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文综试题(课件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文综试题(课件版)

资源简介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类型:高考模拟
考试年级及科目:高2019届文综历史
考试时间(分钟):
试卷总分:100
预测平均分:60-70
预测及格率:65%
命题人:吴元林、伍陵
审题人:吴元林、伍陵
内容板块
具体内容
题型
题号
分值
难度预估
能力层次
了解
理解/掌握
应用
权重比例%
中国古代孝德教育
选择题
24
4
0.65

48%
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选择题
25
4
0.70

南宋的对外贸易
选择题
26
4
0.50

中国画
选择题
27
4
0.85

民族独立和现代化
选择题
28
4
0.75

近代社会习俗变迁
选择题
29
4
0.70

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
选择题
30
4
0.70

罗马法
选择题
31
4
0.55

地理大发现
选择题
32
4
0.80

工业文明与环境问题
选择题
33
4
0.70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选择题
34
4
0.65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选择题
35
4
0.65

材料题
改革开放40年(住房)
材料题
41
25
0.65

52%
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题
42
12
0.55

选做(45: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46:日俄战争;47:威尔逊)
材料题
45、46、47
15
0.75

总计
29
100
0.65
说明:
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提高试题质量,强化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成绩;
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填写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
命题双向细目表的预测结果及评估结果存档,为今后的命题提供参考。
课件41张PPT。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讲评选择题部分(48分)24. 汉代在提及孝德教育时,往往将孝德与忠君相联系。比如“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新语.至德》);“忠君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礼记?祭统》)等等。将“孝”与“忠”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忠孝并论的现象。这说明汉代的孝德教育
A.提出天人感应 B.加强民间教化
C.较强的政治性 D.推崇君权神授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古代孝德教育。“天人感应”及“君权神授”强调对君权的神化,不涉及忠孝并论,故A、D两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汉代往往将孝德与忠君相联系,从教育层面入手,潜在目标是为了以孝劝忠,这就使孝德教育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25.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青海和河西走廊,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同时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实行郡县制度管理。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此举实质上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B.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
C.保证了西域周边的畅通与安稳 D.消除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古代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是汉代张骞“凿空”,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保证了西域周边的畅通与安稳和消除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但不是实质,故C、D错误;材料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实行郡县制度管理, 进一步促成了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故A项正确。26.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
A.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 B.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
C.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南宋贸易发展 D.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
解析:命题角度南宋的对外贸易。题干主要论述了南宋与日本的贸易增多,这不能说明外贸的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来源,故A项错误;自1167年以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之后,宋商的贸易主要在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这不能说明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故B项错误;与1167年以前相比,日本的政策有所变化,导致了与南宋的贸易逐渐进入高潮,说明由于日本政策的调整,南宋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日本与南宋的贸易属于正常的经济贸易交流,不是朝贡贸易,故D项错误。27.“踏花归去马蹄香” “山中藏古寺”这是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国考绘画艺术试题。宋徽宗在位时曾以诗词做题目,以绘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并留下许多佳话。如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再另题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反映出考官对作者绘画艺术追求的标准是
A. 意境表现 B.花鸟为主 C. 能诗善词 D.逼真描绘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画的意境。《踏花归去马蹄香》,没有选中的那些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立即联想到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而引来蝴蝶将其误作花;《深山藏古寺》,画面上只见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如此意境自然成功得获得第一名,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此艺术追求不同,故均可排除。28.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绘出了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据材料可以得出
A.民族危机推动民族复兴
B.全面反映了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
C.改良和革命是推动民族复兴的手段
D.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解析:命题角度中国近代史的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材料反映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表现改良和革命是推动民族复兴的手段,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故C项正确。29. 1890年代,《申报》刊文:“一衣服也,绸缎续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撰也,山珍海味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甚且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这表明当时
A.中西习俗融合成为社会时尚 B.大众传媒支持社会时尚进步
C.西方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流 D.时尚性消费中洋货风气盛行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根据材料中的“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表明当时时尚性消费中洋货风气盛行。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中西习俗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大众传媒的作用,排除B项;“成为都市主流”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30.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议规定:“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必须健全连以上各级党的组织,以建立党的领导中枢。”在党内,应当“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反对极端民主化和非组织观念,防止党与军事分离、党不能领导军事的危险。该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A.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坚持“城市中心论”
C.确定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D.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A项错误;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必须健全连以上各级党的组织,以建立党的领导中枢;防止党与军事分离、党不能领导军事的危险”可知,中共确定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故C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故D项错误 31. 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这反映了罗马法
A.倡导公开公正 B.重视物权保护
C.关注人身安全 D.强调诉讼程序
解析:命题角度罗马法。根据材料“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表明诉权在裁判官手中不能说明公开公正,故A项错误;据材料“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和“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表明罗马法重视物权保护,故B项正确;据材料“未将旅客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说明重视的是物权而不是人身安全,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说明诉讼程序带有主观意愿并不是强调程序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32.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2页)随着新大陆和新航路的发现,欧洲的商业重心开始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航运保险公司等也开始在西欧一些主要城市发展起来。这样说的理由是地理大发现
A.加快了工业文明的传播 B.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
C.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解析:命题角度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真正的工业文明时代还没有到来,故A项错误;地理大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地理大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大发现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33.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对人类贪欲的遏制
解析:命题角度工业文明与环境问题。生物进化论是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与材料保护环境、崇敬生命不符,故A项错误;对理性社会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但工业化生产带来了煤等能源的消耗和废水、浓烟等环境污染,故材料作者的主张是对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担忧,故C项正确;对人类的贪欲的遏制,体现不出作者强调自然整体性的主张,故D项错误。34.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战略优势 B.苏联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C.改革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D.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解析:命题角度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故A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就已经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故改革不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和原子能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国家实施高科技建设,故D项正确。35. 2018年以来,特朗普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并制裁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原油生产国。同时,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加速回落,本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逆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在一些情况下,包括政治家在内的当地人,比全球人更反对全球化。这说明 
A.贫富差距引发了逆全球化运动 B.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的矛盾凸显
C.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法 D.逆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
解析:命题角度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贫富差距引发逆全球化运动与材料的内容强调逆全球化是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不符,故A项错误;“逆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表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矛盾尖锐,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法与逆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与逆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不符,故C、D两项错误。非选择题部分(52分)41.(25分)住房问题自古以来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成语“安居乐业”就体现了这一点。2019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与住房有关的两会热词引起全国上下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至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的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原因,并简要概括政府采取的相应对策。(11分)【试题解析】
(1)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从“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等可知背景。从“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等可知对策。?
(2)第一小问考查1979年中国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打分排队进行分配”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背景。第二小问考查改革开放最初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79—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3)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概括及结合当前形势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二政府的政策措施,以及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房地产改革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围绕材料,结合现实,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参考答案】
