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历史与社会中考一轮复习考点26考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名师导航】历史与社会中考一轮复习考点26考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源简介

课件23张PPT。主题三发展的选择
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中考复习考纲分析考点26: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
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P11-19);第三课(P20-22);综合探究一(P23-25)◆考点分解
1. 掌握近辛亥革命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2. 根据史实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回顾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知识回顾①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②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③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与主张保皇、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中国同盟会在总理下设行政部、立法部和司法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知识回顾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知识回顾清末新政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清政府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也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立宪,但它们都未触及腐朽制度本身。这使当时人们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起来越强烈。知识回顾黄花岗起义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时 间人物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准备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地点广州经过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失败。结果知识回顾他们的绝笔之作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黄花岗起义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知识回顾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四川保路运动:四川民众在同盟会会员的组织下,成立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四川保路运动知识回顾①(10日)夺取(楚望台)军械库②进攻总督衙门③(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④(12日 )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⑤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起义军占领军械所的场景武昌起义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知识回顾武昌起义①湖北两个重要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促进下,成为统一的领导机构,准备在武昌起义。
②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三日内,武汉三镇光复。起义军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③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迅速瓦解。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知识回顾一、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袁世凯的临时大总统誓词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便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先后颁布一系列政治法令、财政金融政策国,采取了一些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由于革命力量不够强大,在列强的支持下,南北双方展开议和。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亡。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知识回顾二、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1903年写成《革命军》一书,以通俗晓畅的文笔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当时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准备。)邹容知识回顾二、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孙中山(1)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上书失败后,立志推翻清政府以拯救中国;
(2)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3)1905年当选中国同盟会总理,不久,提出“三民主义”;
(4)1911年底,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就职;
(5)主持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令。知识回顾二、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知识回顾①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②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推动着中国社会一步步由传统迈向现代《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二、辛亥革命的意义③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名称从这时得到广泛传播,越来越成国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知识梳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知识梳理“外事之刺激”与“中国之反应”例1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两者都( )
A. 推翻了国内的封建统治 B. 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 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美独立战争和中国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所以B错误;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不符合题意;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D例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典精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所以AB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所以C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党迅速发展,发动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政府通知时期,所以D错误。故选择C。C例3“省六盘水)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 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典精例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机关报是《民报》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可见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是错误的,故此题选择答案B。 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二十课 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一)考点26考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同步练习
选择题
1.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3.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4. 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
图1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5.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他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6.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 ( )
A.两者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两者都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C.前者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前者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后者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7.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8. 观察右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9.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10.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二.材料题
11. 一份文件的内容演变,映射出近代社会新陈代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
国君主之礼;
*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宫内各执事人员等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
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同等;
*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
*清室应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
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
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1912年2月议和后出台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
1924年10月修改后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
(1)有人认为“1912年的《条件》映射出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失败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
(2)同样是《条件》,但与1912年的原版相比,1924年修改后的内容有显著变化,请概括两点进步之处。
(3)你认为《条件》映射出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方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B 6.A 7. C 8.B 9.C 10.A
11. (1)成功:大清皇帝退位(辞位)之后才能享受到《条件》中的“优待”,说明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者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大清皇帝退位(辞位)之后仍能享受到这么好的优待条件,说明辛亥革命的反封建专制并不彻底(反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妥协退让)(或者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者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政治: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彻底废除了帝号或者皇帝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平等)经济:减少清王室费用,紫禁城变成公产、清王室不得居住(清室特权被进一步削弱)
(3)民主、平等、法治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