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五)理综答案(PPT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五)理综答案(PPT版)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五)化学部分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速桥梁的腐蚀
B.雾霾是一种分散系,N95活性炭口罩可用于防霾,其原理是吸附作用
C. 晶体硅制得的光电池,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D.大力推广使用煤的液化、气化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解析】融雪中含有电解质,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选项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选项B正确;晶体硅是制光电池材料,选项C正确;大力推广使用煤的液化、气化技术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SO2的污染而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D错误。A【解析】虽然K2Cr2O7溶液中存在K2CrO4的可逆反应,但选项A中未注明体积,选项A错误;50mL18.4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后反应,硫酸有浓变稀后反应不在进行,参与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比0.92 mol小,选项B正确;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2.24L SO3与O3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数大于0.3NA,选项C正确; KHSO4为离子化合物,液态KHSO4只断裂离子键,K+个数为0.05 NA,选项D正确。8.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1mol/LK2Cr2O7溶液中Cr2O72-的数目小于0.1NA
B.50mL18.4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后反应,生成SO2分子数小于0.46NA
C.标准状况下, 2.24L SO3与O3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数大于0.3NA
D.0.05 mol液态KHSO4中含有0.05 NA个阳离子【解析】根据丙为淡黄色固体单质,易溶在XZ2中,推测XZ2,为CS2,X-C、Z-S、Y-O、W-H,,甲-H2、乙- O2、丙- S、m-H2O、n-H2S、p- SO2;原子半径:H<O<C,选项A错误C和H元素可以形成很多烃类,如C2H2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选项B错误;S和O可以形成SO2和SO3,SO3没有漂白性,选项C错误;非金属性:O>S>C,选项D正确。D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位于同一主族。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为淡黄色固体,易溶在XZ2中,n是一种二元弱酸。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X<Y
B.W与X组成的化合物中只有极性键
C.Y与Z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有漂白性
D.非金属性:Y>Z>XB
【解析】CH2=C(CH3)CH2CH3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为异戊烷,选项B错误。【解析】酸溶时有单质硫生成,MnO2作氧化剂,选项A错误;由于MnO2有氧化性,会与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对环境有污染,选项B错误;酸溶时MnO2作氧化剂,被还原为Mn2+,因此在通电条件下Mn2+转化为MnO2,应该在阳极被氧化, 选项D错误。C
11.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和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制取干电池中所需的MnO2和Zn,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时,MnO2作还原剂 B.可用盐酸代替硫酸进行酸溶
C.原料硫酸可以循环使用 D.在电解池的阴极处产生MnO2B
12.[Fe(CN)6] 3-可将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转化为可利用的硫,自身还原为[Fe(CN)6] 4-。工业上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通电电解,然后通入H2S加以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b为正极
B.当溶液中有 32g S析出,有2NA的H+由左室移向右室
C.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2HCO3-+2e-=H2↑+2CO32-
D.整个电解过程中只需要通入H2S,不需要补充KHCO3溶液和 K4[Fe(CN)6]溶液【解析】电解过程中,右池(阳极)失电子,[Fe(CN)6] 4-转化为[Fe(CN)6] 3-,左池(阴极)得电子发生:2HCO3-+2e-=H2↑+2CO32-;当H2S通入右池,与生成[Fe(CN)6] 3-反应:2[Fe(CN)6] 3-+H2S=2[Fe(CN)6] 4-+ S+ 2H+,生成H+由右室移向左室,与CO32-反应生成HCO3-,选项B错误。C
【解析】0点溶质为NH4Cl溶液,M点溶质为NH4Cl和NH3·H2O,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选项A正确;M点根据电荷守恒n(NH4+)+ n(H+) + n(Na+)= n(OH-)+ n(Cl-),n(OH-)-n(H+)=0.05-0.1+ a=(a-0.05) mol,选项B正确; =Kh/ c(NH3·H2O),.随着NaOH的加入,c(NH3·H2O)增大, 不断减小,选项C错误;选项D为物料守恒,答案正确。 26.(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如下合成路线:【答案】(1)①BC(2分) ②防倒吸,安全瓶作用(1分)填写下列空白:
①若用上述装置制备氢气,收集装置可选用下列 装置
②若用上述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气体,装置b的作用是 ;
c中盛装的试剂是 。 【解析】(1)H2既能排空又能排水为了控制生成一氧化碳的速度,则分液漏斗a中盛装的试剂是 。
③实验室用浓硫酸和2-丙醇制备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
(填序号,试剂可以重复使用);答案:HCOOH(2分)③ E D A D C B (2分)解析:浓硫酸少,不能产生CO,浓硫酸多,无法控制反应的进行,所以浓硫酸在下,甲酸在上。(2)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a. 低温、高压、催化剂 b. 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 常温、常压、催化剂 d. 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3)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 1-丁醇粗品。为纯化 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
①R—CHO+NaHSO3(饱和) →RCH(OH)SO3Na↓;
②沸点:乙醚 34℃,1-丁醇 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试剂1为 ,操作3为 。答案:(2) b (1分) (3)饱和NaHSO3溶液;(2分) 蒸馏;(1分)27.(14分)(1)H2NCOONH4是工业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CO2和氨气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2NH3(g)+CO2(g)=H2O(l)+CO(H2N)2(g) △H=-134kJ/mol(2)用氨水捕集烟气中的CO2生成铵盐,是减少CO2排放的可行措施之一。
①写出氨水捕集烟气中的CO2生成碳酸氢铵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分别用不同pH的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CO2,CO2脱除效率与吸收剂的pH关系如图2所示,烟气中CO2的含量为12%,烟气通入氨水的流量为0.052 m3/h(标准状况),用pH为12.81的氨水吸收烟气30min,脱除的CO2的物质的量最多为____________(精确到0.01)。