(1)背景:南宋迁都杭州;北方移民潮使居民人数猛涨;突破坊市制度的时空限制;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重心南移,建筑用地的缺乏。(每点共2分,任意4点8分)对策:鼓励私人建设多层楼宇并出租;建公租房并设专门机构管理;适当宽限交房租日期。(每点1分,共3分)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住房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住房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后的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近乎无偿使用的低租金。这种住房制度不仅住房建设投资“有去无回”,而且收取的低租金不够支付住房的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同时职工对住房形成“等、靠、要”观念。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49年的4.5平方米下降到了3.6平方米,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始于1979年,从新建住房全价出售起步。1979至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经过1992至1993年房产过热期之后,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1998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66平方米。
——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中国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要概括其特点。(12分)(2)背景:城镇住房长期实行分配制度;国家投资住房无法产生效益;职工住房观念被动落后;人均居住面积下降,近半数城镇民众缺房。(每点2分,共8分)
特点:渐进式探索;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相适应;逐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每点1分,共4分)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住房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住房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后的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近乎无偿使用的低租金。这种住房制度不仅住房建设投资“有去无回”,而且收取的低租金不够支付住房的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同时职工对住房形成“等、靠、要”观念。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49年的4.5平方米下降到了3.6平方米,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始于1979年,从新建住房全价出售起步。1979至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经过1992至1993年房产过热期之后,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1998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66平方米。
——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3)综合以上材料,在房地产政策制订方面,你有哪些启示?(2分)(3)启示:重视房产行业健康发展,进行适度调控;加强公租房建设,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进行住房改革,加快住房建设,改善住房条件;防止房产过热,保障社会稳定。(任意2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不定的名称,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演变过程。观察下列不同时期的“西方”,结合所学概括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说明:需要指出两点变化,并分别对原因进行分析。)【试题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图表,从名称的变化可以得出是从“西域”到“西洋”“西方”的变化,但根据主要范围的变化可从地理角度(交通到达范围)、称谓内涵综合度和丰富度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变化:一、“西域”向“西洋”“西方”变化,从陆路交通到达范围到海洋交通到达范围;二、“西域”“西洋”从单纯指地理上对外族国家与地区的称呼,到近现代具有综合意义的“西方”;三、经历了地理——政治——文化概念的历程,“西方”的内涵不断丰富。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外交往的相互影响、中国对外来文明的认识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示例】
(1)“西域”向“西洋”“西方”变化,从陆路交通到达范围到海洋交通到达范围。
原因:科技进步,交通发展,海陆交通发展和畅通,国力强盛,同诸国商贸文化友好往来。(6分)
(2)“西域”“西洋”从单纯指地理上对外族国家与地区的称呼,到近现代具有综合意义的“西方”。
原因:古代中国受“中国中心”思想的影响比较大。近代后,伴随同西方国家的交往,将其视为与诸多华夏文明并立的参照国家,反映了中国对外来文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变化。 (6分)
(3)经历了地理—政治—文化概念的历程,“西方”的内涵不断丰富。
原因: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时代发展,世界整体性增强,中外交往逐渐深入。(6分)(答出其中两点并说明,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1955年起,日本经济进入持续发展期;1960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1970年,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污染也日益严重,日本连续地出现了各类环境污染乃至破坏,给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一部分原因是日本政府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各企业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保护环境毫不热心。随着群众反公害呼声的日益高涨,日本政府开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宣布了国家公害对策的基本方向,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公害问题及环境问题,保障受害者的诉讼权利。此外还实行行政救济制度,向人们提供应急的,必要的且最小限度的医疗救济。一些地方公共团体也因地制宜地相继制定了公害防治条例,并与企业签订各种协定来控制本区域内的公害。在整个70年代,日本的环保投资急速增加,特别是1974—1976年,民营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资占了设备总投资的2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中叶日本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6分)【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
【试题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20世纪中叶日本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一方面是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如果不调整己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必然就要调整。
(2)日本应对产业公害问题的对策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例如,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公害问题及环境问题、实行行政救济制度、日本的环保投资急速增加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由此带来的启示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主要从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做到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参考答案】
(1)背景: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伴随经济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日本民众广泛关注环境问题,呼吁改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己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日本国内企业追求利润,忽视环保。(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1955年起,日本经济进入持续发展期;1960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1970年,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污染也日益严重,日本连续地出现了各类环境污染乃至破坏,给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一部分原因是日本政府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各企业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保护环境毫不热心。随着群众反公害呼声的日益高涨,日本政府开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宣布了国家公害对策的基本方向,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公害问题及环境问题,保障受害者的诉讼权利。此外还实行行政救济制度,向人们提供应急的,必要的且最小限度的医疗救济。一些地方公共团体也因地制宜地相继制定了公害防治条例,并与企业签订各种协定来控制本区域内的公害。在整个70年代,日本的环保投资急速增加,特别是1974—1976年,民营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资占了设备总投资的20%。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应对产业公害问题的对策,并简谈由此带来的启示。(9分)(2)对策:健全法律体系,将防治产业公害上升到国家战略;建立行政救济制度,改善民生;依靠社会团体,将保护环境落到实处;政企大幅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生产等方面的环保水平。((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
启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3分)46. (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895年日本的胜利引起了欧洲观察员的警觉。俄国,法国,德国等国政府慌忙要求中国以更多的让步作为交换,迫使日本放弃对台湾岛的领土要求……库洛特金在1903年访问了日本后,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先进程度堪比俄国人……”1903年,俄国沿鸭绿江部署俄国军队,使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野心受到直接威胁。1904年2月,双方在仁川港首次交战。日本的突袭引起了俄国人的愤怒,沙俄派出第二舰队,满载圣彼得堡人民必胜和复仇的信念开往战场。由于担心受到日本的突袭,俄国人错误地击沉了一般英国渔船,也使自己的巡洋舰“极光号”受到重创,行进速度相当缓慢。事实上,日本在8月份就已经取得了满州海岸的海军优势。同时日军迅速占据各个重要据点,俄国在旅顺口的卫戍部队很快发现自己处于日军的包围之中……等俄国舰队到达现场时,战争都已经结束了。日本靠着欧洲的方式(更现代的军舰,更严明的纪律,更厉害的大炮)取得了胜利,相比之下,沙皇制度却突然看起来像是“亚洲的”,推翻的时机已经成熟。
——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
【试题解析】
(1)据材料“1895年日本的胜利引起了欧洲观察员的警觉”、“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先进程度堪比俄国人”、“1903年,俄国沿鸭绿江部署俄国军队,使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野心受到直接威胁。”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第一问,据材料“日本靠着欧洲的方式(更现代的军舰,更严明的纪律,更厉害的大炮)取得了胜利,相比之下,沙皇制度却突然看起来像是‘亚洲的’,推翻的时机已经成就。”并结合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和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日俄在远东势力的消长,对俄国社会危机的加深和沙皇统治受到冲击等方面加以回答。【参考答案】
(1)背景:甲午战争使日本扩大了远东的势力;日本的扩张引起了欧洲列强的警惕;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与日本的侵略政策发生冲突;日本实力超过俄国。((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46. (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895年日本的胜利引起了欧洲观察员的警觉。俄国,法国,德国等国政府慌忙要求中国以更多的让步作为交换,迫使日本放弃对台湾岛的领土要求……库洛特金在1903年访问了日本后,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先进程度堪比俄国人……”1903年,俄国沿鸭绿江部署俄国军队,使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野心受到直接威胁。1904年2月,双方在仁川港首次交战。日本的突袭引起了俄国人的愤怒,沙俄派出第二舰队,满载圣彼得堡人民必胜和复仇的信念开往战场。由于担心受到日本的突袭,俄国人错误地击沉了一般英国渔船,也使自己的巡洋舰“极光号”受到重创,行进速度相当缓慢。事实上,日本在8月份就已经取得了满州海岸的海军优势。同时日军迅速占据各个重要据点,俄国在旅顺口的卫戍部队很快发现自己处于日军的包围之中……等俄国舰队到达现场时,战争都已经结束了。日本靠着欧洲的方式(更现代的军舰,更严明的纪律,更厉害的大炮)取得了胜利,相比之下,沙皇制度却突然看起来像是“亚洲的”,推翻的时机已经成熟。
——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俄国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2)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进程加快,国力提高;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家近代化步伐缓慢;日本体制的组织动员能力高效;俄国沙皇制度弊端重重;日本蓄谋已久不宣而战;战场远离俄国,军队补给不便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
影响:日本扩大了在远东的势力;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受阻;引发俄国社会危机;动摇了沙皇专制制度;迫使俄国进一步改革。(3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四点”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
——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6分)【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
【试题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要分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美国自身工业实力的增强,二是英国国家力量的下降,三是受一战的影响。
(2)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是从“自由中立主义”变为了转而谋求海洋霸权。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要从美国自身的政治体制、威尔逊自身健康状况恶化、英国仍是海洋霸主等多方面分析。【参考答案】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一战爆发,美国逐步转变政策,力图扩大国际影响;部分精英要求美国主动控制海洋;英国仍然是世界海洋霸主,美国希望打破这种局面。(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四点”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
——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9分)(2)转变:从倡导“绝对海洋自由”转向谋求“海洋霸权”。(2分)
原因:“自由中立主义”在美国国内仍有很大影响;分权制衡体制下国会制约了总统意志;英国仍有实力应对美国的挑战,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威尔逊身体状况恶化,政策无法继续推行。(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7分)谢谢大家2019 年 3月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 地理试题双向细目表
内容板块
具体内容
题型
题号
分值
难度预估
能力层次
了解
理解/掌握
应用
权重比例%
以城市开发理念为背景材料,考查其影响和作用
选择题
1
4
0.50

