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历史与社会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23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及其影响 复习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名师导航】历史与社会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23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及其影响 复习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及其影响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中考复习考纲分析考点23: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及其影响(b)
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P98-100);第三课(P102-105)。◆考点分解
1. 知道近代中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2. 根据史实列举这些侵略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知识回顾基本
线索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开端技术制度思想
文化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1851185618601864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由此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这场运动也就被称为洋务运动。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张之洞恭亲王奕? 道光帝第六子。1861年,奕?慈禧勾结,发动政变。之后,奕?为议政王,总揽清政府内政外交。代表人物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在安庆创设,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弹等,供湘军自用。“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科学家华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1864年迁南京,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主要内容知识回顾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内容一、洋务运动知识回顾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是远东第一大船厂。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装备了福建水师全部,北洋水师的五分之二,南洋水师的三分之一。主要内容一、洋务运动知识回顾主要内容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一、洋务运动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总结知识回顾进步性 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材料2: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材料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一、洋务运动知识回顾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一、洋务运动知识回顾结果:并没有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
影响: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一、洋务运动知识回顾二、戊戌变法历史背景: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十分愤慨,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带领下,给光绪帝上了一份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被称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知识回顾公车上书时间背景经过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结果 失败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二、戊戌变法知识回顾二、戊戌变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1896年后,维新变法思想继续发展,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大大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严复在《国闻报》上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特别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认为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转强,否则将会走向灭亡,严复运用进化论来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让国人耳目一新,轰动一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议论时政、集会结社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知识回顾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背 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知识回顾百日维新时 间开始标志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二、戊戌变法知识回顾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③ (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军事强大局限性:可以看得出过去他们主张的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在法令中没有,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司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从 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戊戌变法”。维新派试图不动摇封建统治基础,照搬西方制度进行社会改革。涉及科举、工业、商业、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从内容上看,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二、戊戌变法知识回顾袁世凯 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结果二、戊戌变法历史意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它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二、戊戌变法知识回顾知识梳理例1《全球通史》:“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洋楼、西餐 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 )
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后,日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于是出现洋楼、西餐,所以①正确;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求富”为口号,创办各种新式民用企业,所以②正确;“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故③不正确;“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中“彻底”两字表述不准确,故④也排除。故选择A。A例2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②错误,科举制度除于1905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可排除,故选择D。D例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 应理解为 (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C. 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典精例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维新变法的认识。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失败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目的是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故选B。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十五课 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二)考点23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及其影响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最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不但经营了国内运输,还发展了海外业务,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批熟悉西方事务的人才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2.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这场运动是 (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立宪运动 D.保路运动
3.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5.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7. 粱启超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宣扬革命 B.发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维新变法
8. 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学习西方
C.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都创办了机器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9. 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 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二.材料题
11.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说史】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1)根据图片提示的信息阐述洋务运动的目的。
【读文析史】洋务运动后,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
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识之士寻求“新的强国之道”的历史事件及主张。
【综合评史】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也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
(3)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A 6.D 7. D 8.B 9.D 10.C
11. (1)(1)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的思想。
(3)观点1: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理由:洋务运动没有挽救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观点2:洋务运动是成功的。理由:引进西方科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
观点3: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可整合上述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