③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CO2脱除效率提高,但高于40℃时,脱除CO2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2)①CO2+NH3?H2O═NH4HCO3;(2分) ②0.13mol; (2分)
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1分)【解析】(2)②根据表中信息计算n=0.052×12%×91.6%×0.5×103/22.4=0.13 mol;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①能代表丙反应的曲线是________(选填I、II),a、b点的压强关系为Pa________Pb(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3)甲、乙、丙三容器中,甲和乙达到平衡的结果相同,丙相当于乙的加压,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甲、乙平衡态,丙反应的曲线是I;甲平衡时与b点压强相同,a点时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仍在正向进行,压强在减小,所以Pa>Pb。I>②b点时反应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kJ。解析: (1-x)/ (2x+1)=0.7 x=1/8 吸收的能量为90×1/8=11.25 kJ③在T2℃、恒容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6.0×10-3(kPa)-2。若甲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p(CH3OH)=24.0 kPa,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______kPa (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所得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解析:起始时投入2molH2、1molCO,二者按2:1反应,故平衡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二者分压之比为2:1,设平衡时CO分压为p,则氢气分压为2p,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6.0×10-3(kPa)-2,反应达到平衡时p(CH3OH)=24.0kPa,则24kPa/(2p)2×p,解得p=10kPa,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54kPa54(1)加入过量盐酸后,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 ,固体b的成分是
(2)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室温下Ce(OH)3+3H+?Ce3++3H2O的平衡常数为 【已知:室温下,Ce(OH)3的Ksp=8.0×10-21,lg2=0.3】【答案】⑴ Fe3+、H+ SiO2 ⑵2CeO2+H2O2+6H+=2Ce3++O2↑+4H2O⑶8.0×1021(2分)【解析】⑶Ce(OH)3+3H+?Ce3++3H2O的K= c(Ce3+)/ c(H+)3=Ksp/ KW3=8.0×1021(4)步骤Ⅳ中的实验操作包括 ,将NH4Cl固体与CeCl3.6H2O混合真空加热可得无水CeCl3,其中加入NH4Cl的作用是 。 答案:⑷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可抑制CeCl3水解(5)无水CeCl3是重要的分析试剂,现欲对CeCl3样品纯度进行测定,其方法是:准确称取样品wg配成100.00mL溶液,取25.00m至于锥形瓶中,加入稍过量的过硫酸铵溶液将Ce3+氧化为Ce4+,然后用萃取剂【用(HT)2)表示】萃取Ce4+,再用c 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Ce4+被还原为Ce3+),重复2-3次,平均消耗VmL标准溶液。
①经计算,CeCl3样品的纯度为 。【M(CeCl3)=246.5g/mol】
②“萃取”时存在反应:Ce4++n(HT)2?Ce(H2n-4T2n)+4H+,若要提高滴定的准确率,应使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若未进行萃取,经计算所得结果偏高,原因是 。解析:(5)CeCl3与(NH4)2Fe(SO4)2物质的量为1:1,CeCl3样品的纯度=(cV×10-3×246.5×4) ×100%/w
滴定时,Ce4+参与反应,平衡Ce4++n(HT)2?Ce(H2n-4T2n)+4H+逆向进行,酸性可促使反应逆向进行酸35.硼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B原子的能量最高轨道为_____,其第一电离能比Be _____(填“大”或“小”)。
(2)氨硼烷(NH3BH3)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型储氢材料之一,分子中存在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_,写出一种与氨硼烷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_(填化学式)。C2H6N 小2p(3)常温常压下硼酸(H3BO3)晶体结构为层状,其二维平面结构如图a。
① 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1mol的H3BO3中氢键的数目为 。
从氢键的角度解释硼酸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而加热时溶解度增大:___。
② 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任何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叫路易斯酸,任何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叫路易斯碱。从结构角度分析硼酸是路易斯酸:________。答案:(3)sp2(1分) 3NA (2分)
硼酸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缔合,加热时部分氢键被破坏 (2分)
硼酸分子中B原子有一个2p空轨道(1分)(4)立方氮化硼(BN)是特殊的耐磨和切削材料,其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如图b所示。
① 与氮原子直接连接的硼原子构成的几何形状为________。硼原子和氮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为________元环。
(5)已知立方氮化硼的密度为d g?cm-13,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Z原子与X之间的距离为______nm。(列出计算式即可)答案:(4)正四面体(1分) 六 (2分) 回答下列问题:
(1)B生成 D的反应类型为 ,由 D生成 E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及反应条件为 。
(2)F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3)K的结构简式为 。加成反应NaOH 水溶液、加热羟基、醛基(4)由 F生成 H的反应方程式为 。(5)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6)糠叉丙酮( )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请参考上述合成
路线,设计一条由叔丁醇[(CH3)3COH]和糠醛( )为原料制备糠叉丙酮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用,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课件17张PPT。物理试题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五)?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解析答案√√?答案解析√√解析答案答案解析5.998mm???小答案解析A20.42314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67×10-11?答案解析7.3×10-10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题号
题型
具体内容
分值
难度预估
能力层次
了解
理解/掌握
应用
14
单选
万有引力、单位制
6
0.9