44%
选择题
2
4
0.55

选择题
3
4
0.60

以某一地区土壤这一环境要素为切入点,考查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影响
选择题
4
4
0.65

选择题
5
4
0.60

选择题
6
4
0.55

以冰雾为背景材料,考查其形成原因和机理
选择题
7
4
0.60

选择题
8
0.55

以草皮屋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建筑的关系
选择题
9
4
0.55

选择题
10
4
0.55

选择题
11
4
0.55

材料题
以新西兰贝壳杉的分布及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问题
材料题
36
22
0.55

56%
以赞比亚自然地理特征为背景材料,考查其渔业资源及开发等问题
材料题
37
24
0.55

新的旅游开发方式的意义
旅游地理
43
10
0.60

外来物种的影响
环境保护
44
10
0.55

总计
100
0.56
100%
说明:
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提高试题质量,强化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成绩;
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填写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
命题双向细目表的预测结果及评估结果,由备课组长存档,为今后的命题提供参考。
课件12张PPT。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讲评城市“精明增长”是指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用足城市存量空间,通过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西安市引入“精明增长”理念,科学的设定了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有效的减少了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现象。下图是西安中心城区开发边界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精明增长”理念的是( )
A.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
B.增加绿化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共交通
C.推动郊区城市化
D.积极改造老城区和棚户区
2.西安市通过设定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有效限制了中心城区( )
A.城市面积 B.人口总量 C.服务范围 D.人口密度
3.西安市采取“精明增长”的开发理念,最可以( )
A.优化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 B.提高城市化水平
C.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D.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1.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精明增长”是指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的一种开发方式,即是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积极改造老城区和棚户区,都属于这一理念。同时增加绿化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共交通,也可以改善现有城区的居住环境,也符合“精明增长”理念。推动郊区城市化,是扩大城市面积的开发方式,不属于,因此选C。
2.A 解析:西安市通过设定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可以有效限制中心城区城市面积。人口总量、服务范围、人口密度,更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选A。
3.D 解析:西安市采取“精明增长”的开发理念,可以限制城市的过度蔓延,加大对现有城区的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对优化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影响有限,需要其它措施的配合,选D。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我国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地处祁连山东段,海拔3200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下图为该站测得的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4~6题。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越高,土壤CO2的释放速率越大
B.日出前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达到最小值
C.地面辐射越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越弱
D.该站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地表温度变化幅度
5.该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力较高,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冷季时间长,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慢
B.暖季草类生长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多
C.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D.森林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6.观测发现,该站测得的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有减小趋势,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气候异常,冷季时间延长
C.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 D.地质灾害多发4.B 解析:结合材料和图可以看出,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受地表温度影响更为明显,气温最高时,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并不是最大,A错;日出前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达到最小值,B对;温度越高,土壤微生物活动越强,C错;该站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地表温度变化幅度,D错。选B。
5.D 解析:土壤肥力高低受植物量、温度、降水等因素影响,该站暖季草类生长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多,冷季时间长,有机质分解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有利于土壤吸收养分,因此土壤肥力较高。当地森林植被少,D叙述错误。选D。
6.C 解析: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大小受温度、生物量等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释放速率,A错;气候异常,不一定会使冷季时间延长,B错;地质灾害多发可能性较小,D错;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下降,会导致草甸土CO2释放速率下降,选C。冰雾是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也称冰晶雾,常见于严寒地区的冬季。当近地气层温度很低(一般多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时,水汽就会凝华形成冰晶。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下图是我国某地某日的冰雾日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关于冰雾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大风条件有利于冰雾的形成
B.冰雾发生时风力较小,大气稳定
C.气温在-40℃以下就会形成冰雾
D.冰雾形成时常伴有雨雪天气
8.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午后气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加速了冰雾的消散
B.午后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增大,不利于冰雾的维持
C.午后遭遇冷空气活动,形成逆温天气
D.午后遭遇冷空气活动,形成雨雪天气7.B 解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当近地面气温降低,形成逆温时,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华形成冰晶。因此,冰雾发生时,大气稳定,风力较小。气温在-40℃以下容易形成冰雾,但还需要其它条件,如相对湿度等等。因此B正确。
8.A 解析: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材料看不出冷空气活动,可能性较小。因此选A。区域自然环境对区域内的民居建设有重要影响。在北欧的丹麦、挪威和冰岛等国家,有一种流传千年的建筑——草皮屋,草皮屋大多比较低矮,房屋建设材料均是就地取材,房间位置基本是置于距地面一米以下。下图分别为丹麦区域图和草皮屋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9.草皮屋大多比较低矮且屋顶凸起,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建筑材料 B.降雪多,多大风
C.太阳辐射强 D.隐蔽性好
10.草皮屋建设材料均是就地取材,其木材应该是来自(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11.草皮屋在屋顶上种植草皮并将房间置于距地面一米以下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冻土融化影响 B.加强御寒保暖
C.减少暴雨洪涝影响 D.美化居住环境9.B 解析:草皮屋多分布于丹麦等北欧国家,多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加之冬季降雪多,屋顶需除雪,因此选B.
10.A 解析: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选A。
11.B 解析:当地纬度较高,冬季多大风,温度较低,在屋顶上种植草皮并将房间置于距地面一米以下,可以减少屋内热量散失,加强御寒保暖。在屋顶上种植草不能影响动土变化,当地四季降水均匀,无明显暴雨洪涝,且将房间置于地下也不能减轻暴雨洪涝的影响,美化居住环境不是主要目的。选B。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贝壳杉是常绿大乔木,幼苗喜半阴,大树喜阳光,适宜在温热湿润气候生长,生长较为缓慢。贝壳杉木材耐腐蚀性强,树干含有丰富的树脂,在工业上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
新西兰贝壳杉是新西兰北岛上的特有树种,岛屿北部的怀波瓦森林是新西兰目前最大的贝壳杉分布区,怀波瓦森林因其内的两棵活贝壳杉树——森林之王和森林之父而闻名,树龄分别约2000年和1200年。历史上新西兰北岛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北岛后,大肆砍伐贝壳杉,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修建了贝壳杉博物馆,还设立了贝壳杉保护基金,新西兰贝壳杉面积正逐步扩大。下图为新西兰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与新西兰南岛相比,北岛北部成为新西兰贝壳杉主要分布区的原因。(8分)
(2)新西兰北岛上的乡村民居,多为木质结构建筑。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6分)
(4)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它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6分)36、【参考答案】
解析:该题以新西兰贝壳杉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贝壳杉的分布、生长条件、以及破坏影响和未来的保护措施等等。
(1)纬度较低,气候更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少冻害;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更好;地质条件相对更稳定,受地震火山活动影响更小;开发历史较晚,贝壳杉受人为干扰、破坏较小(2分一点,共8分)。
(2)新西兰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近取材;位于板块边界,多地震,木质建筑抗震能力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木质建筑不易干裂 (2分一点,共6分)。
(3)贝壳杉生长缓慢,破坏后短期内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加强,加剧水土流失;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2分一点,共6分)。
(4)同意。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2分一点,共6分)。
不同意。引入其它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减少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导致贝壳杉死亡;其它树种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2分一点,共6分)。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赞比亚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该国西部地形为平坦的高原,东部多峡谷、瀑布, 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降水量丰富,属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国渔业资源丰富,居民饮食有明显的鱼类偏好,但近年来该国自然捕鱼量已达极限,无法再增加。
材料二:赞比亚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下图为赞比亚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赞比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2)推测赞比亚自然捕鱼量已达极限,无法再增加的原因?(6分)
(3)说明赞比亚交通运输中内河运输占比不大的原因?(8分)37【参考答案】
解析:该题以赞比亚自然条件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赞比亚渔业资源的相关内容,以及交通等知识点。
(1)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热量充足,生物生长快;区内河流、沼泽、湖泊众多,适宜鱼类生存的空间广阔;为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原中丰富的有机质被雨水带入河流,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饵料丰富。(2分一点,共6分)
(2)前期捕捞规模大,增长快;过度捕捞导致部分渔业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加剧,导致渔业资源减产;生态保护需要,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捕捞规模。(2分一点,共6分)
(3)东部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河道弯曲,多暗礁;河流沿途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干湿两季,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对河运需求量小。(2分一点,共8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体育+旅游”的模式是指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即体育性旅游,一方面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产品,以体育活动带动旅游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利用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等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与观赏者。近年来,相较于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将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途中,潜水、滑雪、看球赛……这种体育和旅游结合的新体验已经开始流行。简述发展体育旅游的社会经济意义。43解析: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因此,分析体育旅游的意义,应该从对个人、对社会、对经济等方面分析。
43.答案:(10分)
将锻炼与娱乐消遣有机结合,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2分);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的个性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分);扩大内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分);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2分)。(任答5点,共 10分)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野兔生性机警,听觉和视觉灵敏,逃跑迅速,隐藏严密,繁殖力强,喜欢昼伏夜出。野兔食性复杂,随栖息地环境而定,一般喜食嫩草、野菜和某些灌木的叶,冬吃草根,适应能力强,每年在浅而隐蔽的兔窝里产仔三、四胎,每胎5—6只,幼兔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能够奔跑。澳大利亚原本没有野兔,1788年作为澳洲兔子祖先的欧洲兔子,第一次登陆,由于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和狼等天敌,来到这里的欧洲兔子发现自己简直来到了天堂:这里气候宜人,遍地是可口的青草,四周又看不到敌人的踪影;另外这里土壤疏松,打洞做窝也非常方便。于是,一场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可怕扩张开始了,到1926年,全澳洲的兔子数量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100亿只。由于兔子在澳洲泛滥成灾,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简述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的原因。44.解析:野兔是外来物种,在当地缺乏天敌,且生活习性特殊,不易捕捉,繁殖迅速。所以,这题应该结合材料,进行相关论述。
44.答案:(10分)
野兔繁殖能力强 (2分) ;食性复杂,环境适应力强 (2分) ;是外来物种,缺少天敌 (2分) ;生性机警,听觉和视觉灵敏,逃跑迅速,隐藏严密,不易捕捉(2分);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适宜野兔生长,生存空间广阔(2分) ;(任答5点,共 10分)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政治双向细目表
内容板块
具体内容
题型
题号
分值(分)
能力层次
权重比例
了解
理解/掌握
应用
必修1
价格变动的影响
选择题
12
4

