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四)(考点35)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四)(考点35)16张ppt

资源简介

一轮复习
2019年中考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四)
3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a
33.列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实 b
34.评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伟大成就和艰辛探索 b
35.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b
历史与社会九下P38-42、P60-63
35.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b


1.掌握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通过调查和比较,认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懂得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3.了解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的情况,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考点解析




知识梳理
1.时间:1978年12月
2.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人们的思想比较混乱,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主要内容:
(1)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想、开动脑感、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梳理
4.意义: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断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找乱反正。
(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墨守成规到改革开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知识梳理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程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
农村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开始:自1979年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实行以包干到户等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意义: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意义: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
(2)城市改革
时间:1984年
内容: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意义:这次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知识梳理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程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
(3)对外开放
①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后来,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④现在,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梳理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程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
(3)对外开放
⑤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通过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知识梳理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程
2.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
(1)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①背景:
国际:20世纪末,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当时,能否坚持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
②观点: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九下P66第二段)
③影响:
根据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精神,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迈上了新的征程。
知识梳理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程
2.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①背景:
21世纪初,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例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等。
②形成:面对前进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③内涵
第一要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知识梳理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程
2.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③内涵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④意义: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知识梳理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程
2.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①2012年,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②2019年,中共十九大,会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
【例1】 (2017?嘉兴)嘉兴有处老建筑一一三塔。它位于京杭古运河畔,始建于贞观年间,1971年被夷为平地,1999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见证了( )
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②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开创
③“一五”计划的实施
④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改革开放
【例2】(2018?衢州)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强调各国要坚持开放共赢,并宣布中国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这是因为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②与各国交流合作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我国贯彻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改革开放
【例3】(2018?杭州B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A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改革开放
【例4】 ((2018?绍兴)“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这句顺口溜赞美的农村改革举措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C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改革开放
 【例5】 (2018?温州)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粮食产量为5.02亿公斤,第二年为6.70亿公斤,第三年达到7.15亿公斤。其主要原因在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