15
单选
运动学V-t
6
0.8

16
单选
静力学
6
0.6

17
单选
库仑力、动态平衡
6
0.6

18
多选
交流电、电路
6
0.7

19
多选
核反应方程、动量守恒
6
0.7

20
多选
电磁感应
6
0.6

21
多选
静电场、电路、静摩擦力
6
0.6

22
实验题
测加速度
6
0.7

23
实验题
伏安特性、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9
0.7

24
计算题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
12
0.8

25
计算题
滑块模板模型
20
0.5

33(1)
选择题
测分子直径
5
0.8

33(2)
计算题
理想气体、气体实验定律
10
0.6

34(1)
选择题
机械波、机械振动
5
0.8

34(2)
计算题
几何光学
10
0.6


总计
110
70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五)理综答案
物理答案
写给老师:
试题定位,18年全国卷的难度没有得到认可,19年很有可能会加大难度,也就是19年难度有可能会超过17年,而平时训练难度应该高于高考,所以模拟卷(4)、(5)套都定位在19年有可能达到的最大难度。17、18年全国卷都没有出现新的模型,所以试题设计的基本观点设计常规,熟悉,老师常讲,作业常练的模型,大体一看都是讲过练过的,如果设计的试题偏简单学生就会觉得很顺手,如模拟卷(2)、(3)(靠近18年全国卷),如果试题偏难一般学生就会觉得都是讲过练过的就是不能顺利得分如模拟卷(4)、(5)(靠近17年全国卷)
该试卷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考查都比较高。多次感应一直是全国卷考查热点,20题明显难于全国卷;21题计算繁琐,突出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个是基于17年III卷运算量很大;25题的过程较复杂,神似17年25题;34(2)模型较为新颖,要考虑多次全反射;最近几年对万有引力的考查偏简单,甚至不考,14题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选修部分,34题已经连续几年考查了实验,33题还没有考查过实验,但有很大可能会考查,所以设计了33(1)考查实验;全国卷不会过于在乎考纲,实验题一直都比较灵活而非课本上的实验,当然也就不会完全吻合考纲,该试卷22、23也不同与课本实验。
建议老师先做,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做些适当的调整.
14.答案:A
解析:由万有引力公式F=GM?mr2和F=ma可得G=F?r2M?m=a?r2M,所以单位为N?m2Kg2或者m3Kg?s2,A对,B、C、D错
15.答案:C
解析:由图像,第1秒内甲、乙图线之间的面积表示甲多走的位移4米,甲、乙第一次相距最远,距离为4米,B错;1-3秒内甲、乙图线之间的面积表示乙多走4米,既甲、乙出发后第一次相遇,然后乙反超甲,甲先停下,乙停下时离甲的距离为3-5秒内甲、乙图线之间的面积5米,甲、乙第二次相距最远,距离为5米,所以全程最远距离为5m,相遇1次,C对,D错;第1秒甲、乙速度都大于0,所以甲、乙运动方向相同,A错。
16.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滑块在斜面下滑模型,若滑块加速度已知一般用系统牛顿第二定律,若滑块加速度未知一般合成支持力和摩擦力,看合力方向来。该题属于后一种情况,因为滑块恰好匀速下滑所以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平衡重力,竖直向上,他们的反作用力竖直向下,既B受的重力,A对B的压力、摩擦力合力都竖直向下,所以地面只能给B竖直向上的力,既没有摩擦力,D对,C错;加力后A减速下滑,既A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地面支持力大于A、B总重力,A、B错。
17.答案:C
解析:如图,设A到细绳悬点距离为h,绳长l,AB球间距离x,重力mg,AB间库仑力F库,细绳拉力T,作小球B放电过程中某位置的受力分析,易得图中两阴影三角形相似,可得hmg=LT=xF库,因为h,L,mg都是常数,所以T也不变,带电量减小细绳与墙夹角减小,放电过程中,B球沿圆弧运动,由几何关系x减小,F库减小,A、B、D错,C对。若小球电量减为零,模型突变。
18.答案:BD
解析:由交流电的产生可得Em=nBsω=20V,t=π60s时,电动势最大,所以瞬时电动势e=20cos(10t?π6)V,A错误;矩形线圈电阻分电压最大值为0.01×200V=2V,变压器输入电压最大值为20-2=18V,变压器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8V,电压表读数为有效值1.82≈1.3V,B对;线圈转速变两倍,电源电动势最大值变两倍,交流电频率变大,电容的容抗减小,回路电流不止增加两倍,C错误;闭合开关和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下移都是增大输出电路的功率,电流增加,矩形线圈分压变大,变压器输入电压、输出电压都变小,D对