28
消费的类型及影响
选择题
13
4

收入与分配
选择题
14
4

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
选择题
15
4

新发展理念与产业结构转型
材料题
38(1)
14


必修2
公共参与与舆论监督
选择题
16
4

20
民主政治与科学决策
选择题
17
4

依法治国
选择题
18
4

国际社会的知识
材料题
39
12


必修3
文化的影响
选择题
19
4

2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选择题
20
4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材料题
40(1)
12


必修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选择题
21
4

28
跨单元:联系、实践和意识
选择题
22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选题题
23
4

文化的社会作用
材料题
40(2)
10

综合能力应用
创新题型
非选择题
39(2)
4

4
课件33张PPT。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
文科综合(政治部分)讲评1.在正常条件下,下列各图的关系表述得正确的个数是:注:图d中的①为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②为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A.1个 B.2个 C.3个 D.0个【答案】A
【解析】从各图的关系表述中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故图a错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价格总额成正比,故图b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即使家庭没有收入,也需要消费,故图c错误;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图中①为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②为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故图d正确;正确的个数应为1个,A项符合题意。2.伴随着2022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冰雪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持续稳步增长,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冰雪旅游大发展的期待。冰雪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是
①开展冰雪赛事和体验活动 ②人民收入不断提高
③享受型消费即将成为主流 ④冰雪运动产业发展
⑤建设冰雪场地及配套设施 ⑥冰雪运动需求增加A.⑥→⑤→①→④ B.②→⑥→①→④

