益于()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2.某教师上复习课板书中部分内容: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南宋:罗盘针,用于航海,据此本部分复习主题可能是()A.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B.中国古代科技成就C.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D.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成就3.绍兴是一座水城,水给绍兴的儒风雅俗打上了鲜明的印记。曾在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的是A.东晋王羲之B.唐代李白C.宋代苏轼D.元代关汉卿4.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上世纪中叶起,全球先后掀起针灸热、中药热。未病先防、天人相应、阴阳调和等理念引领着人类健康发展方向。这反映了()①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特点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动力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5.我国历史学家樊树智先生说:“文明脱离了交往便会衰亡,交往离开了文明,便会走向野蛮,只有文明交往才是人类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键。”下例能体现这一观点有()①火药西传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②科举制度引发了欧洲教育的大变革③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重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是()A.《伤寒杂病论》B.《天工开物》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8.他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一生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他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这位旅行家是()A.宋应星B.徐霞客C.徐光启D.李时珍9.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作者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它是()A.《齐名要术》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10.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生产的基础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二.材料题11.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培根《新工具》材料二: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材料三: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2)帕尔默所说的“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4)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说说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参考答案1.A2.B3.A4.A5.C6.D7.B8.B9.D10.C11.(1)火药;指南针。(2)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电力的普遍应用。(3)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利用科学技术保障和平;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印刷术.swf 第十三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三)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中国古代中华文明 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ppt 第十三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三)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中国古代中华文明 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同步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