19.答案:AC
解析:由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裂变方程92235U+01n→y141A+36xB+301n中x=92,y=56。由动量守恒,92235U原来静止,分裂的A、B核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磁场相同,由公式R=mvqB和mv乘积相等,核子半径之比等于核电荷数的反比,即36:56=9:14,A对;由T=2πmqB可得周期之比为141×3692×56=12691288,B错;由Ek=P22m和P相同得动能之比为质量的反比92:141,C对;A、B核带正电,速度方向相反,轨迹为外切圆,D错
20.答案: BC
0-t2时间内B均匀变化,线圈I有恒定电流,在矩形铁芯中的磁场恒定,线圈II中没有电流,t2-t4磁场按余弦变化,t2-t3磁场减小,变化率增大,线圈I中有逆时针增大的电流,t3时最大,矩形铁芯中磁场顺时钟增大,变化率减小,线圈II中顺时针减小的电流,变化率变大,线圈III中顺时针增大的电流,t3-t4III中为顺时针减小的电流,C对;t4时刻,线圈I没有电流,但线圈I电流的变化率却是最大,所以线圈II中有电流。因为正弦求导是余弦,余弦求导是正弦,电流最大,变化率就最小,电流为零变化率就最大。又由B∝Ir可知电流产生磁场和电流变化规律相同
21.答案:CD
解析:对ab杆受力分析,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最大,沿斜面向下最大分别如图甲、乙,列方程组N1=F1sin37°+mgcos37° f1=μN1f1+F1 cos37°=mgsin37°和N2=F2sin37°+mgcos37° f2=μN2,f2+F3 cos37°=mgsin37°解得F1=895N,F2=1665N,再由F=BIL,I=ER+r,
可解得R1=8.75Ω,R2=27.5Ω,所以8.75-27.5之间的都可以
22.答案:(1)5.998mm (2)dt1,dt2,d22h(1t22?1t12)(3)小
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为主尺+游标,结合游标快到0刻度线了,所以主尺为6mm刻度还没有出来,读作5.5mm,游标读作作0.498mm,总读数为5.998mm。
(2)因为小球的直径小所以用小球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替代小球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v 1=dt1,v 2=dt2,由2gh=v22?v12,所以g= d22h(1t22?1t12),因为用小球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替代了小球球心过光电门的速度,所以小球直径越小,误差越小
23.答案:(1)A (2)(3)2,3,1,4 (4)0.42
解析:(1)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需要分压连接,滑动变阻需要小电阻,但又不能让电源电流过大(一般不能长时间超过0.6A),最大值15Ω左右的滑动变阻器最好;测3V左右普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了电源电流不会过大,又能测量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5Ω左右最好,所以选A。
(2)如图,注意导线不能交叉,相交
(3)测量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需要有灯泡,S3接3,滑动变阻器需要分压,所以S2接2;若测电源电动势和小内阻,电压表需要接电源两端,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S2接1、S3接4。
(4)知道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可以画电源的U-I图(如图中红线),I短=Er=1.5A,图中横坐标不够长,最好的方法是先算出图中某电流时的路端电压,如I=0.5A时,电源内阻消耗电压U=0.5×2=1V,路端电压为3-1=2V,如图画出电源的U-I图,又因为两灯炮是串联的,所以电流相同,但两倍灯泡电压等于电源路端电压,用刻度尺平行U轴移动到蓝线位置时小灯泡曲线上的电压两倍刚好与电源U-I图线电压相同,此时对每个小灯泡I=0.38A,U=1.10V,P=UI=0.42W