C.⑥→①→③→④ D.②→①→⑤→④【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传导类选择题,但还不是单纯的传导,首先要进行一个六选四的筛选,然后四个选项进行前后的传导排序。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首先审设问,冰雪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人民收入不断提高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③选项观点本身表述错误,我国消费类型根据消费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但还没有达到享受型消费即将成为主体的水平,排除。本题来到这里,如果运用排除法,已经可以确定排除BCD选项。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从正选法的角度分析剩余四个选项之间的前后传导顺序。首先,冰雪运动作为源头,冰雪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冰雪运动的需求增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需求增加导致冰雪场地及配套设施增加,而生产决定消费,有了场地和设施,冰雪赛事和活动得到发展,最终对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入选。故本题选A。3.观察下表数据变化,判断引发表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下降
②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
④我国的分配政策不断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收入的因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影响收入的根本因素还在经济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导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分配政策的不断完善,也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入选。①选项与题干无关,物价总体水平会影响消费,而不是影响可支配收入,排除。③选项与题干无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是1978年,而题干表述是近四年的事情,构不成直接的因果关联,排除。故本题选C。4.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856亿元人民币,折合1350亿美元,增长3%,在全球跨国投资下降19%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2019年,国家商务工作将重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探索自由贸易港,扩大全方位开放,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我国政府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过程中,应该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
②赋予自由贸易港更大自主权,激发改革活力
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制定公正合理的多边贸易规则
④探索促进资本、物资更自由流动的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B
【解析】我国政府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过程中,应该赋予自由贸易港更大自主权,激发改革活力,探索促进资本、物资更自由流动的机制,②④项符合题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是企业应有的作为,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①项与题意不符;公正合理的多边贸易规则不应该由我国政府来制定,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5.近年来,一些看似普通的小案件,经媒体报道后,却引发大舆情,这种网络舆论代表了部分民意,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外部监督的作用,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也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绑架司法机关,影响司法公正,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普通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坚持权利与义务有机统一
②政府机关:建设全民政府,提高对网络舆情监管能力
③网络媒体:加大报道力度,通过舆论监督行使监督权
④司法机关:加强普法教育,引导和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A
【解析】妥善处理,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难免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绑架司法机关,甚至左右定罪量刑抑或影响司法公正,这警示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有序的参与政治,司法机关应坚守法治定力,重视舆论但不为舆论干扰,①④适合题意;我国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府是包办一切的“全能政府”,②错误;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6.2019年两会期间,针对农村房屋拆迁法律空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民盟中央向大会建议,尽快完善农村拆迁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拆违力度,杜绝违章补偿,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阳光操作,公开补偿结果。民盟中央积极建言献策有助于
A.强化民主监督,确保国家司法公正
B.发挥协商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C.完善多党合作,拓宽党的执政渠道
D.赋予人民审判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答案】B
【解析】民盟中央积极建言献策,与“民主监督”无关,“确保司法公正”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A排除;民盟中央积极建言献策有助于发挥协商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B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C中“拓宽党的执政渠道”说法错误;人民法院有审判权,人民没有审判权,D说法错误。本题选B。7.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要坚持依法全面履职,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依法全面履职,政府需要
①明确行政权力边界,避免政府法外施权
②推进政府政务公开,保障公民依法监督
③优化政府决策程序,保障公民行使决策权
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避免损害公民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明确行政权力边界,避免法外施权,需要政府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监督权,①②符合题意。公民不能行使行政决策权,③排除。避免损害公民合法利益,④排除。故选A。8.对于强国之道的探讨,是一个千年常新的问题。在百多年来国际学术界的探讨中,有相当部分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强国崛起的思想与文化背景。对此,有学者指出,强国之道有赖于思想的健全。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
【解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①项错误;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换为物质力量,但这种转化是需要条件的,不能直接转化,②项错误;③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D。9.互联网时代催生起来的“微公益”活动,强凋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微公益”活动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微公益”活动是彰显了文化自信
②“微公益”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微公益”活动提高了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微公益”活动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食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
【解析】材料中,“微公益”活动,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可见,“微公益”活动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是“微公益”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食粮,故②④正确;①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微公益”活动提高了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素养,故③错误。故选C。10.有一种观点相信“意念可以移物”,甚至相信用意念可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另一种观点认为“理在事先”。这两种观点都
①将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②属于唯心主义
③没有承认辩证法
④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划分
题干中的第一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第二种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都是唯心主义,否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故②④项正确,排除①项,因为①项是唯物主义,与题干中的唯心主义相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涉及谁是本原,不涉及辩证法的内容,部分唯心主义也坚持辩证法,如黑格尔,故排除③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11.备受关注的神经影像领域“人机大战”,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人工智能(AI)选手“BioMindTM天医智”以高出20%的正确率,战胜了来自全球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25名医界“最强大脑”。天坛医院一个影像大夫每天读片诊断的时间达到18个小时。按照“BioMind天医智”目前的速度,一个大夫一天的工作量,它只需要400—500秒,也就是不到10分钟的时间。现在患者到医院做核磁,结果都要等第二天以后才能拿到。如果让AI来做,那么核磁结果基本上立等可取,几分钟就行。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人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从事精准实践活动
③主体可以把物质工具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
④人工智能有意识、有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联系的观点;实践的相关内容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选项①正确。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社会性的物质活动,选项②表述有误,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从事精准实践活动。主体可以把物质工具如电脑等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这属于客体主体化的表现,选项③正确。选项④表述有误,只有人类才会有意识和思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②12.习主席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古文诗句,寓意深远,精准传神,例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的风貌。古今中外,也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②社会发展取决于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总是有推动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①选项符合题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选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取决于社会发展;③选项符合题意,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不是亦步亦趋;“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体现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④选项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高质量迈进。2018年1月至11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3%,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和2.0个百分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为201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但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挑战,如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不完善。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度变革的难度与阻力加大,制造业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行业壁垒增加了市场准入成本,突出表现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要素的市场垄断, 区域壁垒阻碍要素自由流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4分)38. ①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3分)
