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课件31张PPT。第二次工业革命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八年级下新知导入 《流浪地球》在2019年横空出世,尽管它还有很多不完美,但是,注定它在中国电影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电影和哪一次工业革命有关?它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技和想象力推动着人类进步和发展… …新知讲解背景 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摘自王思德《世界近代史》结合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发展(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政治前提经济基础技术支持19世纪,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各国都重视科学技术发展,鼓励科学研究。新知讲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科究研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兴起。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物理学方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果成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学方面德国植物学家施菜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细胞学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化学方面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新知讲解电的出现学电父之a.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电动机和发电机。法拉第为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出生贫苦,仅上过小学,但自学成才。1831年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 1791年~1867年电磁感应现象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新知讲解  1991年至2001年法拉第的照片被印在20元英镑纸币上。电容则以法拉作为单位。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盘圆动发机电的出现新知讲解电发机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缺点。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动电机电的出现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新知讲解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美利坚民族崇尚的那种传奇般的人物——没有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他一生取得了1300多项的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特别在电气应用领域,成果累累、功勋卓著。明发王大爱迪生代表人物及其发明Thomas Alva Edison
1847年——1931年新知讲解迪爱及生明发  1862年——救人,有机会学习收发电报技术。  1869年——爱迪生在纽约一家经纪人处得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几个月后,他为华尔街的老板们设计了一台股票行情自动收报机。这项发明的成功促使爱迪生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他辞去工作,自己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从事发明和技术开发工作。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腊纸和油印机,将公司办得有声有色。   1876年——他做出了一个使他声名鹊起的伟大发明: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将兴趣转到电灯的研制上来……代表人物及其发明新知讲解爱迪生发明的电灯19世纪巴黎的电力铁路最早的电影放映机影响: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标志着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电 力
(新能源)电动生产工具、家用电器出现大型发电厂出现远距离输电网络建立→→→新知讲解到1882年,爱迪生已经在纽约建成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他的直流发电机功率达到600多千瓦,为几千用户提供照明用电。明光者使爱迪生还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代表人物及其发明新知讲解 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世界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1876年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有轨电车无轨电车气电代时1871年的英国伦敦电报总局影响新知讲解“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方便。思考:与蒸汽相比,电力作为动力有何优点?新知讲解内燃机发明过程a.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b.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c. 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奥托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 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可充作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92年,狄塞尔发明了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柴油内燃机,它虽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新知讲解车汔发的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车速最快为15km/h。
专利号为37435,专利名为气态发动机车明新的交通工具新知讲解车汔发的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让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美国汽车巨头-亨利福特。他的杰作是世界上第一种流水线作业的汽车产品-T型车。福特的T型车使汽车成为大众化商品。它创下了一个惊人的纪录,19年间总共生产销售了一千五百万辆。明早期的福特汽车乘坐T型车的福特和他的儿子新的交通工具新知讲解  一方面应积极发展汽车工业,另一方面尽力减少或消除它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汽车工业呢? 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请你谈一下汽车的出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新的交通工具拥堵的道路汽车尾汽新知讲解新的交通工具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试验飞机成功服征空天的王者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并试飞成功,试飞最长一次飞行59秒,行程约260米。把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新知讲解动新内力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燃机影响新知讲解内燃机广泛应用石油开采和提炼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并开始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新知讲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油石工化新知讲解影响二第工次影业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世界钢产量从52万吨增长到2800多万吨;石油产量从80万吨增加到2000万吨,增长了24倍;铁路从21万公里增加到79万公里,延长了近3倍。1870年-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分布比例%新知讲解影响在科技影响生产的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改变了生产方式: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谈一谈,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利弊。(评价) 一方面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流水线作业连续不断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不利于工人健康新知讲解影响新知讲解影响断垄资主本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垄断即独占,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组成集团,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把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集团被称为垄断组织。美国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的美国参议院新知讲解影响1、电力得到了普遍利用,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2、19世纪后期,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国。欧洲、北美国家把工业文明引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3、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技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魅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知讲解拓展延伸 两次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新阶段(电气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机、蒸汽机车电动机、电灯、汽车、飞机、电话英国美国、德国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冶金业、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②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板书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2.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4.成就(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5.影响3.特点①②(2)内燃机的发明(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①内燃机发明过程②新的交通工具③内燃机发明的影响①电的出现②代表人物及发明③影响最显著成就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七单元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选择题
1. 右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它们的出现促使哪一新能源广泛使用(  )
A.煤炭 B.太阳能
C.石油 D.原子能
2.交通工具伴随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开始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3. 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下列同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4. 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思维导图(见右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人类由此进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网络时代
6.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
7.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飞机
8.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9. 观察右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②汽车的发明
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数据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1 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 204元
注:按照1990年国际元单位计算。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从数据识趋势。表1中相比中国,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500年到1820年,西欧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表2 中国与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表3 中国科技研发支出和部分学段入学率情况
注:1978、2016年我国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6.5万人、704.2万人;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2017年我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2)从数据析联系。表3所含信息对表2所示的我国发展趋势有什么影响?
(3)从数据悟启示。中西千年发展历程的上述回顾,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B 6.D 7.B 8.A 9.D
10. (1)该时期内西欧人均GDP赶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表2反映了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总量上赶超欧元区。表3所反映的我国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要制度创新;要科教兴国;要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