24.答案:(1)CF之间都有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射出,CF=3L
(2)沿与CE成30°角入射,v∈[2qBLm,∞)
解析:(1)要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就是要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圆心角最大,也就是粒子要沿CD进入磁场,从CE边离开,由qvB=mv2R得R=mvqB,即v趋于0,半径趋于零,粒子从CE边靠近C点离开,v越大,R越大,粒子离开的位置离C点越远,最大的半径为轨迹圆与DE相切的时候,由几何关系θ=90°-60°=30°、R=L,CF=2Rcos30°=3L
(2)由几何关系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弦为CE,弦长相同得情况下最小速度对应最小半径,∠DCE>∠CED,所以最小半径就是粒子从E点离开时圆弧与DE相切,所以对应半径OE⊥DE,由几何关系易得α=60°,R=2L,由qvB=mv2R得vmin=qBRm=2qBLm,当粒子沿接近CE方向进入磁场,弦为CE速度则趋于无穷,半径趋于无穷,所以在磁场中轨迹对应弦最长的粒子的可能速度v∈[2qBLm,∞)
25答案:(1)20kg?m/s (2)8.85J (3)1.65m
解析:(1)地面光滑,对滑块和模板用动量定理有Ft=P-mv0,解得P=Ft+mv0=7×2+1×6=20Kg?m/s
(2)滑块木板共速前,对m有μmg=ma1
对M有F+umg=Ma2
由运动学v共1=v0-a1t1=a2t1解得a1=1m/s2,a2=4m/s2,t1=1.2s,v共1=4.8m/s
这一过程中的相对位移?x1=v0+v共12t1?v共12t1=3.6m
之后M速度比m大,m受摩擦力反向加速度大小没变,但方向变成向右,对M有F-umg=Ma3
解得a3=3m/s2这一过程时间为t2=2.7-1.2=1.5s,m、M在2.7s的速度分别为
v1=v共1+a1t2=4.8+1×1.5=6.3m/s,v2=v共1+a3t2=4.8+3×1.5=9.3m/s
该过程相对位移?x2=v1+v共12t2?v2+v共12t2=2.25m
撤F后,m依然加速,加速度不变,对M有umg=Ma4解得a4=0.5m/s2
由运动学可得第二次共速v共2=v1+a1t3=v2-a4t3
解得t3=2s,v共2=8.3m/s
这一阶段相对位移?x3=v1+v共22t3?v2+v共22t3=3m
全程系统摩擦生热Q=umg(?x1+?x2+?x3)=8.85J
(3)m恰好没有掉下去,有两个位置,一是第二次共速时没从木板左边掉下去,二是第一次共速时不从木板右边掉下去可以算板长(该题没问板长)。第一次共速前板跑得慢,m相对M向右滑,第一次共速到第二次共速m相对M向左滑,t=0时滑块与木板左端的距离L=?x2+?x3??x1=2.25+3?3.6=1.65m
注意:该题m先相对M向右滑动,后m相对M向左滑动,摩擦生热的是相对路程,所以该题必须分段处理。
33答案:(1)1.67×10-11,7.3×10-10(7.2-7.4×10-10)(2)①1.06×105Pa ,②270K~330K
解析:(1)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0.25250×160×10?6=1.67×10?11m3,图中方格数为114左右,两滴油酸的面积 S=114×4×10?4 m2=4.56×10?2m2,
油酸分子直径为2VS=2×1.67×10?114.56×10?2m=7.3×10?10m
(2)①气缸bc部分导热,可认为气缸内气体温度和储藏室温度相同,气缸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和FGE重力产生的压强之和,P=P0+mgs=1.01×105+1020×10?4=1.06×105Pa
②气缸内气压始终不变,为等压变化,由V1T1=V2T2得
E接通1支路时T1=S(L+d2)SL×300=5+0.55×300K=330K
E接通2支路时T2=S(L?d2)SL×300=5?0.55×300K=270K
所以270K34(1)答案:ACE(2)(2)①30°②光线照射在照射在AE之间,AE=(1-33)R
解析:(1)由图乙、丙可知波传到P、Q两点分别需要1s和1.5s,设波速为v,有(1+1.5)v=15,解得v=6m/s,A对,由λ=vT=6×4m=24m,B错;P、Q两点的起振方向是重复的波源,所以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C对;Q点开始振动时刻为1.5s时,此时P点的有坐标为102,D错;由乙、丙两图可得P、Q两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yp=0.2sin(π2t?π2),yQ=0.2sin(π2t?3π4),由yp=yQ可解得t=0.25+2k(s)(k=1,2,3?),E对
(2)①由sinC=1n得,C=30°
②设照射到D点的光线刚好发生全发射,∠r=∠i=∠1=30°,由几何关系OE=R2cos30°=33R,此时反射光线刚好照射在E点;若光线照射点略高于D点,入射角增大?i→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i,全反射后光线照射在E点右侧(也可理解为圆弧上光线照射点从A点经D点,刚过D点的过程中反射光线在OA边的照射点从O经E向右移动,但AD段有折射光线,题中不考虑反射光线);若光线从E’B之间任意点F'入射,在圆弧上多次全反射后照射在F点,由发射定律∠3=∠2,由几何关系,∠4=∠3,∠5=∠6=θ,多个θ后剩下∠7≤θ,所以FA≤B F'(若∠7=θ光线刚好照射在A点),O E’之间入射的光线在圆弧面上折射而出,在B E’之间入射的光线在圆弧经一次或者多次全反射后照射在AE之间,AE=(1-33)R