②要深化税改力度,深化增值税改革,规范政府涉企非税收入,严格贯彻税收法定原则,让制造业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国际竞争。(3分)
③实施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降低制造企业的用能成本,匹配企业的资源配置决策与战略布局(4分)
④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分)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2019年3月28日,以“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李克强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虽继续保持增长,但受国际贸易投资低迷、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影响,呈现动能减弱、增速放缓态势,同时新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在上升,很多方面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市场信心不稳。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等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必须寻求互利合作的双赢多赢之道。各方应携手实现共同发展。他强调,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保持长期繁荣发展。各方应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就当前国际形势所提出的主张的合理性。(12分)39.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面对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单边主义,主张践行多边主义,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基础。寻求互利合作的双赢多赢之道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3分)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主张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3分)
④我国面对国际形势提出自己的主张是践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3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材料二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海峡两岸应当如何正确处理“两岸关系”。(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10分)
(3)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4分)40.(1)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3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所以两岸都属于中国的组成部分,两岸关系是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因此,两岸应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两岸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发展,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3分)两岸要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再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3)(2)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华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能够增强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能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3分)③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促进两岸民心相通。(2分)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是推动两岸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答案示例:①准确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每条2分,列出2条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六)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B
5. D
6. C
7. B
8. A
9. B
10. A
11. B
12.A
13.A
14.C
15.B
16.A
17.B
18.A
19.D
20.C
21.C
22.B
23.C
24.C
25.A
26.C
27.A
28.C
29.D
30.C
31.B
32.D
33.C
34.D
35.B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精明增长”是指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的一种开发方式,即是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积极改造老城区和棚户区,都属于这一理念。同时增加绿化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共交通,也可以改善现有城区的居住环境,也符合“精明增长”理念。推动郊区城市化,是扩大城市面积的开发方式,不属于,因此选C。
2.【答案】A
【解析】西安市通过设定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可以有效限制中心城区城市面积。人口总量、服务范围、人口密度,更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选A。
3.【答案】D
【解析】西安市采取“精明增长”的开发理念,可以限制城市的过度蔓延,加大对现有城区的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对优化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影响有限,需要其它措施的配合,选D。
4.【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和图可以看出,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受地表温度影响更为明显,气温最高时,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并不是最大,A错;日出前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达到最小值,B对;温度越高,土壤微生物活动越强,C错;该站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地表温度变化幅度,D错。选B。
5.【答案】D
【解析】土壤肥力高低受植物量、温度、降水等因素影响,该站暖季草类生长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多,冷季时间长,有机质分解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有利于土壤吸收养分,因此土壤肥力较高。当地森林植被少,D叙述错误。选D。
6.【答案】C
【解析】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大小受温度、生物量等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释放速率,A错;气候异常,不一定会使冷季时间延长,B错;地质灾害多发可能性较小,D错;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下降,会导致草甸土CO2释放速率下降,选C。
7.【答案】B
【解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当近地面气温降低,形成逆温时,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华形成冰晶。因此,冰雾发生时,大气稳定,风力较小。气温在-40℃以下容易形成冰雾,但还需要其它条件,如相对湿度等等。因此B正确。
8.【答案】A
【解析】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材料看不出冷空气活动,可能性较小。因此选A。
9.【答案】B
【解析】草皮屋多分布于丹麦等北欧国家,多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加之冬季降雪多,屋顶需除雪,因此选B。
10.【答案】A
【解析】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选A。
11.【答案】B
【解析】当地纬度较高,冬季多大风,温度较低,在屋顶上种植草皮并将房间置于距地面一米以下,可以减少屋内热量散失,加强御寒保暖。在屋顶上种植草不能影响动土变化,当地四季降水均匀,无明显暴雨洪涝,且将房间置于地下也不能减轻暴雨洪涝的影响,美化居住环境不是主要目的。选B。
12.【答案】A
【解析】从各图的关系表述中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故图a错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价格总额成正比,故图b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即使家庭没有收入,也需要消费,故图c错误;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图中①为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②为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故图d正确;正确的个数应为1个,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传导类选择题,但还不是单纯的传导,首先要进行一个六选四的筛选,然后四个选项进行前后的传导排序。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首先审设问,冰雪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人民收入不断提高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③选项观点本身表述错误,我国消费类型根据消费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但还没有达到享受型消费即将成为主体的水平,排除。本题来到这里,如果运用排除法,已经可以确定排除BCD选项。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从正选法的角度分析剩余四个选项之间的前后传导顺序。首先,冰雪运动作为源头,冰雪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冰雪运动的需求增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需求增加导致冰雪场地及配套设施增加,而生产决定消费,有了场地和设施,冰雪赛事和活动得到发展,最终对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入选。故本题选A。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收入的因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影响收入的根本因素还在经济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导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分配政策的不断完善,也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入选。①选项与题干无关,物价总体水平会影响消费,而不是影响可支配收入,排除。③选项与题干无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是1978年,而题干表述是近四年的事情,构不成直接的因果关联,排除。故本题选C。
15.【答案】B
【解析】我国政府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过程中,应该赋予自由贸易港更大自主权,激发改革活力,探索促进资本、物资更自由流动的机制,②④项符合题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是企业应有的作为,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①项与题意不符;公正合理的多边贸易规则不应该由我国政府来制定,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6.【答案】A
【解析】妥善处理,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难免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绑架司法机关,甚至左右定罪量刑抑或影响司法公正,这警示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有序的参与政治,司法机关应坚守法治定力,重视舆论但不为舆论干扰,①④适合题意;我国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府是包办一切的“全能政府”,②错误;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7.【答案】B