化学答案和解析(五)
7.【解析】融雪中含有电解质,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选项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选项B正确;晶体硅是制光电池材料,选项C正确;大力推广使用煤的液化、气化技术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SO2的污染而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D错误。
【答案】D
8.【解析】虽然K2Cr2O7溶液中存在K2CrO4的可逆反应,但选项A中未注明体积,选项A错误;50mL18.4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后反应,硫酸有浓变稀后反应不在进行,参与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比0.92mol小,选项B正确;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2.24L SO3与O3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数大于0.3NA,选项C正确; KHSO4为离子化合物,液态KHSO4只断裂离子键,K+个数为0.05 NA,选项D正确。
【答案】A
9.【解析】根据丙为淡黄色固体单质,易溶在XZ2中,推测XZ2,为CS2,X-C、Z-S、Y-O、W-H,,甲-H2、乙-O2、丙-S、m-H2O、n-H2S、p-SO2;原子半径:H<O<C,选项A错误C和H元素可以形成很多烃类,如C2H2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选项B错误;S和O可以形成SO2和SO3,SO3没有漂白性,选项C错误;非金属性:O>S>C,选项D正确。
【答案】D
10.【解析】CH2=C(CH3)CH2CH3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为异戊烷,选项B错误。
【答案】B
11.【解析】酸溶时有单质硫生成,MnO2作氧化剂,选项A错误;由于MnO2有氧化性,会与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对环境有污染,选项B错误;酸溶时MnO2作氧化剂,被还原为Mn2+,因此在通电条件下Mn2+转化为MnO2,应该在阳极被氧化,选项D错误。
【答案】C
12.【解析】电解过程中,右池(阳极)失电子,[Fe(CN)6] 4-转化为[Fe(CN)6] 3-,左池(阴极)得电子发生:2HCO3-+2e-=H2↑+2CO32-;当H2S通入右池,与生成[Fe(CN)6] 3-反应:2[Fe(CN)6] 3-+H2S=2[Fe(CN)6] 4-+S+2H+,生成H+由右室移向左室,与CO32-反应生成HCO3-,选项B错误。
【答案】B
13.【解析】0点溶质为NH4Cl溶液,M点溶质为NH4Cl和NH3·H2O,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选项A正确;M点根据电荷守恒n(NH)+n(H+)+n(Na+)=n(OH-)+n(Cl-),n(OH-)-n(H+)=0.05-0.1+a=(a-0.05) mol,选项B正确;=Kh/c(NH3·H2O),.随着NaOH的加入,c(NH3·H2O)增大,不断减小,选项C错误;选项D为物料守恒,答案正确。
【答案】C
26. (15分)【答案】(1)①BC(2分)②防倒吸,安全瓶作用(1分)NaOH溶液(2分);
HCOOH(2分)③ E D A D C B (2分)
C3H8O + 9 H2SO4(浓)3CO2↑+9SO2↑+13H2O(2分)
(2) b (1分) (3)饱和NaHSO3溶液;(2分)蒸馏;(1分)
27.(14分)
【答案】(1)2NH3(g)+CO2(g)=H2O(l)+CO(H2N)2(g) △H=-134kJ/mol(2分)
(2)①CO2+NH3?H2O═NH4HCO3;(2分)②0.13mol;(2分)
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1分)
(3)①Ⅰ(1分);>(1分);当甲平衡时与b点压强相同,a点时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仍在正向进行,压强在减小(1分)②11.25 (2分)③54(2分)
【解析】(2)②根据表中信息计算n=0.052×12%×91.6%×0.5×103/22.4=0.13 mol;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3)甲、乙、丙三容器中,甲和乙达到平衡的结果相同,丙相当于乙的加压,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甲、乙平衡态,丙反应的曲线是I;甲平衡时与b点压强相同,a点时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仍在正向进行,压强在减小,所以Pa>Pb。
2H2(g)+CO(g)CH3OH(g)
反应前(mol) 0 0 1
转化(mol) 2x x x
平衡(mol) 2x x 1-x
(1-x)/ (2x+1)=0.7 x=1/8 吸收的能量为90×1/8=11.25 kJ
起始时投入2molH2、1molCO,二者按2:1反应,故平衡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二者分压之比为2:1,设平衡时CO分压为p,则氢气分压为2p,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6.0×10-3(kPa)-2,反应达到平衡时p(CH3OH)=24.0kPa,则24kPa/(2p)2×p,解得p=10kPa,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54kPa
28.(14分)【答案】⑴ Fe3+、H+(2分) SiO2(1分)
⑵2CeO2+H2O2+6H+=2Ce3++O2↑+4H2O(2分)
⑶8.0×1021(2分)
⑷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可抑制CeCl3水解(1分)
⑸①
②酸(1分)过量的过硫酸铵溶液也会与Fe2+反应,从而使结果偏高(1分)
【解析】⑶Ce(OH)3+3H+?Ce3++3H2O的K=c(Ce3+)/c(H+)3=Ksp/ KW3=8.0×1021
⑷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可抑制CeCl3水解
(5)CeCl3与(NH4)2Fe(SO4)2物质的量为1:1,CeCl3样品的纯度=(cV×10-3×246.5×4)×100%/w
滴定时,Ce4+参与反应,平衡Ce4++n(HT)2?Ce(H2n-4T2n)+4H+逆向进行,酸性可促使反应逆向进行。
35.(15分)【答案】(1)2p(1分)小(1分)
(2)N (1分) C2H6(1分)
(3)sp2(1分) 3NA (2分)硼酸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缔合,加热时部分氢键被破坏(2分)
硼酸分子中B原子有一个2p空轨道(1分)
(4)正四面体(1分)六(2分)3100dN4×107×334(2分)
36.(15分)【答案】(1)加成反应(2分)NaOH水溶液、加热(2分)
(2)羟基、醛基(2 分)(3)(2分)
(4)(2分)
(5)14种(2 分)
(6)(3分,每步1 分,每步中的反应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书写错合并扣1 分)
【解析】根据A的分子式C9H12O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侧链上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推出A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甲酸酯,分为两类分析,第一类,以为母体,用HCOO-取代不同位置的H原子,有5种,第二类,以为母体,用HCOO-取代不同位置的H原子,有9种,共14种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五)
理科综合(生物)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
2
3
4
5
6
C
A
B
C
A
D
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构成细胞的物质。人体细胞内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C正确;所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基本结构。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细胞内的囊泡除了来自于细胞器还可来自细胞膜,例如胞吞过程,B正确;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只能来自于有氧呼吸,所有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基质,C正确;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突触后膜可能由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也可能是神经元的细胞体,B错误;静息电位形成后K+浓度仍是细胞膜内侧更高,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需要多种离子的运输,所以需消耗ATP,D正确。
4.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细胞癌变。细胞中原癌基因突变和抑癌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PD-L1与PD-1的结合体现膜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B错误;肿瘤细胞最终被消灭依靠效应T细胞的作用,C正确;肿瘤细胞能“逃避追杀”根本原因是细胞具有了控制“PD-L1”的蛋白合成的基因,D错误。
5.解析: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变异细胞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基因型为AAXBXb的变异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AXB、AXb、aY,3种类型的精子,B正确;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C正确;该过程中B和b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随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正确。
6.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A正确;竞争、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B正确;各种群关系和边界范围等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29.(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2)左移
(3)温度和CO2浓度(2分)
(4)暗反应甲植物在温度升高后,甲植物的光能捕获效率相较处理前有所提高,从而光合效率有所提高;而乙和丙都有所下降。(3分)
30.(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1分)色氨酸(1分)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
(2)此时的生长素浓度对根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
(3)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对根有相同的促进效果
31.(共9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加快物质循坏
(2)秸秆粉粹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并释放二氧化碳,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3分)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2. (共10分)
【答案】(1)3 (1分) AABB、AABb(2分)
(2)1(2分)
(3)让实验1的F2中白花与实验3中的红花亲本杂交(2分);若子代全为紫花,则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1分);若子代出现紫花和红花,比例为1:1,则白花基因型为Aabb(1分);若子代全为红花,则白花基因型为aabb(1分)。
37.(共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
(2)乳酸菌和醋酸菌 乳酸发酵的环境为无氧,而醋酸发酵的环境为有氧
(3)蛋白酶和脂肪
(4)青霉素会抑制泡菜坛中的乳酸菌发酵,从而导致泡菜制作失败
(5)刚果红染色(1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
38. (共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1分)
(2)P P1 DNA和RNA
DNA→RNA、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分)
(3)设计蛋白质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功能(1分)
课件23张PPT。北京专家2019届 高考模拟试卷(五)生物讲评选择题部分(36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必需氨基酸在人体的细胞内不能合成
B.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所有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C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蓝藻发生能量转换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
B.细胞内的囊泡除了来自于细胞器还可来自细胞膜
C.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基质
D.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3.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B.突触后膜一定是由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
C.静息电位形成后K+浓度仍是细胞膜内侧更高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需消耗ATPB4.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的追杀,在表面产生 “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从而放过肿瘤细胞。PD-1抑制剂是一类免疫治疗的新药,通过使用PD-1PD-L1抑制剂,使得肿瘤细胞的“良民身份”失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原癌基因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B.PD-L1与PD-1的结合体现膜的结构特点
C.肿瘤细胞最终被消灭依靠效应T细胞的作用
D.肿瘤细胞能“逃避追杀”根本原因是细胞表面产生了“PD-L1”的蛋白C5.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变异细胞(只考虑一种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AXBXb的变异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3种类型的精子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D.该过程中B和b随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A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B.竞争、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