【解析】民盟中央积极建言献策,与“民主监督”无关,“确保司法公正”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A排除;民盟中央积极建言献策有助于发挥协商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B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C中“拓宽党的执政渠道”说法错误;人民法院有审判权,人民没有审判权,D说法错误。本题选B。
18.【答案】A
【解析】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明确行政权力边界,避免法外施权,需要政府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监督权,①②符合题意。公民不能行使行政决策权,③排除。避免损害公民合法利益,④排除。故选A。
19.【答案】D
【解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①项错误;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换为物质力量,但这种转化是需要条件的,不能直接转化,②项错误;③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D。
20.【答案】C
【解析】材料中,“微公益”活动,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可见,“微公益”活动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是“微公益”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食粮,故②④正确;①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微公益”活动提高了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素养,故③错误。故选C。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划分题干中的第一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第二种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都是唯心主义,否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故②④项正确,排除①项,因为①项是唯物主义,与题干中的唯心主义相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涉及谁是本原,不涉及辩证法的内容,部分唯心主义也坚持辩证法,如黑格尔,故排除③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联系的观点;实践的相关内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选项①正确。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社会性的物质活动,选项②表述有误,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从事精准实践活动。主体可以把物质工具如电脑等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这属于客体主体化的表现,选项③正确。选项④表述有误,只有人类才会有意识和思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②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①选项符合题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选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取决于社会发展;③选项符合题意,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不是亦步亦趋;“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体现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④选项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24.【答案】C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古代孝德教育。“天人感应”及“君权神授”强调对君权的神化,不涉及忠孝并论,故A、D两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汉代往往将孝德与忠君相联系,从教育层面入手,潜在目标是为了以孝劝忠,这就使孝德教育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
25.【答案】A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古代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是汉代张骞“凿空”,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保证了西域周边的畅通与安稳和消除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但不是实质,故C、D错误;材料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实行郡县制度管理, 进一步促成了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故A项正确。
26.【答案】C
【解析】命题角度南宋的对外贸易。题干主要论述了南宋与日本的贸易增多,这不能说明外贸的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来源,故A项错误;自1167年以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之后,宋商的贸易主要在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这不能说明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故B项错误;与1167年以前相比,日本的政策有所变化,导致了与南宋的贸易逐渐进入高潮,说明由于日本政策的调整,南宋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日本与南宋的贸易属于正常的经济贸易交流,不是朝贡贸易,故D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画的意境。《踏花归去马蹄香》,没有选中的那些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立即联想到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而引来蝴蝶将其误作花;《深山藏古寺》,画面上只见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如此意境自然成功得获得第一名,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此艺术追求不同,故均可排除。
28.【答案】C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近代史的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材料反映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表现改良和革命是推动民族复兴的手段,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故C项正确。
29.【答案】D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根据材料中的“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表明当时时尚性消费中洋货风气盛行。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中西习俗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大众传媒的作用,排除B项;“成为都市主流”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30.【答案】C
【解析】命题角度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A项错误;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必须健全连以上各级党的组织,以建立党的领导中枢;防止党与军事分离、党不能领导军事的危险”可知,中共确定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故C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故D项错误。
31.【答案】B
【解析】命题角度罗马法。根据材料“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表明诉权在裁判官手中不能说明公开公正,故A项错误;据材料“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和“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表明罗马法重视物权保护,故B项正确;据材料“未将旅客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说明重视的是物权而不是人身安全,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说明诉讼程序带有主观意愿并不是强调程序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32.【答案】D
【解析】命题角度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真正的工业文明时代还没有到来,故A项错误;地理大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地理大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大发现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
33.【答案】C
【解析】命题角度工业文明与环境问题。生物进化论是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与材料保护环境、崇敬生命不符,故A项错误;对理性社会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但工业化生产带来了煤等能源的消耗和废水、浓烟等环境污染,故材料作者的主张是对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担忧,故C项正确;对人类的贪欲的遏制,体现不出作者强调自然整体性的主张,故D项错误。
34.【答案】D
【解析】命题角度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故A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就已经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故改革不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和原子能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国家实施高科技建设,故D项正确。
35.【答案】B
【解析】命题角度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贫富差距引发逆全球化运动与材料的内容强调逆全球化是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不符,故A项错误;“逆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表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矛盾尖锐,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法与逆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与逆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不符,故C、D两项错误。
36.(1)纬度较低,气候更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少冻害;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更好;地质条件相对更稳定,受地震火山活动影响更小;开发历史较晚,贝壳杉受人为干扰、破坏较小(2分一点,共8分)。
(2)新西兰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近取材;位于板块边界,多地震,木质建筑抗震能力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木质建筑不易干裂 (2分一点,共6分)。
(3)贝壳杉生长缓慢,破坏后短期内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加强,加剧水土流失;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2分一点,共6分)。
(4)同意。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2分一点,共6分)。
不同意。引入其它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减少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导致贝壳杉死亡;其它树种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2分一点,共6分)。
【解析】该题以新西兰贝壳杉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贝壳杉的分布、生长条件、以及破坏影响和未来的保护措施等等。
37.(1)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热量充足,生物生长快;区内河流、沼泽、湖泊众多,适宜鱼类生存的空间广阔;为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原中丰富的有机质被雨水带入河流,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饵料丰富。(2分一点,共6分)
(2)前期捕捞规模大,增长快;过度捕捞导致部分渔业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加剧,导致渔业资源减产;生态保护需要,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捕捞规模。(2分一点,共6分)
(3)东部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河道弯曲,多暗礁;河流沿途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干湿两季,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对河运需求量小。(2分一点,共8分)
【解析】该题以赞比亚自然条件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赞比亚渔业资源的相关内容,以及交通等知识点。