C.各种群关系和边界范围等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D.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等都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非选择题部分(54分)29.图一表示某大棚种植的蔬菜在一定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O2的产量-呼吸作用O2的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为研究高温对不同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将不同的大棚蔬菜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Rubisco蛋白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它参与催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
(2)图一中适当增加CO2浓度,B点将 (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29.图一表示某大棚种植的蔬菜在一定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O2的产量-呼吸作用O2的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为研究高温对不同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将不同的大棚蔬菜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回答下列问题:(3)图一中C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限制其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4)气孔导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根据图二推测出更适宜高温环境的植物是 ,原因是 。29.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2)左移
(3)温度和CO2浓度
(4)暗反应 甲植物 在温度升高后,甲植物的光能捕获效率都相较处理前有所提高,从而光合效率有所提高;而乙和丙都有所下降。 30.如图所示是水稻的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合成部位是 ,这些部位以 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转化生成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原理是 。
(2)C点代表的含义是 ,曲线BC段说明 。
(3)研究图中E、F两点所代表的含义,可得出结论: 。
30. 【答案】
(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 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
(2)此时的生长素浓度对根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
(3)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对根有相同的促进效果 31.我国北方每到秋末收获季节,农田中残留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对下季作物的播种产生很大影响。对秸秆釆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会获得不同的生态或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节约人力和物力,采用焚烧的办法处理秸秆。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这样处理的优点是 ,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用大型农机具将秸秆粉碎还田后,对明年春夏季农作物的生长有利,原因是_______。在秸秆还田的处理方式中,农作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 。
(3)现代生态农业还可以将秸秆喂养牲畜,让牲畜粪便用于沼气生产等,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意义在于 。31. 【答案】
(1)加快物质循坏
(2)秸秆被微生物分解后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并释放二氧化碳,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2.某双子叶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已知实验3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1的F2中白花基因型共有 种,实验2对应的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2)若实验3 F2中所有的白花再自交,F3的表现型种类有 种。
(3)除自交以外,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物为材料,设计最简洁的实验判断实验1的F2中白花的基因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2.【答案】
(1) 3 AABB、AABb
(2)1
(3)让实验1的F2中白花与实验3中的红花亲本杂交;若子代全为紫花,则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出现紫花和红花,比例为1:1,则白花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全为红花,则白花基因型为aabb。37. (15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下列为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微生物时,所用培养基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中可用于微生物计数的是 。
(2)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所用的菌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发酵条件的最大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
(4)在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用_____________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
(2)乳酸菌和醋酸菌 乳酸发酵的环境为无氧,而醋酸发酵的环境为有氧
(3)蛋白酶和脂肪
(4)青霉素会抑制泡菜坛中的乳酸菌发酵,从而导致泡菜制作失败
(5)刚果红染色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 进行改造。
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 基因或合成 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 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
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
和 ,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在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 进行鉴定。
?38. 【答案】
(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 P P1 DNA和RNA
DNA→RNA、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设计蛋白质结构 推测氨基酸序列 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