38.①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3分)
② 要深化税改力度,深化增值税改革,规范政府涉企非税收入,严格贯彻税收法定原则,让制造业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国际竞争。(3分)
③ 实施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降低制造企业的用能成本,匹配企业的资源配置决策与战略布局(4分)
④ 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分)
39.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面对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单边主义,主张践行多边主义,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
②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基础。寻求互利合作的双赢多赢之道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3分)
③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主张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3分)
④ 我国面对国际形势提出自己的主张是践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3分)
40.(1)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3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所以两岸都属于中国的组成部分,两岸关系是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因此,两岸应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
②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两岸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发展,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3分)两岸要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再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3)
(2)①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华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能够增强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能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3分)
③ 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促进两岸民心相通。(2分)
④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是推动两岸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① 准确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 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③ 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每条2分,列出2条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1.(1)背景:南宋迁都杭州;北方移民潮使居民人数猛涨;突破坊市制度的时空限制;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重心南移,建筑用地的缺乏。(每点共2分,任意4点8分)
对策:鼓励私人建设多层楼宇并出租;建公租房并设专门机构管理;适当宽限交房租日期。(每点1分,共3分)
(2)背景:城镇住房长期实行分配制度;国家投资住房无法产生效益;职工住房观念被动落后;人均居住面积下降,近半数城镇民众缺房。(每点2分,共8分)
特点:渐进式探索;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相适应;逐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每点1分,共4分)
(3)启示:重视房产行业健康发展,进行适度调控;加强公租房建设,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进行住房改革,加快住房建设,改善住房条件;防止房产过热,保障社会稳定。(任意2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试题解析】
(1)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从“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等可知背景。从“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等可知对策。?
(2)第一小问考查1979年中国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打分排队进行分配”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背景。第二小问考查改革开放最初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79—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3)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概括及结合当前形势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二政府的政策措施,以及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房地产改革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围绕材料,结合现实,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2.(1)“西域”向“西洋”“西方”变化,从陆路交通到达范围到海洋交通到达范围。
原因:科技进步,交通发展,海陆交通发展和畅通,国力强盛,同诸国商贸文化友好往来。(6分)
(2)“西域”“西洋”从单纯指地理上对外族国家与地区的称呼,到近现代具有综合意义的“西方”。
原因:古代中国受“中国中心”思想的影响比较大。近代后,伴随同西方国家的交往,将其视为与诸多华夏文明并立的参照国家,反映了中国对外来文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变化。 (6分)
(3)经历了地理—政治—文化概念的历程,“西方”的内涵不断丰富。
原因: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时代发展,世界整体性增强,中外交往逐渐深入。(6分)(答出其中两点并说明,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
一小问变化,根据图表,从名称的变化可以得出是从“西域”到“西洋”“西方”的变化,但根据主要范围的变化可从地理角度(交通到达范围)、称谓内涵综合度和丰富度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变化:一、“西域”向“西洋”“西方”变化,从陆路交通到达范围到海洋交通到达范围;二、“西域”“西洋”从单纯指地理上对外族国家与地区的称呼,到近现代具有综合意义的“西方”;三、经历了地理——政治——文化概念的历程,“西方”的内涵不断丰富。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外交往的相互影响、中国对外来文明的认识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43.将锻炼与娱乐消遣有机结合,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2分);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的个性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分);扩大内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分);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2分)。(任答5点,共 10分)
【试题解析】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因此,分析体育旅游的意义,应该从对个人、对社会、对经济等方面分析。
44.野兔繁殖能力强 (2分) ;食性复杂,环境适应力强 (2分) ;是外来物种,缺少天敌 (2分) ;生性机警,听觉和视觉灵敏,逃跑迅速,隐藏严密,不易捕捉(2分);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适宜野兔生长,生存空间广阔(2分) ;(任答5点,共 10分)
【试题解析】
野兔是外来物种,在当地缺乏天敌,且生活习性特殊,不易捕捉,繁殖迅速。所以,这题应该结合材料,进行相关论述。
45.(1)背景: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伴随经济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日本民众广泛关注环境问题,呼吁改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己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日本国内企业追求利润,忽视环保。(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
(2)对策:健全法律体系,将防治产业公害上升到国家战略;建立行政救济制度,改善民生;依靠社会团体,将保护环境落到实处;政企大幅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生产等方面的环保水平。((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
启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3分)
【试题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20世纪中叶日本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一方面是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如果不调整己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必然就要调整。
(2)日本应对产业公害问题的对策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例如,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公害问题及环境问题、实行行政救济制度、日本的环保投资急速增加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由此带来的启示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主要从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做到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46.(1)背景:甲午战争使日本扩大了远东的势力;日本的扩张引起了欧洲列强的警惕;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与日本的侵略政策发生冲突;日本实力超过俄国。((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
(2)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进程加快,国力提高;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家近代化步伐缓慢;日本体制的组织动员能力高效;俄国沙皇制度弊端重重;日本蓄谋已久不宣而战;战场远离俄国,军队补给不便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
影响:日本扩大了在远东的势力;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受阻;引发俄国社会危机;动摇了沙皇专制制度;迫使俄国进一步改革。(3分)
【试题解析】
(1)据材料“1895年日本的胜利引起了欧洲观察员的警觉”、“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先进程度堪比俄国人”、“1903年,俄国沿鸭绿江部署俄国军队,使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野心受到直接威胁。”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第一问,据材料“日本靠着欧洲的方式(更现代的军舰,更严明的纪律,更厉害的大炮)取得了胜利,相比之下,沙皇制度却突然看起来像是‘亚洲的’,推翻的时机已经成就。”并结合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和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日俄在远东势力的消长,对俄国社会危机的加深和沙皇统治受到冲击等方面加以回答。
47.(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一战爆发,美国逐步转变政策,力图扩大国际影响;部分精英要求美国主动控制海洋;英国仍然是世界海洋霸主,美国希望打破这种局面。(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6分)
(2)转变:从倡导“绝对海洋自由”转向谋求“海洋霸权”。(2分)
原因:“自由中立主义”在美国国内仍有很大影响;分权制衡体制下国会制约了总统意志;英国仍有实力应对美国的挑战,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威尔逊身体状况恶化,政策无法继续推行。(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满分7分)
【试题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要分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美国自身工业实力的增强,二是英国国家力量的下降,三是受一战的影响。
(2)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是从“自由中立主义”变为了转而谋求海洋霸权。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要从美国自身的政治体制、威尔逊自身健康状况恶化、英国仍是海洋霸主等多方面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